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拜占庭帝国内战不休,各个战争接连出现,谁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时间:2024-07-16访问:8来源:历史铺

导语:

就在安德罗尼卡三世去世不久的1341年,拜占庭帝国两派力量为了争夺权力而爆发了一场内战。其中一派以约翰·坎塔库泽努斯为首,他是已故皇帝的好友,也是支持老皇帝的朝廷中坚力量。

约翰·坎塔库泽努斯原指望自己能够替约翰五世摄政,因为老皇帝曾在1330年以为自己大限将至,当时就钦定他将来为继位的太子摄政。但朝廷中暗潮涌动,已经形成了一股反对约翰·坎塔库泽努斯的势力。

约翰六世

没有任何明确的宏伟政治目标

这群所谓的摄政集团本身没有任何明确的宏伟政治目标,只不过是希望让拜占庭朝廷摆脱约翰·坎塔库泽努斯无处不在的阴影的笼罩,从而能够保持并扩大自己手中的权力。

这场冲突在1341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当时摄政集团趁约翰·坎塔库泽努斯回到他在色雷斯的季季莫蒂洪斯大本营时,宣布罢黜他的职位并剥夺了他手中的权力。

摄政集团还逮捕了他的追随者和亲朋好友,把他的母亲投入大牢,并没收了他的家庭财产。作为回应,约翰·坎塔库泽努斯让部下拥立自己为帝,于是拜占庭帝国的内战正式爆发了。

摄政集团力求人们将这场内战当成一场发生在达官贵族和社会经济低层人士之间的利益之争,其中还涉及虽然日益富裕但在政治上深受排挤的中产阶级。

支持约翰·坎塔库泽努斯的包括大多数贵族阶级成员、军队士兵、教会高级神职人员。但是城镇人口,其中也包括中产阶级,支持的是阿普卡柯斯。

阿德里安堡

内战双方都尽力培养一种促进现有社会分化的仇恨氛围,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位于欧洲大陆的省份成了双方的战场,结果农业生产大幅减少,造成军队的粮草供应只能依靠包括塞尔维亚在内的周边国家提供,并且从长远来看,他们几乎不可能去除奥斯曼土耳其人对拜占庭帝国构成的威胁。

在那些双方都布局了势力的拜占庭帝国城市之中,暴力冲突和意见纷争愈演愈烈。不过总体来看,这些城市还是以支持约翰·坎塔库泽努斯为主。

但在大城市中的情况却完全不一样。先是在阿德里安堡,接着是在帖撒罗尼迦,贵族阶层先后成为人们攻击的目标。

1342年,帖撒罗尼迦在近乎被约翰·坎塔库泽努斯攻陷时,爆发了一场特殊的叛乱活动。一群主要由普通百姓、城市中的职业人士,甚至一些贵族成员组成的人发动起义,把约翰·坎塔库泽努斯以及他的追随者们赶了出去。

阿普卡柯斯的儿子约翰成了这群人的早期领袖之一,他们被称为"奋锐党",并且在1349年之前,一直控制着这座城市。城中的贵族遭到屠杀,他们的财产也被没收。甚至连寺院和教堂的财产也被征收,用于公共事业,例如加强城市的防御工事等。

阿德里安堡之战

正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约翰·坎塔库泽努斯的皇帝地位时,塞尔维亚国王斯蒂芬·杜珊趁机朝拜占庭帝国南部大肆进军,并在那里加冕称帝,成为塞尔维亚人和罗马人的实际统治者,控制了从多瑙河到科林斯、从亚得里亚海到卡瓦拉的大片土地。

这些领土就位于帖撒罗尼迦附近,而帖撒罗尼迦成功地抵制住了塞尔维亚人的攻势。摄政集团意识到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于是赋予阿普卡柯斯更大的权力,结果贵族对他的反抗变得愈加强烈,特别是在君士坦丁堡城中,情况更是如此。

在这种形势下,阿普卡柯斯最终沦为暴力活动的牺牲者:他在1345年被人杀害。而在这之前,约翰·坎塔库泽努斯已经开始朝着首都进军,并于1347年最终入驻君士坦丁堡。在他入城前的几个月,索菲亚大教堂东面的半个穹顶突然垮塌,这让人们惊慌失措,以为这是世界末日来临的"先兆"。

而几个月之后,黑死病随着热那亚商人的船只从黑海地区传染到了君士坦丁堡,在该城造成惨重的伤亡之后,又传染到了意大利,并从意大利进一步传染到了整个欧洲,造成世界人口大幅下降。而在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前,黑死病还会在拜占庭帝国境内来回肆虐十余次。

君士坦丁堡

约翰·坎塔库泽努斯在短暂的统治期间,试图重建一支帝国舰队,但当时的威尼斯和热那亚为了不断谋求和巩固自己的特权待遇,以及追求政治、经济方面的利益——特别是希望控制回报丰厚的连接黑海的通道——而经常与拜占庭帝国开战,从而使他的心愿化为了泡影。

在14世纪50年代战争爆发的早期阶段,热那亚军队就俘获或击溃了这支新建的拜占庭舰队。相比之下,约翰·坎塔库泽努斯在巴尔干半岛的征战活动更为成功:他一开始就通过发动一系列战争收复了被斯蒂芬·杜珊占领的领土,并把奋锐党从帖撒罗尼迦赶了出去。

虽然约翰·坎塔库泽努斯努力缓和与约翰五世之间的关系,甚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但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是变得越来越紧张。

一方面,约翰·坎塔库泽努斯努力消除年轻的皇帝对自己的疑心;

但在另一方面,他又通过在朝廷制定各种政策让自己的子女从中受益。

1349年,曼努埃尔·坎塔库泽努斯被提拔为摩里亚君主并被派往米斯特拉斯。他在这一地区一直统治到1380年,使当地经济得以繁荣发展。

约翰五世得到了帖撒罗尼迦,但后来和季季莫蒂洪斯地区进行了交换,而季季莫蒂洪斯在这之前一直处于约翰·坎塔库泽努斯的大儿子马修的控制之下。

约翰·坎塔库泽努斯在1353年宣布将马修加冕为共帝,对此约翰五世断然采取了反抗行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约翰五世就在热那亚人的帮助之下占领了君士坦丁堡,迫使约翰·坎塔库泽努斯宣布让位并出家。

在修道院,约翰·坎塔库泽努斯的教名是乔斯福,但他直到在1383年去世之前,一直躲在幕后进行操控,在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支持外面的几位皇帝,因为当时他们全都是约翰·坎塔库泽努斯家族的成员。

至于马修,他被迫正式宣布放弃对王位的任何非分之想,然后到了米斯特拉斯,同自己的父亲和兄弟住到了一起。

阿德里安堡之战

军事要塞加里波利沦陷了

就在约翰五世发动政变前不久,拜占庭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导致军事要塞加里波利沦陷了。当时奥斯曼土耳其人在苏莱曼——其父是奥尔汉,曾娶坎塔库泽努斯的女儿为妻——带领之下,穿越海峡占领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一些地区,并将沿途百姓作为俘虏带走。

人们通常认为在加里波利出现这样一个土耳其人的前哨阵地,就意味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迈出了征服巴尔干半岛的第一步,但要实现对这一地区的完全征服则几乎需要整整100年的时间。

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势力的增强,塞尔维亚的势力开始逐渐削弱。等到斯蒂芬·杜珊在1355年去世之后,他创下的这个辽阔帝国很快就分化成了一些规模很小的公国,并且彼此之间常年征战不休。

接下来几十年的历史发展表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不断进军,已经对地中海东部的所有国家——无论是希腊人、拉丁人,还是斯拉夫人创建的政权——形成了一个最大的威胁。

由于此时拜占庭帝国已经指挥不动任何有力的军队,所以外交手段就成为这些国家处理自己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关系的唯一手段。他们只能期待西方世界可能会提供帮助,而教会在这方面将扮演重要作用。于是实现教义统一的问题再度变得非常实际。

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再组织一次十字军东征,以此对付奥斯曼土耳其人。此时他们前进的势头锐不可当,例如季季莫蒂洪斯和阿德里安堡在1362年陷落,而普罗夫迪夫也在1363年落入土耳其人手中。因此一场十字军东征运动便应运而生了。

这次十字军的领袖是萨瓦的阿马迪厄斯,队伍中包括匈牙利人和来自热那亚的莱斯博斯岛的士兵,他们在1366年成功地收复了加里波利。但这只是十字军与奥斯曼土耳其人交战中取得的唯一一次胜利。

拜占庭皇帝约翰五世在1369年到了罗马并皈依了罗马教会,但这被视为只是他的个人行为,因此没有在拜占庭帝国引起震动。但约翰五世在回归拜占庭时却由于未偿还先前欠下的债务而被威尼斯扣押,他只得留下自己的小儿子曼努埃尔二世作为人质,这样对方才允许他回国。

曼努埃尔二世

即使在回国之后,约翰五世执政的最后20年仍然不断遭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侵袭,并且家族内部也纷争不断。

此外,早在1372/1373年,约翰五世沦为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新皇帝穆拉德一世手下的诸侯,这就意味着拜占庭帝国不但要上缴一大笔贡金,并且在战时还得派军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部队一起出征。

约翰的长子安德罗尼卡四世,由于当时被剥夺了皇位继承权,于是勾结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亲王一道起兵反叛自己的父皇。他可能是习惯了在其父皇亲征期间代行统治大权,因此不愿交出手中的权力。

但这次叛乱被镇压下去,安德罗尼卡四世本人也被关押起来,而他的兄弟曼努埃尔二世则被提拔为共帝。

1386年,阿陀斯山社区和奥斯曼土耳其人签订协议,其中允许教会社区保留自己在这一地区的重要资产。

1387年,曼努埃尔二世眼看帖撒罗尼迦即将不保,于是逃往莱斯博斯岛。帖撒罗尼迦的陷落等于打开了奥斯曼土耳其人进一步进攻拜占庭帝国的大门,于是在1388年,保加利亚沦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附庸;到了1389年,塞尔维亚和土耳其人在科索沃战场上兵戎相见,尽管双方都死伤惨重,但塞尔维亚最终还是落入了奥斯曼土耳其人之手。

安德罗尼卡四世

马修继承皇位

1380年,米海尔·坎塔库泽努斯在米斯特拉斯去世,皇位由他的兄弟马修继承。这时,帕里奥洛格斯家族为了和坎塔库泽努斯家族争夺皇位继承权而发起了战争,结果前者胜出,并由约翰五世的儿子提奥多雷在伯罗奔尼撒建立了政权。

他在1407年去世之前,一直执掌着拜占庭帝国的管理大权。他在位期间,拜占庭帝国成功地收复了伯罗奔尼撒半岛,并从摩里亚公国剩下的领土中夺回了自己失去的土地。

安德罗尼卡四世在1385年去世,接着在1391年他的父亲约翰五世也去世了。为了防止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新苏丹巴耶济德一世的反对,曼努埃尔二世加冕称帝,匆匆上台。

巴耶济德一世

巴耶济德一世无奈之中只得承认这个既成事实,但大幅度地提高了拜占庭帝国进献的贡金数量,还要求在城中建立一个土耳其人的自治社区。巴耶济德一世继续推进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征服政策。

在14世纪90年代早期,塞萨利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征服,保加利亚也并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成为其中一省,并且土耳其人还开始经常性地进攻摩里亚地区。此时奥斯曼土耳其人已经做好了攻占君士坦丁堡的准备,于是奥斯曼苏丹在1394年下令开始对君士坦丁堡进行长期围困。

为了便于进攻,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亚洲区域修建了一座壮观的城堡——安纳多鲁堡垒。

当时人们估计拜占庭首都坚持不了多长的时间。1396年,这支威风凛凛的十字军在多瑙河的尼科波利斯附近遭遇了巴耶济德一世的部队,结果被对方一举击溃。

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逃进了君士坦丁堡,但绝大多数勃艮第士兵沦为俘虏,后来由于付了高额赎金他们才被释放回去。

巴耶济德一世

在这次战役中,大部分十字军士兵都牺牲了。巴耶济德一世获胜之后,又重新对君士坦丁堡展开围困。曼努埃尔二世觉得这种绝境只有依靠西方国家的援助才可能得以扭转,于是他效仿自己父亲以前采取的措施,准备只身前往欧洲求助。

他心怀忧虑地留下自己的侄子约翰七世在约翰·布西科的辅助下掌管城中大事。此外,他还把自己的家人迁往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处于威尼斯人控制之下的莫顿地区,并派遣一支使团向莫斯科大公求援。这样安排之后他才在1400年踏上了前往威尼斯的旅程。

曼努埃尔二世在西方待了两年多的时间,先后去过威尼斯、帕多瓦、米兰、巴黎和伦敦。这位东方皇帝以及他的随从们尊贵而略带怪异的容貌和服饰,引起了这些地方人们的普遍同情,于是他们大都慷慨地承诺会给这群东方人提供帮助,不过这些诺言最后都流为一口空言。

据说曼努埃尔二世和这些西方国家首领们打交道依靠的是医院骑士团高官提供的帮助,而他和医院骑士团这些人在东方就已经建立了关系,因为他们都敏锐地意识到当地形势的严重性。

巴耶济德一世

但后来发生的一场意外事件拯救了拜占庭帝国,当时强大的蒙古首领帖木儿赶到安纳托利亚来救援就要被巴耶济德一世征服的土库曼公国,并于1402年在安卡拉战役中给了奥斯曼土耳其人致命的一击。

结语:

巴耶济德一世本人在战斗中被对方擒获,于是他的儿子们为了抢夺苏丹位置而大打出手,结果安纳托利亚的当地势力趁机起兵反抗土耳其人的统治,从而使奥斯曼帝国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处于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