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99年车臣战争:俄军击破叛军,普京亲临前线,车臣:咱在自取灭亡

时间:2024-07-16访问:5来源:历史铺

2004年5月9日,在车臣首都格罗兹尼,车臣领袖老卡德罗夫遭遇刺杀。

当时,刺客在体育场主席台地下埋了一枚军用炸弹,剧烈爆炸掀翻主席台,将老卡德罗夫炸死。

俄罗斯联邦立刻宣布这是一起肮脏的刺杀行为,之后小卡德罗夫被普京叫到跟前,当面安慰小卡,向他许诺俄罗斯会为他报仇。

而在另一边,正在高加索山区游荡的恐怖分子却弹冠相庆,他们释放出录像带庆祝胜利,巴萨耶夫说:“这是对叛徒的惩罚,卡德罗夫要为车臣人的血泪付出代价。”

巴萨耶夫口中的“血泪”,就是车臣叛军在第二次车臣战争的惨败。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里,俄军摧枯拉朽,10万大军步步为营啃掉了车臣,更让巴萨耶夫、马斯哈多夫等人绝望的是,国内的一些温和派投了俄,老卡德罗夫就是代表。

至于这次战争的策划者,则是后来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他当时刚刚升任总理,一场酣畅淋漓的战争稳定了他的位置。

经过这场战争,俄罗斯国内的少数民族也看到了中央的觉醒。进入21世纪后,再无敢和莫斯科当局叫板的地方政权。

那么,1999年夏天,第二次车臣战争前的俄军是怎么备战的?普京又是如何带着俄军痛打车臣叛军,为自己的上台做稳基础的?

【-壹-】

车臣不讲武德,俄罗斯输给恐怖袭击

1996年8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车臣独立分子签订协议,第一次车臣战争草草结束,俄军撤出车臣。

当时,俄罗斯政府高调宣布这是“俄罗斯赢得了战争胜利”,媒体歌功颂德,大部分老百姓都相信了叶利钦政府,但实际上这场战争是俄军大败。

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进军两年,虽然打下了大部分车臣的土地,但一直没能彻底消灭独立分子,反而在车臣南部的游击战里伤亡惨重。

而早在1995年起,车臣独立分子就在俄罗斯境内搞恐怖袭击,老百姓怨声载道。

比如1995年夏天的布琼诺夫斯克恐怖袭击事件,巴萨耶夫带70多人扫荡,在当地医院绑架1000多人,以杀死人质为威胁逼迫俄罗斯撤军。

巴萨耶夫总共屠杀100多人质,最后全身而退,俄罗斯舆论顿时爆炸。

恐怖主义让叶利钦政府压力很大,经过媒体添油加醋的报道,恐袭成为俄罗斯人的梦魇。相比之下,战场上军人的流血牺牲反而离他们非常远。

为了稳定民心,叶利钦急于停战。此时,虽然车臣独立领导人杜达耶夫在战争中被导弹炸死,但他的手下还很活跃,而叶利钦为了自己的连任选举,需要“胜利”来拉拢选票。

于是在当年8月,俄罗斯和车臣签订条约,叶利钦给俄罗斯带来了“胜利”。

这场“胜利”最终让叶利钦顺利连任,但政府和军队高层都知道,车臣人才是真正胜利的人,他们在自己的小国土上建立了政权。

在车臣鏖战的2年里,俄军伤亡20000多人,其中3800多人牺牲,近2000人失踪,前线俄军长期处在失败和缺乏物资的压抑中,有很多士兵停战后选择自杀。

这场战争草草收场,也给俄罗斯带来极其负面的影响——国际上认为俄军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打个游击队水平的车臣都这么费劲,无形中增加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轻视。

在俄罗斯国内,车臣的“胜利”则是一颗炸弹。

作为有近200个少数民族、十几个“自治国”的联邦国家,俄罗斯境内很多自治国看到了中央的无力,他们向叶利钦政府要权力,这些都是未来的分裂隐患。

然而,在1996年,叶利钦连任之初,他却忙着巩固权力,忙着让家人捞钱,没心思再去考虑车臣问题了。

堂堂总统心不在焉,车臣的独立分子自己也不消停,以巴萨耶夫为代表的激进派主张“扩大版图”,把高加索地区的各民族共和国都拉进来,建立车臣人为主的伊斯兰国家。

车臣武装为了加速扩张,恐怖分子在俄罗斯联邦各处作案,屠杀平民、劫机、袭击俄军检查站。

可面对国家分裂,战火遍野,叶利钦政府的态度则是“摆烂”,他无力组织第二场战争,身体也非常糟糕,频繁住院,还在为找接班人而发愁。

直到1998年,一个叫普京的年轻人进入叶利钦办公室,他被克里姆林宫视为改变俄罗斯的“未来之星”。经过一年的考察,普京也顺利通过了叶利钦的“考试”,被任命为总理。

普京上任之后,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平定车臣,虽然当时南联盟战争已经爆发,但和巴尔干相比,车臣才是俄罗斯的心腹大患。

于是在1999年8月,普京总理开始整顿军务,准备第二次南征车臣。在此之前,巴萨耶夫已经开始侵略达吉斯坦。

【-贰-】

二战车臣:俄军稳扎稳打,车臣内部分化

打仗靠的不是领导人的一声吼,也不是军队乌压压一哄而上,如果这样能打胜仗,那第一次车臣战争的俄罗斯不会那么狼狈。

在叶利钦的第二个任期,大部分俄军的情况没有丝毫好转,这是一支腐败严重、装备低劣、信心扫地的军队。

但无论俄军的综合素质多差,他们都是俄罗斯唯一的依靠,所以俄罗斯国防部也在尽量整顿军队,增强部分精锐的战斗力。

当然,俄军中也不乏有志之人,他们为了找回场子,第一次车臣战争后,于北高加索组建了“第58集团军”。

第58集团军以第42军为主体改建,全军6万多人,专门针对车臣的城市巷战和山地战进行了训练,以山地师步兵和摩托化步兵为主。

俄军尽量保证该部队不缺编、不缺装备、不缺军饷,维持着高士气和强战斗力,它是俄军在高加索的底牌。

至于1999年的普京,虽有平定车臣的决心,但他不是军旅出身,身边也没有军队高层的支持。

普京能做的就是用政府权力整顿军队,他用现有的资源补给精锐,抽调满员的高素质营、团前往高加索军区,并提拔有潜力的军官作为指挥。

现在的俄军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大将,当时就被普京从莫斯科军区提拔到58集团军当参谋长。

转眼,时间来到1999年8月,巴萨耶夫进攻达吉斯坦共和国,9月,车臣恐怖分子制造莫斯科公寓连环恐袭,俄罗斯民怨沸腾。

在高加索地区的混战中,普京于10月份宣布对车臣恐怖分子开战,第二次车臣战争开始。

此时,担任主攻任务的格拉西莫夫是个“智将”,他从一线一步步晋升上来,比苏联时期留下的官僚军人要强得多。

很快,格拉西莫夫就制定了空军为主,陆军为辅,打城市、围农村、剿山区的战术,不提倡苏式的摧枯拉朽“大决战”,主张慢慢打、慢慢消化,步步为营。

这种战术,对于车臣这种游击队武装来说,就是降维打击。

为了取胜,普京还给空军批了大量的军饷,让俄空军把各种对地武器都抬了出来。

俄军从车臣和达吉斯坦边境开战,陆军的武直和空军的对地攻击机向车臣武装猛烈进攻,而对于大部分手持轻武器的步兵来说,空军就是降维打击。

经过轰炸,车臣武装分子狼狈逃窜,俄陆军则在后面追杀,迅速杀入车臣地界。

对于车臣人民来说,这次俄军的到来和上次大不一样。

俄军方面,国防部在开战前不断强调军纪,从军官到士兵必须严格恪守战场纪律,尽量做到不扰民,更不许殴打、屠杀平民。

车臣人这时候的心态,也和三年前有变化,他们不再坚定支持盘踞格罗兹尼的马斯哈多夫政府,因为经济问题,很多车臣人反而支持俄联邦。

车臣平民的这种骤变,归根结底是因为车臣独立分子组建的政府太过垃圾,惹得天怒人怨。

杜达耶夫死了,他的继任者是总统马斯哈多夫,军事上交给总理——“高加索之狼”巴萨耶夫。而这位“高加索之狼”手下有杜拉耶夫、哈塔卜、乌马罗夫等人,手上都沾满鲜血。

这些人说得好听点就是“武夫”,说得难听点就是“贼配军”,是一群毫无素质的杀人放火之徒,不可能有管理国家的能力。

所以,车臣在1996年后陷入内乱,政府内的圣战派、世俗派互相看不顺眼,圣战派从国外引来恐怖分子,杀人放火,大多数车臣人不认可这种人代表自己。

当地宗教领袖们普遍反对车臣走极端道路,比如著名的“穆夫提”,也就是伊斯兰教裁判官老卡德罗夫,就对马斯哈多夫等人嗤之以鼻。

老卡德罗夫曾发言说:“所谓的圣战无法带来自由,只会让车臣人自取灭亡。”

宗教领袖们代表农村的民间力量,他们不支持政府,马斯哈多夫就只能在格罗兹尼当孤家寡人。

1998年后,车臣各地区的大家族自建武装,这些人只想自保,对格罗兹尼政府没什么好感。

因而,当俄军进兵时,各地区的农村都和俄军约法三章,俄军打恐怖分子,老百姓好好生活,不骚扰军队,宗教领袖做监督和保护者。

少了民间支持,巴萨耶夫和马斯哈多夫手下那两三万人,就不可能打得过俄军。

【-叁-】

普京开战机犒军,俄罗斯民族找回信心

开战之后,俄空军密集轰炸车臣叛军驻守的城市,有普京政府支持,58集团军弹药充足,各种口径的火炮、各种空投炸弹经常把城镇夷为平地。

车臣没有空军,甚至连防空武器都非常缺乏,叛军只能逃入深山顽抗。

以前他们可以从西方进口肩扛防空导弹,但车臣独立后在国内搞恐怖主义,经常绑架俄罗斯人或外国人赚钱,国际社会对其嗤之以鼻,西方人也断绝了对他们的支持。

看着俄军步步为营,马斯哈多夫知道大势已去,早早把藏在格罗兹尼的大量美金和武器运往南方山区,准备搞长期作战。

巴萨耶夫则积极组织圣战者,想靠恐怖袭击企图再次制造奇迹,模仿第一次车臣战争逼俄军退兵,但这次俄罗斯人不会给他们机会。

俄军分多个方向,把车臣包成铁桶,而在旁边的印古什和达吉斯坦,大量的二线部队和民兵被动员起来保卫边境,当地人民也苦车臣恐怖分子久矣,都和俄军同仇敌忾。

之后,俄地面部队花了两个月解放车臣北方,在12月包围了车臣首都格罗兹尼。

由于第一次车臣战争时,“格罗兹尼巷战”吞没了上千俄军士兵的生命,所以俄军这次非常谨慎。

在炮兵和空军狂轰乱炸后,俄军分三个方向以重武器开路进入城市,这种打法类似当年苏军对柏林的进攻,走一步清理一步。

到了2000年2月初,3000多守城叛军终于被全歼,第二次车臣战争基本结束。

截止2000年春,车臣军队损失10000多人,和第一次车臣战争相当。而俄军伤亡大大减少,共2700多名士兵牺牲,8000多人受伤,伤亡仅为上次战争的二分之一。

大战结束后,马斯哈多夫、巴萨耶夫、杜拉耶夫、乌马罗夫等人逃到了高加索山区,他们频频发表讲话,呼吁车臣人民团结起来反抗俄罗斯。

来自海外的恐怖分子哈塔卜还拍摄录像带,寄给阿富汗的恐怖分子,呼吁他们支持自己。

但车臣叛军得到的支持非常有限,俄罗斯政府努力争取了很多国家的支持,联合国表态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很多国家不敢像以前一样给车臣叛军送钱、送武器。

自此,车臣叛军彻底成为游击队,俄罗斯政府则宣布重新控制车臣共和国,普京也在国家杜马讲话说:

“所有在高加索山区活动的叛军分子是联邦的敌人,直到他们被完全消灭前,俄罗斯不会罢兵。”

俄军继续在山区剿匪,但俄罗斯媒体已经报道“车臣大局已定”,普京成为俄罗斯的英雄。

2000年3月20日,普京更是亲自驾驶“苏27”战斗机飞临格罗兹尼机场,他穿着空军飞行服,戴着头盔,身边居然没有保镖,此举大大振奋了俄罗斯军民。

自从1999年10月以来,这是普京第三次亲临战火中的车臣。

1999年10月20日,他来到车臣北部讲话,鼓励车臣人民和俄军一起反对恐怖分子,并允诺将在战争结束后给车臣自治。

同年12月31日,他二度亲临车臣,带着夫人来到战地和士兵们一起度过新年。

3月20日,也就是普京驾驶战斗机的这一次,他来到车臣,而且在到达格罗兹尼当天,就邀请军队将领一起乘坐直升机视察格罗兹尼。

要知道,当时战争还没结束,直升机很容易被地面的肩扛武器攻击,普京的胆量让将军们肃然起敬。

视察完战场后,普京继续开着苏27离开了车臣,这种来去如风的风格,让战斗民族俄罗斯人彻底对他着了迷。

一些媒体把“战争英雄”的称号赠予普京,他带领士兵高呼“乌拉”的视频被国家电视台循环播放,在苏联解体10年后,俄罗斯人再一次感受到了民族自豪。

当时的普京还只是代总统,但有着第二次车臣战争的胜利加持,他在3月的大选里得票过半,成为俄罗斯联邦第二任总统。

对于俄罗斯人来说,那场战争重塑了他们的祖国,找回了失去的尊严。

对于普京来说,这场胜利是他20年稳坐克里姆林宫的底气,正因为从第二次车臣战争获得了人民信任,他才得以控制国家强势部门,带领俄罗斯跨越一个又一个挑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