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探索中国近代史:第二次长沙会战简介

时间:2024-07-16访问:5来源:历史铺

第二次长沙会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初世界形势继续酝酿着巨大的变化,日本乘英、美忙于应付欧洲战争之机。积极谋求南进,与英、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美国也希望利用中国抗战拖住和消耗日本,因而加强了对中国的援助。

日本强烈感到自己在远东进行的战争实际上是以中、苏、美、英为对象的,因而处理中国问题必须解决南方问题、北方问题,综合考虑,作长期打算。

基于这种背景,日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大东亚长期战争指导纲要》和《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这两个文件在1941年1月16日的大本营会议上获得批准,并在御前会议上得到天皇首肯。为贯彻《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的方针,在华日军进行了积极的准备,确定在夏秋以第十一军为主力实施长沙作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后,中国第九战区与日军第十一军隔新墙河对峙于湘北地区。至1941年9月前,第九战区所辖兵力为11个军共30个师,4月,原陆军部次官阿南惟几中将就任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日军原打算1941年夏秋之际发动对长沙方面的进攻作战,但是在准备过程中,由于苏德战争爆发,日本从整个国际环境的大局考虑,将重点放在了防范苏联身上,不敢抽调太多机动兵力,因此不得不缩小战役规模。其最后确定的作战目的是:予第九战区敌军一次沉重打击。

新墙河阻击日军

自8月中旬开始,日军第十一军将兵力集中在湘北一带,同时秘密抽调部队,先后向岳阳、临湘以南青冈驿、桃林一带地区集结。并以第一、第三飞行联队和海军第一分遣舰队协同作战。

此次,日军接受第一次长沙会战时兵力分散的教训,将主力“并列于狭窄的正面上,以期进行纵深突破”。

中国第九战区在总结第一次长沙会战的基础上,于1941年3月制定了《第9战区反击作战计划》,确定的作战方针是:“在赣北、鄂南方面,对非主攻方面之敌,力求夹击于崇仁、新滏以北,宜春、万载、铜鼓、修水以东地区,及修水、长寿街、梅仙以北地区,予以各个击破;在湘北方向,则诱敌主力于汨罗江以南金井、福临铺、三姐桥以北地区,反击而歼灭之。”

1941年9月7日,日军第六师团向中国守军第四军大云山阵地攻击,次日占领该地,后被守军收复。17日,日军第三、第四、第六、第四十师团展开于新墙河北岸之线。18日凌晨,日军主力在飞机和炮火的掩护下,强渡新墙河,突破南岸守军阵地。

日军强渡新墙河

国军第四、第二十、第五十八军等部与日军展开激战,给予日军以一定的杀伤后,即转移至双石洞、向家洞一带翼侧阵地。与此同时,日军平野支队在海军的支援下,从洞庭湖向湘江口西侧青山附近登陆,进攻芦林潭,企图从左侧威胁长沙。

19日,突破新墙河的日军未遭重大抵抗,其第三、第六师团各一部进至汨罗江江南岸新市、颜家铺、浯口各附近。此时,第九战区按照反击作战计划,布置兵力准备于汨罗江以南三姐桥、金井以北地区反击日军。不幸的是第九战区下达作战命令的无线电报被日军窃收并破译,日军遂放弃“主力用于湘江方面”的方针,决定“于捞刀河北方地区捕捉歼灭敌军”。

20日,日军第三、第四、第六师团强渡汨罗江,并将正面逐次向东移动,企图包围汨罗江南岸中国守军的右翼,其第四十师团沿关王桥、长乐街以东山地,经三枣桥进攻瓮江。24日,第三十七军阵地被日军突破,日军第四、第三、第六各师团,跟踪第三十七军向栗桥、福临铺、金井进迫,并攻击第十军阵地。25日,第十军阵地多处被突破,遂与第三十七军一起向捞刀河南岸转移。

日军转移

同日,薛岳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撤出长沙,移往湘潭。26日,第七十四军由万载到达长沙东面的春华山附近。奉军事委员会命令,第六战区第七十九军向长沙增援,先头第九十八师到达长沙东北石子铺,主力向岳麓山推进;第七战区暂编第二军由广东北上增援,先头暂编第七师到达长沙,军主力正向株洲运输。

接下来两天,第七十四军与日军第三、第六师团及第四十师团一部在春华山、永安市一带发生遭遇战,力战不敌,于28日被迫向普迹市东面撤退。

28日,日军渡过捞刀河向长沙亘浏阳河之线推进。26日至28日,由湘西增援的第七十九军第九十八师及由广东增援的暂编第二军暂编第七师,在长沙东郊与渡过浏阳河及捞刀河之日军第四师团和早渊支队发生激战。27日下午,日军早渊支队一部自长沙城的东北角冲入,当晚,早渊支队全部进入长沙。29日,日军第四师团也开进长沙,日军第三、第六师团在永安附近击退第七十四军后,向株洲方向突进,其一部冲入株洲。

日军第十一军早在发动战役之际,日军统帅部就作出“要求作战尽快结束”的指示。而到了9月27日,经过连日的作战,粮弹损耗很大,战斗人员补充不足,同时战线过长,难以保障后勤补给,于是决定结束长沙方面的作战,并于10月1日开始撤退。

岳阳

10月2日,军事委员会在得知日军退却的情报后,命令第九战区立即开始追击,乘机收复岳阳。第九战区即以第七十九军向长乐街、新市方面跟踪追击;第五十八军向关王桥、第七十二军向杨林街分别实行超越追击;令原留置日军侧后的第四、第二十、第九十九军在马鞍铺、青山市、麻峰咀、金井一带截击日军。

10月5日,日军突破第九战区的拦截线,北渡汨罗江继向新墙河以北退却。6日,第九战区追击部队渡过汨罗江,8日越新墙河,日军退守原阵地,中国军队恢复原阵地。在此期间,日军第三十四师团及独立混成第十四旅团主力分别于9月26日向赣北武宁及高安地区进攻,与第三十集团军及第十九集团军之各一部发生战斗,10月1日退回原阵地。至此第二次长沙战役落下帷幕。

第二次长沙会战历时33天,第九战区宣称击毙日军4. 8万余人,击落飞机3架,击沉汽艇7艘,使日军攻占长沙的计划宣告破产。但日方由日本防卫厅于20世纪70年代编辑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提出,日方的作战方案是以摧毁第九战区有生力量为目的,而非占据长沙。日方在此次战役以轻微的损失而达到作战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