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6访问:24来源:历史铺
没有取得朝鲜战场第五次战役胜利的志愿军,进入了痛苦的反思,战役企图远远超过了我军能力,速战速决解放朝鲜已成为泡影。
对美军的战斗力必须重新估计。
我军的装备太落后了,不是一时能够改变的。
我们需要研究全新的战法,需要全新的后勤系统支持,需要全新的装备。
鉴于此,一贯力求“全胜”、“全歼”美国部队的毛泽东也不得不改变对朝鲜战争的作战指导思想,他准备长期同美国人较量下去,直至彻底拖垮美国人为止。
他给志愿军总司令提出的要求也由“我军每一个军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士兵一个团”,降为“歼灭美英士军一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也就够了。”
这就是抗美援朝著名的“零敲牛皮糖,积小胜为大胜”的战术。
有了新的战术思想为指导,志愿军对原有的战法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进,准备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致命打击,来检验“零敲牛皮糖”战术的效用。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国却不想打了,他们要谈判,要结束朝鲜战争。
虽然美国人取得了五次战役收尾期的小胜利,但是他们知道,就目前这种状况下,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了。
面对拥无穷人力资源的中国,能够守住三八线就不错了。
但是美国人骨子里的劣根性使他们出尔反尔,不到最后一刻不会服气,甚至还可能用他们惯用的“流氓”手段,时不时地恶心你一下,不是吗?
当时整个西方都看出来了,朝鲜战争最大的受益者,不是战场上正拼命厮杀的中朝和美国及其盟友,而是袖手旁观的苏联。
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世界形势与七十年前何其相似,只不过角色换了。
英国参谋长会议甚至认为:即使苏联不干预,如果给中国正式公开交战,也会让西方受到致命的失败。
英国首相艾德礼一再提醒杜鲁门,不要忘记自己的主要对手是谁,对中国挑衅是不明智的。
美国政府终于达成了痛苦的共识:只有傻瓜才会在碰都没碰共产主义世界核心(苏联)的情况下,同中国发生对抗。
此时,只有斯大林在笑。
为了继续让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朝鲜战场上消耗,苏联甚至向美国发出了明确的信息--苏联不会在朝鲜打仗。
西方甚至由此推断,如果美国越过了中国边境,苏联大概也不会参战的。
美国人、英国人把斯大林看透了。
而就在此时,斯大林告诉印度大使拉达克里希南:“苏联只关心自身的安全和建立一条由对苏友好国家组成的缓冲带。”
其实,这些说法也不尽然,或许这是斯大林用得一个计策,为了让美等西方国家消耗而放的烟雾弹。在当时那个“三国”时期,谁都可能互相用计,来实现自己强国强兵的政治目的。
美国人觉得自己堪破了斯大林的伎俩,不由得背后直冒凉气,在朝鲜陷得越深,真正的敌人苏联就得益越大,而自己蒙受的损失就越大。
然而,对中国坏事做尽的杜鲁门痛苦地发现,向中国寻找谈判的大门不知道在何处打开。
此时中国国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根据“打扫房子再请客”的方针,西方势力在中国的残余被扫荡一空,美国中情局在中国潜伏的特务几乎被抓光,华盛顿在中国的耳目已彻底闭塞。
没法的杜鲁门竟然撞大运般地到处寻找和毛泽东有关系的人,进行沟通,甚至玩起了美国版的“漂流瓶”来期望中国人能够获得他想谈判的呼声。
在各种方法无果的情况下,走投无路又精明强干的国务卿艾奇逊只好让国务院顾问凯南直接去见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
这一次,美国想和谈的信息终于传到了北京。
毛泽东、周恩来心里像是明镜一般,一方面苏联口口声声要中国保卫社会主义阵营,一方面要让蒙受巨大牺牲的中国付军火钱。
中国开始尝到跟自私的苏联结盟的苦涩之处了。
6月3日,金日成前往北京,与毛泽东、周恩来商量停战谈判的政策和方案。
毛泽东、周恩来、金日成中朝领导人会晤后,谈判的行程很快便启动了。
1951年6月23日,苏联代表马立克在联合国新闻部发表了希望双方和平谈判的演说。
6月29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向李奇微发出如下指示,并命令他一字不差地准确执行:
奉总统指示,你应在30日,星期六,东京时间上午8时经广播电台将下述文件向朝鲜共军司令,同时向新闻界发布:
本人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资格奉命与贵军谈判下列事项,因为我得知贵方可能希望举行一次停战会议,以停止朝鲜的一切敌对行动及武装行动,并愿适当保证此停战协议的实施。
我在贵方对本文的答复以后,将派出我方代表并提出会议的日期,以便与贵方代表会晤。
我提议此会议可在元山港一只丹麦伤兵船上举行。
“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签字)。
7月1日,金日成、彭德怀复电:
“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将军,你在6月30日关于和平谈判的声明受到了。
我们授权向你声明,我们同意为举行关于停止军事行动和建立和平的谈判而和你的代表会晤。
会晤地点,我们建议在三十八度线上的开城地区。
若你同意,我们的代表准备在1951年7月10日至15日和你的代表会晤。
朝鲜人民军总司令金日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于是,战争史上最艰难的谈判开始了。
毛泽东点了李克农的将,让这位中国的谍报之王坐镇开城同美国人谈判。
李克农是智勇兼备的奇才,他和胡底、钱壮飞被称为中国情报界的“前三杰”。
李克农是人民解放军唯一没上过战场的上将。他逝世后美国中央情报局竟放假三天以庆祝这个最可怕对手的消失。
李克农从1928年起,就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解放后他是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兼军委情报部部长。
毛主席拿出这样的人物去和美国人谈判,可谓知人善任。
周恩来为李克农配上了一个得力助手,就是被称为中共“南北双乔木”之一的南乔木乔冠华。
9月5日中国驻朝武官柴成文专程从平壤赶到安东迎接李克农和乔冠华,一行人随即拜见金日成。
经中朝协商,朝鲜停战谈判第一线由李克农主持、乔冠华协助。
二人是幕后人物,不直接出面,正面与美国人接触的是五位谈判代表。
首席代表为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南日将军,其余四人为志愿军副司令邓华、参谋长解方,抗战时活跃在太行山的朝鲜义勇队队员、现在人民军将领李朝相,原八路军团长、现任人民军第一军团参谋长一军团参谋长张平山少将。
在以后的谈判中,代表团被分为三线。
直接与美国人针锋相对的是军队代表南日、邓华、解方等。
二线是有外交斗争经验的乔冠华,他负责贯彻中央指示和对谈判提出具体方案。
三线则是坐镇指挥的李克农。
谈判开始,白天由第一线的军队代表和对方代表面对面吵架,晚上一线、二线向李克农汇报,一起研究新问题,最后由李克农归纳总结,发电向国内请示。
周恩来最忙的时候到了,他才是实际上的谈判总代表。
他每天上半夜处理战场上的问题,下半夜看李克农发来的电报,与毛泽东研究对策,等发去回电后又开始处理国内事务。
周恩来是全世界最忙的人,连续坚持工作三四天才睡一觉。他在用自己的血汗做润滑剂,维持着中国军事政治中枢的高速运转。
美国则指定了远东海军司令乔埃中将为首席代表。
乔埃受命后,推荐了自己的副参谋长勃克少将为谈判代表。另外美国远东空军副司令克雷齐少将、范弗里特的副参谋长霍治少将、南朝鲜第一军军长白善烨少将为其余三名代表。
谈判的地点选在了来凤庄,这个鲜为人知的小庄从此在世界地图上有了自己的坐标。
来凤庄其实是一栋坐北朝南的别墅,门前花坛四季飘香,屋四周垂柳轻拂,整个建筑古色古香,典雅精致。
7月10日上午10时,双方代表步入大厅会场落座。
美国代表乔埃中将脸色难看至极。
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战场上却打不赢一个历经百年战乱刚建立一年的贫穷国家,他本人也得作为“联合国军”总司令的代表到对方控制区谈和,这件事本身就让乔埃本人和其他美国代表内心痛苦不已。
谈判刚刚交手,在形式上先输了一着。
在战场上早就杀红了眼的双方,心里明白,谈判桌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较量,是战斗同样激烈的战斗。
中朝代表是怀着最大的和平诚意来谈判的,他们曾经以为谈判会很快结束,因为他们提出谈判原则建议一点儿也不过分。
他们只要求在相互协议基础上双方同时停止一切敌对军事行动。
确定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从朝鲜撤离一切外国军队。
谈判一开始,中朝方面就明显感动美方在由自己主动提出的谈判中没有多少诚意,狡猾的美国人不放过一切机会施展压力,首先要求让记者出现谈判。
中朝则认为双方远未达成协议,不应该让记者参加。
就为这芝麻大的事,美方代表掉头而去,于13日乘车返回。
接着,美国人不但不同意外国军队从朝鲜撤军,甚至否定了自己提出的沿三八线停火、恢复战前状态的提议。
美国人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反反复复,这是他们容进骨子里的奸诈、狡猾、无赖的本性。
所以说“宁愿相信世上有鬼,也别信美国那张破嘴”!出尔反尔,胡言乱语,造谣生事这是美国人的性格。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两次公开发表同意在三八线停火的建议,没想到谈判刚开始,美国人却不干了。
他们的理由很奇怪,说如果以三八线为界,从地形上看,美军在东线后撤之后,难以重新攻取,中朝在西线后撤后则易于重新攻取。
被彭德怀称为“军中诸葛”的解方当即把提出这个意见的霍治将军顶得无言以对:
“我们在这里到底是在讨论停止战争、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还是在讨论停火一下再打更大的战争呢?”
周恩来一眼看穿了美国人的心思:美国人如果同意在三八线停战,那就更清楚地指明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侵犯了北朝鲜的独立,而现在恢复原状了……
现在,美国人不但要以现在稍占便宜的军事实际控制线上停火,还要中朝单方面从现在的阵地全线后撤三十六公里至六十八公里,让出一万二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对其优势海空力量的补偿。
笑话了不是,美国人出尔反尔的丑陋嘴脸暴露无疑!
美国政府和军队的鹰派认为同中国谈判已经很丢面子了,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完全可以争取更多的东西。
而随后,美国人在谈判期间,竟然向负责巡逻的中朝军事警察开枪射击,带队巡逻的排长姚庆祥倒在血泊中。
这位中国排长却始终没有还击,他最后一句话是“这是世界问题,宁可牺牲自己……”
这就是当时震惊世界的枪杀中立区国事警察姚庆祥事件。
乔冠华为这位中国士兵亲自写下挽联:“世人皆知李奇微,举国同悲姚庆祥。”
终于,忍不住的李奇微在东京宣布:“用我‘联合国军’的威力,可以达到‘联合国军’代表团所要求的分界线的位置。”
美国代表开始肆无忌惮地拍着桌子叫嚣:“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
至此,谈判变成一场闹剧。而现在这种闹剧还在国际舞台上表演,这都是美国人性质的延续,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说的美国人。
我们读史就是“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来以史为鉴,别再上他们的当!
谈不拢,就打呗!
两百公里的战线上,彭德怀一直在厉兵秣马筹划新的战役,他知道,就是和平也不能忘战,也要积极备战。
前线部队开始大修防御工事。
四十二军军长吴瑞林抵达前沿阵地观察,见取得第五次战役后期小有胜利的美国士兵猖狂至极,他们的坦克每天爬到步枪射程内抵近射击,炮兵则按规定时间在标定的地点打出几百发炮弹。
就像是上班一样,每天干完这点事,剩余的时间就在火炮、坦克周围喝啤酒、吃罐头、吸香烟,吴瑞林用肉眼都能看到,一大群美国兵吃饱喝足,居然跳起欢快的舞蹈来!
“好自在啊!老子叫你们跳舞喝酒!”吴瑞林狠狠骂了一句。
几天内,他把六个炮兵营、两个战防炮连被吴瑞林秘密集结到阵地前沿纵深。
当美国兵开完炮,又开始狂欢时,吴瑞林一挥手,一二六师的上百门火炮猛轰一阵,顷刻之间,美军两个炮群数十门大炮和七辆坦克被炸成废铁。
开城谈判时,地面战场一度比较平静,双方只有小部队接触,只有美国空军仍在频繁轰炸中朝军队后勤补给线。
中朝联军也没有松懈,不停地大挖防御工事。
毛泽东也说的很明白:“谈的只管谈,打的只管打!”这位大战略家太明白能战方能言和这个道理了。
7月24日,停战谈判已经进行了半个月,却连谈判议程协议都未达成。
彭德怀听说美国人不但不想以三八线为界,还要中朝单方面让出一万两千平方公里土地的消息时,气笑了:“美国人好大的胃口!哈!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还想在谈判桌上得到?非把你多吃下去的东西打得吐出来不可!”
彭德怀准备彻底打掉美国人的幻想,用军事胜利来打醒不知天高地厚的美国人。
“上报中央军委,建议发起第六次战役,打到三八线南面去,然后再撤回来,以三八线为界,让美国人不要再痴心妄想,老老实实谈判。”
彭德怀对几位副司令说道。
两天后,毛泽东批复:“战争没有真正停止前,准备9月份反击是完全必要的。”
8月17日,彭德怀正式下达作战命令,计划出动志愿军十三个军和人民军四个军团,以及航空兵二十二个团,一举攻破“联合国军”防线,然后打到三八线以南。
就在箭上弦、刀出鞘,蓄势待发之时,志愿军副司令邓华提出了不同建议。
邓华看着地图想来想去,觉得就地停战中朝并不吃亏,美军在东线所占三八线以北的面积虽然稍大点,可全是山区,人口稀少土地贫瘠。
而在西线,中朝在三八线以南所占面积虽略小却是平原,人口稠密,土地肥沃,离汉城近,对敌威胁很大。
邓华直接跑到前线了解敌情,在望远镜里,这位名将看到,美国人正拼命修筑钢筋水泥工事。
经过缜密思考,邓华提出了第六次战役的建议:“当前敌人已有强大纵深的坚固设防,而又是现代的立体防御。
以我现有的力量和装备进行攻击,结果无非有三:一为了攻破敌阵,部分歼灭了敌人;二为攻破敌阵,赶走了敌人;三为未攻破敌阵,而被迫撤出了战斗。
不管哪一结果,伤亡和消耗都很大,尤其后者对我方是很不利的。
相反地,如敌离开他的阵地,大举向我进攻,我方以现有力量是可以将其打垮而求得部分歼灭的,代价也不会很大。”
邓华的意思很明确,去抢地盘,那样会很被动,在敌人强大的防御面前我军伤亡大,也不一定抢夺下来,而是把敌人钓出来打,让他们进攻,离开他们强大的防御工事,这样对我军就有利多了。
军委和总参也有人认为,再以原有战法发动攻势,还会像是第五次战役那样打来推去,因此也不赞成彭德怀发动第六次攻势。
邓华的建议引起毛泽东、彭德怀的高度重视。
邓华的建议就是放弃原来我军现有的灵活的机动战,去打我们并不擅长的阵地战。
问题是在美军强大的火力下,中国军队能否守得住阵地呢?
就在彭德怀忧心忡忡的时候,战场上的答案让毛泽东、彭德怀喜出望外。
李奇微发起的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在中朝联军阵地前碰了个头破血流。
8月18日,范弗里特在东线美十军防线内发起了夏季攻势,他要用胜利夺下美国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
几十万发炮弹飞蝗般落在朝鲜人民军八十公里宽的防线上,上千架次美国飞机扔下雨点般的炸弹。
火力准备结束后,南朝鲜第一军对丁字峰、美十军对血染岭和昭阳江东岸一起发起攻击。
“联合国军”1951年夏季攻势第一阶段开始了。
南朝鲜头号王牌师、首都师师长宗尧赞准将指挥部下攻击924高地。
是时正是朝鲜雨季,人民军战士浸泡在泥水中坚持战斗。
战斗惨烈至极,924高地失守时大雨都冲不散壕沟里殷红的血水。
当夜,人民军在雨幕掩护下反冲上去,把924高地上的南朝鲜军杀了一个片甲不留。
第二天白天,在更强大的火力掩护下,南朝鲜军又冲上高地,双方在暴雨中杀成一团。
历经反复攻击,南朝鲜军终于进到人民军主阵地965高地。
人民军十三师二十一团和南朝鲜首都师二十六团在这个小小的山头上血战三天三夜,打到最后各自都没了弹药,双方士兵就在山上用石头肉搏。
几天血战后,南朝鲜首都师以重大伤亡为代价,占领了区区几个不起眼的小山包,就再也无力进攻了。
“联合国军”在加田里一带的进攻被挫败了。
而同样的事还在多处发生,南朝鲜十一师攻击884高地。
这个地方离海岸只有十六公里,位于美国海军大中口径舰炮射程之内。
在美国海军四0六巨炮的火力支援下,人民军阵地被夷为平地,南朝鲜军一名叫郑唐喆的少校营长顺利登上了884高地。
884高地是丁字山高地群的末端,占领了这个高地就能威胁人民军在南江南岸阵地的侧背。
范弗里特和南朝鲜参谋长李钟赞中将都专电祝贺部队夺取了这个小山包。
但是当晚,人民军乘雨反击,又将南朝鲜军赶下了山。
第二天美国军舰打来了更多的炮弹,郑唐喆营长比第一次更轻松地夺回了高地。
21日晚,不但下起了大暴雨,伴随而来的还有浓雾,人民军将士一阵呐喊,再次冲上山头将南朝鲜军干翻。
恼羞成怒的南朝鲜军在白天美军军舰炮火的支援下第三次攻上了山头,夜里人民军又依方抓药,第三次夺回了阵地。
南朝鲜第一军军长白善烨亲自指挥夺取丁字峰,26日再次发动攻击,三天后终于攻占了丁字峰。
这时,南朝鲜一军已经被打残废了,到手的不过是几个无足轻重的小山头而已。
范弗里特阴着脸来到南朝鲜军的指挥所督战。
战场上的成绩离他的要求太远了!死了那么多人,只夺得几个小山头,他实在不相信这个现实。
南朝鲜军这个样子,美二师也强不到哪里去,他们向“亥安盆地”西侧987高地发起了猛攻。
进攻开始当天,美二师师长拉夫纳少将用配属给自己的南朝鲜五师三十六团当炮灰。
当时的南朝鲜五师尚在整训中,按说整训中的部队是不应参战的,可自以为高贵的美国人哪里管他小弟的死活,他们冠冕堂皇地找了个“锻炼南朝鲜部队”的借口,就将南朝鲜士兵推上了屠场,替美国步兵去攻山头。
美二师七个营的炮火支援了这次进攻。
他们在四公里的正面上摆了两百门炮,平均一公里五十门。
拉夫纳师长告诉炮兵,“在这次攻击中弹药没有限制”。
后来据统计,在九天的战斗中,美二师仅炮弹就消耗掉三十六万发,平均一门炮发射二千八百六十发,平均单炮日发弹七百二十发。
迷信火力的范弗里特要用钢铁和火焰取得“联合国军”想要的战线。
美国战史记载,目标高地和中朝炮兵阵地完全被炮弹的烟尘所覆盖,使人感觉好像一个活人也没有了。
但是,人民军战士不但在惊人的炮击中生存下来了,还杀得“联合国军”尸横遍野。
进攻的南朝鲜部队首先碰上的是无处不在的地雷。
这一天,除了在雷区留下一大片尸体,外加背回许多缺腿少脚的士兵外,拉夫纳师长和南朝鲜黄烨团长什么也没得到。
聪明的人民军将掩体构筑在反斜面的山头,美国人炮击时他们躲在山头北面的洞子里,炮击停止再冲上山头打冲锋的步兵。
这场战斗打了整整九天,双方士兵的鲜血染红了几座山头,美国随军记者在山脚下看到,血水将几座山头全部包裹住了,他们惊恐地大叫--“Bloody Ridge”(血染岭)!
这个称号很快与另外几个山头的别称一起传遍了世界。
战争,这是个吃人的魔鬼!我们讨厌战争,但在历史的进程中,战争又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无处不在,好像是是上天施加于人的魔咒!
东线坚守阵地的人民军将士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给南朝鲜军以痛击。
南朝鲜兵被打垮以后,美国王牌海军陆战队一师亲自操刀上阵,照样被杀得丢盔弃甲。
美国人在大大缩水的伤亡数字中也承认,在攻击血染岭的三周时间内,共损失二千七百余人。
美国人痛苦地看到,他们用三个星期的时间、以无数计的金钱和惨重的伤亡,竟夺取不了一个像瘤子似的四平方公里的小山包。
人民军称其歼敌二万四千余人,其防守主阵地丝毫未损。
至此,中朝联军改夺取更多地盘的运动攻击战为以守为主的阵地战后,取得了骄人战绩。
原来胜利就在改变之中,邓华提出的“阵地防守”的打法收到了奇效,不但大量消耗敌人的人力、弹药资源,还能以逸待劳保持自己的体力。
这太划算了!
范弗里特则陷入了一种病态的偏执,此时,他和上一任“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一样想扩大战争,原因竟是为报“私仇”。
范弗里特的儿子是美国远东空军轰炸部队的一名中校,范弗里特在儿子身上寄托了自己的一切希望,可是这个很争气的儿子在轰炸志愿军后勤枢纽物开里时,被洪学智指挥的中国高射炮给打的尸骨无存。
范弗里特曾在谈判中专门要求中朝方面提供儿子的下落,但中朝除了答复曾打下过一架轰炸机来再也提供不出什么了,小范弗里特已经被打的魂飞魄散了。
老年丧子的范弗里特报仇心切,可是天不遂人愿,在战场上连根稻草都捞不着。
丧失理智的范弗里特索性不管不顾目前的损失,在血染岭战斗陷入僵局时,他又搞了个“猛禽之爪”作战计划。
计划基本内容是在东线人民军侧后的元山港发动登陆战,同时以中线、东线正面部队大举北进,将战线推进到金化-金城-金刚山-长箭一线,从根本上改变战局。
哈哈,人急无智,失去理智的范弗里特已经被蒙蔽了双眼。
现在李奇微倒是又有点想谈判了。
夏季攻势开始不久,他就发现情况不妙了,结果和预料的完全不同,拿无数生命和无以数计的金钱去换几个无足轻重的山头,即使是美国人薅尽众小弟的羊毛也打不起这种仗的。
后来,中国讽刺美国人老是“谈时想打,打时想谈”。就如同今天的美国一样,一边想给中国和谈让中国高抬贵手,另一方面又放不下架子,老是拿中国说事,还经常恶心中国,这就是美国流氓加无赖的性格!
开城谈判此时已经完全终止,李奇微除了用实力来证明美军是最棒的以外也没有别的办法。
前方战局的报告对朝鲜的损失只是估计数,自己的损失和弹药消耗却是摆在那儿的冷酷事实。
范弗里特的“猛禽之爪”所造成的损失会大到不能承受的!到时候连爪子都没有了,还有什么用?
于是,李奇微驳回了范弗里特的登陆作战计划,只同意继续按正面进攻的既定方针作战。
范弗里特大失所望,除命令南朝鲜第五师继续在“血染岭”争夺外,又命令美第二师夺取931高地群。
没想到这一次输得更惨,主攻851高地的是美二师二十三团。
团长阿达姆斯上校出身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身高超过两米,以勇悍刚毅著称。
二十三团刚出发,雨点般的迫击炮弹就落了下来。
美国军史胆战心惊地记录了人民军炮击的准确:“这次射击好像是经过精细的计算,从第一发炮弹开始就是效力射,准确地捕捉住了整个纵队。”
一天激战过后,阿达姆斯上校的第一梯队寸土未得。
人民军六师师长洪宁指挥炮火猛击美军后勤补给线,派侦察组往趴在石头山上不知所措的美国兵头上狠甩手榴弹。
五天过后,美国二十三兵团被打残了,九团团长林奇上校看不下去了,主动要求出手相助,从侧翼攻击851高地。
南朝鲜第七师也投入了战斗。
于是,851这个小山头变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
感觉脸上无光的二十三团团长阿达姆斯上校于9月21日和23日拼出了二十三团最后一点家业发动进攻,结果还是被顽强的人民军打得落荒而逃。
851高地之战持续了两个星期,最后把法国英都投入了战斗,851高地仍岿然不动。
美二师师长杨恪和隶属的巴亚斯军长无奈,只好于9月27日停止了进攻,杨恪师长痛苦地说:“这是一个大失败。”
从8月18日起,在暴雨中血战一个月后,美国人以七个师兵力发起的“夏季攻势”以惨败告终,范弗里特在人民军八十公里的战线上仅仅推进了两公里至八公里。而在中线和西线,中国军队却趁机大打出手,抢了不少美国人的山头。
美国参谋长联系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将军哀叹道:“这次攻势是没选好时机、没选地点、没选好敌人的败仗。”
战争由得你去选择吗?你们只不过披着牵强附会的外衣进行了一场无耻的侵略战争而已!
彭德怀和志愿军诸将闻言大笑,看来守住战线、打阵地战没多大问题了。
第六次战役时间再次被推迟,事实上已被取消。
前五次战役使用的运动战战法被放弃了,中国军队即将开始全新样式的阵地攻防战。
战法战术的改变都是在战争中实践出来的,当初志愿军副司令邓华的这一建议,让志愿军战术上有了一次质地飞跃,从而保证了后来朝鲜战争的胜利。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样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color: #222; line-height: 1; font-weight: bold;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 .pgc-content-desc { font-size: 14px; color: #444;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padding-top: 9px; overflow: hidden; line-height: 1.2em; display: -webkit-inline-box; -webkit-line-clamp: 2;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pgc-content-price { font-size: 22px; color: #f85959; padding-top: 18px; line-height: 1em; } .pgc-card-buy { width: 75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 top: 50px; color: #406599;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 .pgc-icon-buy { height: 23px; width: 20px;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 url(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pgc/v2/pgc_tpl/static/image/commodity_buy_f2b4d1a.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