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1962年中印战争 1争,印军全线溃败,我军为何不乘胜追击?

时间:2024-07-16访问:9来源:历史铺

最近几年,中印边境地区冲突不断,印度也许忘记了1962年的中印之战,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1962年,中印之战---中国胜利之后,为什么就停火撤军?没有继续拿下新德里呢?

1962年的中印战争,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国内环境都极为不利的情况下爆发的,但是解放军却依然赢得了一场摧枯拉朽、酣畅淋漓的辉煌胜利,中国在军事上、政治上全面压制了印度。这段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无疑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这一年,在印度总理尼赫鲁“要用武力对付中国”的叫嚣下,印度本着“要同中国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向我国边防部队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为了我国的领土安全,边防部队立刻实施了自卫反击作战。这一战几乎将印度近百年来的国运全数败光,而原本嚣张不已的印方将这次战争更是当成了“六二国耻”

1、战争的起因和背景

上世纪50年代,印度频频挑战我国底线,数次对我国发起流血事件。但是在这场由印度率先挑起的闹剧中,因为顾惜印方是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第三世界国家,且同病相怜,所以我国为了和平解决边境问题,对印度多有忍让。却不曾想,印度却将我国的忍让当做懦弱。

进入六十年代以后,印度公然开始推行“前进政策”,加紧对中国领土的蚕食。印度一再拒绝中国和平谈判解决争端的提议,1962年更是向边境地区集结兵力,组建了第4军,还赋予第4军自由发动有限战争的权力。

印度自1947年独立后,不断蚕食中国西藏南部的部分领土。到了1962年,尼赫鲁居然下令要把守卫中国领土的中国军队“清除掉”。

2、1962年我国内忧外患,不容易

国际环境:与苏联决裂,与美国冷战,只能在第三世界的小兄弟混;

新中国的历史上,六十年代初正是中国内外交困最严重的艰难岁月。国际上,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中国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关系始终没有缓和,虽然朝鲜战争的硝烟已经平息了好几年,但是1958年金门炮击的隆隆炮声音犹在耳,此时中国还是处于和西方阵营全面对抗的局面。曾经的“老大哥”苏联,在建国初期确实给予中国很多援助,但此时中苏关系也已经走到了决裂的边缘,苏联已经在1960年撤回了全部专家。所以,六十年代初中国在国际上相当孤立,而印度却由于和中国的矛盾,非常罕见地得到了美苏两大阵营的一致支持。

国内更是困难重重,新中国这个时候刚刚经历三年的自然灾害,农业还未全部恢复,所以基本的粮食供应都难以保证,苏联撤走之后,工业直接停摆,国民经济发展更是陷入停顿。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时候要进行一场战争,确实苦难,战争需要金钱,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撑的,我们一心想要发展经济,战争能不打就打,可印度正是分析到你的困难和弱点,所以才屡屡出手边境地区,侵占你的领土,反倒激发起了解放军同仇敌忾的高昂士气。

鉴于印度这种态度,1962年10月18日,毛主席召开会议,会上确定了中方将进行自卫反击战。

3、中印战争的经过

中印之战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在1962年的10月份和1962年的11月份;以打促谈,第一阶段打完之后,在国际上造势,说我们谈判,印度不接受,我们就继续打,指导取得绝对胜利之后,印度不得不接受谈判;

第一阶段自卫反击战,是从10月20日到10月28日。

中国政府考虑到,印度与中国一样,都经历过长期被殖民被侵略。中方深知民族独立来之不易,战争只会给两国人民带来灾难。

因此,当中方取得了东段克节朗地区的胜利后,曾于10月24日向印方发出中印停战协议书。印度政府不仅拒绝与中方签署停战协议,反而决定举全国之力,与中方军队抗争,10月低又派3万多印度军队集中在藏南地区,无意和平谈判,我解放军只能继续保家卫国。

第二阶段自卫反击战,是从10月29日到11月20日。

11月中旬,在印军向我国边防部队发起全线反扑之时,根据中央军委命令,部队再次对入侵的印军发起了反击作战。

既然印度如此好战,中方便选择奉陪到底,开始对印进行第二阶段的自卫反击战。到了11月20日,我军在边境线西段清除了印军在班公洛地区的据点。

战后第二天,中国政府宣布中方部队将在中印边境全线停火、后撤,中印战争就此结束。

在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对印反击战总指挥张国华,先后指挥的两次战役以及一些小型的战斗都取得了胜利。而这场胜利也以我军付出1460余人的伤亡代价,歼灭印军3个旅,生擒包括王牌旅长辛格等战绩,夺取了这次战役的胜利。

4、战后的印度

而这次战役后,原本在第三世界中有着美苏两国支持的印度,在国际的影响力一落千丈,而野心勃勃的尼赫鲁,也因此抑郁而终。在这之后,尼赫鲁原本为了富裕人民主体地位,加强中央集权而发起的改革运动也因此处于搁置状态。

值得一提的事情是,对于一个新生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来说,稳定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然而,在这场由印度挑起的战争中,印度的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且在战争中印度向英国、苏联等国家贷款购买的武器背负的巨额债款,以及随之而来的难民潮更是让印度一蹶不振。

除此之外,在战后,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也陆续向我国靠近,与我国建立起了友谊,所以毫不夸张的说,在1962年,这场由印度挑起的战争中,印方将自己国家近百年的国运消耗殆尽也不为过。或许是因为,这次战争带来的巨大影响,印度人甚至还将此视为“六二国耻”。

5、这场战争对于我国的意义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中国边防部队在特殊高原地区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反侵略作战。战区自然环境恶劣,部队机动、指挥、协同不便;交通线长,运输补给困难。中央军委灵活运用军事、政治、外交手段,不仅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也取得了政治外交斗争的主动。反击作战部队克服高原、严寒、山高、谷深的困难,大胆运用穿插迂回,分割包围战术手段,发扬吃苦耐劳、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胜利地完成了作战任务,保卫了国家领土主权。

不管其他国家怎么看印度,中国通过中印战争在国际上既树立了和平大国的形象,也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实力,从此之后中国在国际舆论上获得了很多支持,佩服老一辈革命家的高瞻远瞩。

这一仗,打出我国50年的和平发展之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