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6访问:5来源:历史铺
红军第1方面军根据瓦窑堡会议确定的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作战,尔后相机向北发展的战略计划,经过充分而周密的准备,于1936年2月20日发起东征战役。
红一方面军东征前敌我态势图(1936年2月中旬)
红1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在毛泽东、彭德怀指挥下,从陕北清涧以东的沟口、河口等地渡过黄河,突破国民党晋绥军防线。接着,在中阳县关上村、孝义县兑九峪等战斗中打退晋绥军的反击,控制了石楼、中阳、孝义、隰县之间的广大地区,建立了临时后方根据地。随后,即以这一地区为作战枢纽,分三路发展胜利。红军以少数兵力为中路军,在上述数县之间地区牵制和吸引晋绥军主力,以红1军团为右路军、红15军团主力为左路军,分南北两线向晋绥军进攻,前锋分别进抵侯马和太原近郊,占领了晋西南和晋西北的广大地区。
红一方面军东征作战经过要图1936年2月中旬—4月3日
东征战役红一方面军战斗序列表 第一阶段
(1936年2月20日—3月15日)
红一方面军
司令员 彭德怀
政治委员 毛泽东
参谋长 叶剑英
政治部主任 杨尚昆
第1军团
军团长 林 彪
政治委员 聂荣臻
参谋长 左 权
政治部主任 朱 瑞
政治部副主任 罗荣桓
第1师
师 长 陈 赓
政治委员 杨成武
第2师
师 长 刘亚楼
政治委员 萧 华
第4师
师 长 陈 光
政治委员 彭雪枫
第15军团
军团长 徐海东
政治委员 程子华
参谋长 周士第
政治部主任 郭述申
第75师
师 长 张绍东
政治委员 赵凌波
第78师
师 长 田守尧
政治委员 崔田民
第81师
师 长 贺晋年
政治委员 张明先
红军的突然东渡和迅猛进攻,迫使原先进入陕北吴堡、义合镇地区“围剿”红军的晋绥军4个旅东渡回援,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形势随之好转。蒋介石为了阻挡红军东进抗日和援救山西军阀阎锡山,3月上旬至4月下旬,先后派遣约10个师进入山西;同时命令西北军、东北军等部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攻。在此情况下,红军右路军、左路军即从南北两线向中路军靠扰,集中兵力准备歼击敌人。后来,为了团结抗日和避免不利决战,中共中央命令红军于5月初全部西渡黄河,回师陕北,并于5月5日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
红一方面军东征作战经过要图(二)1936年4月4日—5月5日
第二阶段
(1936年3月16日—5月5日)
红一方面军
司令员 彭德怀
政治委员 毛泽东
参谋长 叶剑英
政治部主任 杨尚昆
右路军(第1军团附81师)
军团长 林 彪
政治委员 聂荣臻
参谋长 左 权
政治部主任 朱 瑞
政治部副主任 罗荣桓
第1师
师 长 陈 赓
政治委员 杨成武
杨 勇(后)
第2师
师 长 刘亚楼
黄永胜(后)
政治委员 萧 华
第4师
师 长 陈 光
政治委员 黄克诚
第81师(欠1个营)
师 长 贺晋年
政治委员 张明先
左路军(第15军团主力)
军团长 徐海东
政治委员 程子华
参谋长 周士第
政治部主任 郭述申
副参谋长 陈奇涵
政府部副主任 冯文彬
第73师
师 长 张绍东
政治委员 陈漫远
第75师(欠1个团)
师 长 张绍东
陈锦秀(后)
政治委员 赵凌波
常玉清(后)
第78师
师 长 田守尧
政治委员 崔田民
韩先楚(后)
中路军
总指挥 叶剑英
第30军(辖3个团)
军 长 阎红彦
宋时轮(后)
政治委员 蔡树藩
阎红彦(后)
第15军团第224团及第81师1个营
第28军(辖3个团)
军 长 刘志丹
宋任穷(后)
政治委员 宋任穷
蔡树藩(后)
第28军归右路军编制。
这次东征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约7个团,俘4000余人,扩大红军约8000人,筹款30余万元,在山西的20多个县开展了群众工作,并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在作战中,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创始人之一,红28军军长刘志丹不幸牺牲。
1936年4月13日,红二十八军在晋西发起三交镇战斗,军长刘志丹亲赴第一线视察敌情,指挥战斗,于4月14日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