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6访问:7来源:历史铺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历史事件不容忽视。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轴心国遭受了惨重伤亡,达150万人之多,德国第六集团军更是全军覆没。这使得德军从战略上无法再主动进攻,被迫采取了防御姿态。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受创严重,但其战斗力仍然相当可观。例如,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的哈尔科夫战役中,德军在战术上取得了重大胜利。当时,由于德军兵力不足,战线上出现了巨大漏洞,苏军看准机会,试图趁胜追击,将德军彻底赶出顿涅茨河,并夺回工业城市哈尔科夫。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哈尔科夫争夺战了,1941年的第一次和1942年的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都非常激烈。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注定也将是一场大战。1943年1月,苏军发动了“星球行动”,总兵力达到50万,到了2月中旬,苏军夺回了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和库尔斯克。在马基恩·波波夫指挥下的一支苏军纵队,在四个坦克军的领导下,突破了德军防线,越过了顿涅茨河,插入了德军侧翼。他们计划继续向前,占领扎波罗热,然后夺回哈尔科夫。但面对苏军的强大压力,德军在2月16日主动撤离了哈尔科夫,德军前线一度岌岌可危。希特勒对此极为不满,亲自前往冯·曼施坦因的指挥部,听取了曼施坦因关于反击计划的解释:让出哈尔科夫,等苏军攻势达到顶峰,然后从侧翼反击,彻底击溃苏军。希特勒接受了曼施坦因的计划,并提供了党卫军等精锐部队作为支援,以及由空军元帅沃尔弗拉姆·冯·里希特霍芬指挥的第四航空队,该航空队成功重新组织,并将每日的飞行次数从1月的250次增加到2月的1,000次,确保德军获得了战略上的空中优势。而此时,经过数月战斗的苏军已经疲惫不堪,攻势开始减缓,伤亡严重,人员装备不足,物资匮乏,特别是战线过长,侧翼过分伸展,长达100公里。尽管苏军在2月下旬占领了哈尔科夫,但他们自身也变得极其脆弱,曼施坦因善于抓住这一点,在苏军最虚弱的时刻发起了反击。2月19日,德军反击开始,他们精确地找到了苏军的薄弱点,选择了合适的进攻路线,使整体兵力劣势的德军经常处于数量优势的位置。曼施坦因的计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进攻,以击垮过度伸展的进攻部队;其次是收复哈尔科夫;最后是与中央集团军群一起在库尔斯克击败苏军。德军在第一阶段中从侧翼进攻苏军,切断了苏军进攻部队与后方的联系,解救了被包围的波波夫纵队,同时也打乱了苏军的整体部署,导致各支苏军部队之间失去了有效协同作战,各自为战。尽管苏军紧急调集援兵,但此时苏军已经精疲力竭,伤亡惨重,人员装备严重不足,且缺乏补给。苏军的援军未能取得实质效果,反而导致多支部队被德军包围,其中包括一些坦克军。最终,被包围的苏军,包括波波夫纵队在内,除少数突围者外,几乎全军覆没或溃败。随后,德军开始进攻哈尔科夫,尽管苏军一直坚持抵抗和反击,但在激烈的市区战斗中,他们最终于3月14日被迫撤离哈尔科夫,这座城市再次易手。然而,第三阶段计划,即与中央集团军群在库尔斯克击溃苏军,并没有实现。苏军的抵抗越来越坚决,而德军也在持续的战斗中感到疲惫。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显示,即使经历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德军仍然是一支强大的军队,而苏军一方则有些过于轻敌,尽管战术有所提高,却未能与德军相匹敌。因此,虽然苏联红军在战斗中损失了约8万人,但德军虽然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这场战役可以被称为一场残酷的胜利。党卫军装甲军损失了44%的兵力,对于已经损失大量士兵的德军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次战斗后,苏德前线出现了一个显著的突出部,即著名的“库尔斯克突出部”,并且库尔斯克战役即将在这里爆发,成为空前绝后的坦克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