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发生在清末的鸭绿江战役,是一场惨败,更应是一次觉醒

时间:2024-07-16访问:13来源:历史铺

对于鸭绿江,我们熟知的便是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而早在120多年前的清朝末年,鸭绿江也发生了保家卫国的江防战役,只不过那场战争以惨败而告终!

鸭绿江江防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侵入中国领土的第一次战役。甲午战争前,洋务运动正轰轰烈烈的进行着,全国大大小小的兵工厂建起了40多座。当时的清朝,是亚洲唯一有能力生产自动武器的国家,拥有亚洲最强大的军火工业,还有当时世界的第二大造船厂福州青洲石船坞。清朝不遗余力从国外引进大量铁甲船和洋枪洋炮,李鸿章更是对慈禧邀功说,“大清洋枪百万,快枪快炮之多,甲乎天下!”

然而,就是拥有这样强大的装备支持,又坐拥鸭绿江天堑,依旧败的一败涂地。

1894年10月24日午前,日军泅水过江。当夜又在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中流架起浮桥,清军竟无察觉。25日晨6时,日军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率部奋勇还击,因势单力孤,伤亡重大,被迫撤出阵地,日军遂占领虎山。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26日,日军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在不到3天内,清朝重兵近3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

后来根据日军战后上报的缴获情况,鸭绿江江防之战中,日军共缴获了大炮74门、步枪4401支、炮弹30684颗、枪弹更是4320661颗,其他军用物资无数。我们不排除日军有夸大战功的可能,但这也证明,清军当时的装备并不弱,全部都拱手送人。

这是装备问题吗?并不是,这是战略上的失误,战役上的失察,战斗意志的丧失,政府的腐朽,当时的清朝已经无法挽救,再好的装备也都无济于事。此后的清政府一败再败,在丢失了大片土地后,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既割地,又赔款,助长了日本加速扩张的资本和气焰,为日本后来的侵华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的是祸害无穷。正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愈益深重,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反帝爱国运动迅速高涨,有力的推动了中国近代军事革命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