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6访问:17来源:历史铺
拿破仑一生军事成就的巅峰,毫无疑问是1805年12月的奥斯特里茨战役。
早在拿破仑在1798年2月23日提出了战胜英国的构想,
便是武力征服英国,
拿破仑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打败英国。
所以,拿破仑特意与英国签了个《亚眠和约》。
然后心里想着,小子,我借此机会屯足战略物资,到时候我要跨过英吉利海峡。
所以,《亚眠条约》一签订,英国就退出了欧洲大陆。
这边,拿破仑一边抓紧时间造船,一边将十万大军屯扎在布伦港。
拿破仑又不顾英国的抗议占领了荷兰的符利辛根和布拉班特要塞,并重新占领了亲英的那不勒斯港,还侵入了英王的领地汉诺威并阻止英国舰队与商船进入欧洲内陆。
英国人一看,我靠,亏大了,这条约签得不但没有得到法国的市场,还失去了在德意志地区的市场。
终于,英国人这才想明白,这拿破仑真是个老狐狸。
1805年8月9日,英国人也一不做,二不休。
重金收买了俄奥两国组建了第三次反法同盟。这俄国本来与英国就是贸易大国。而拿破仑为了封锁英国占领了意大利,还加冕了意大利皇帝。
这让俄奥两国一肚子里就是火!头也不回的就奔到英国人的怀抱里去了。
1805年10月21日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拿破仑直接进攻英国本土的的构想算是吹了。
只有把英国给封锁起来,斩断他的贸易生命线,才能让他屈服。
如果不尽快让俄奥屈服,英国就消停不了,而法国的经济就会受到倍受打击。
1812年欧洲战争地图
拿破仑一想,海上干不过,这陆军可是没得说的。必须先把俄、奥击败,迅速掉转头对付英国。
因此,特拉法尔加海战之后,奥斯特里茨战役就迫在眉睫。
奥斯特里茨战之前,拿破仑调集了法军的总兵力7万3千人,并拥有250门炮。而当时的俄奥联军,总兵力却已达到8万6千人。其中俄军5万3千人,奥军3万3千人,共有火炮350门。
拿破仑战争实心弹跳弹攻击示意图
法军处于劣势。
但在11月底时,联军内部对于下一步计划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意见。
以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1812年法俄战争俄方统帅)为首的大部分将领,主张暂时避战,等到12月15日普鲁士的十万大军到来,才同拿破仑进行决战。
俄皇亚历山大一世一听就来气,你库图佐夫刚刚在乌尔姆(1805年8月乌尔姆战役中,法军打败了俄国名将库图佐夫率领的俄普联军)被打得屁滚尿流,一个败军之将还在这里指手画脚。
现在,而拿破仑的法军已经长途跋涉疲惫不堪,而普鲁士军队的参战也已确定无疑。我军已经拥有优势兵力的情况下,如果继续东躲西藏,那就太不像话了。
库图佐夫仍极力劝阻。
拿破仑战争时的层霰弹
拿破仑是毕业于法国布里埃纳军校,这位1米6的小个子,最突出的学科是数学与历史。通常说具备了这两项优势才能是著名军事家潜质。
常说历史使人深邃,数学使人精密。
所以,拿破仑最著名军种的就是炮兵,因为炮兵一定需要有良好的数学能力,首先最基本的要学会测距,然后还要计算弹道与抛物线、查表之类的。而且当时围绕他一起有著名科学家蒙日等,人才如云。
拿破仑炮兵利用正弦、余弦等数学定理进行三角测地
近代炮兵虽然在1860年后进入中国,但直到甲午,真正能够懂得使用仍然是淮军主力。
而对于历史的精通,使他对于欧洲历史尤其是战争史有着巨大的吸收能力。
听到这个消息,因此,拿破仑就在合计。
普军不到25天就会到来,还有奥军的援军。现在兵力本来就处于劣势,这仗该怎么打。
只是他需要计算一下(这里做算计不准确)。
拿破仑首先下令法军从前沿阵地开始后撤。
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常规炮弹,可填充爆炸物
同时派出自己的侍从武官萨瓦金去奥洛穆茨谒见亚历山大,建议进行停战谈判。
他特别指示萨瓦金,叫他请求沙皇,同意举行单独会晤;如果亚历山大不愿意与拿破仑会见,那就建议他派一个全权代表来法军大本营进行谈判。
与此同时,俄皇亚历山大也在算计,亚历山大一世一听到法军后撤,第一反应是法国人怕了。
现在联军的兵力已经占据优势,普鲁士大军已经在路上了,拿破仑居然低下一贯高傲的头颅,也来找我谈判。
因此,沙皇冷冷地拒绝了拿破仑关于进行个人会晤的要求。
特意派自己的侍卫长道戈路柯夫公爵去进行象征性的谈判,开出了令拿破仑难以接受的条件,要求拿破仑放弃一切所占领土的要求。
道戈路柯夫公爵来到法军阵营,就细心观察法军士兵毫无斗志,一副身心俱疲的样子,有士兵大声抱怨伙食太差,遭到军官的呵斥,并急忙带走。
拿破仑亲自到指挥部门外迎接,并牵着道戈路柯夫公爵的手,一同上座!可谓隆重至极。
桌上摆着丰盛的法式菜肴和酒品、水果。
公爵第一次看到这位与世闻名的小个子,身材魁梧的道戈路柯夫公爵觉得好生奇怪。他居然能够有这么大能量打遍欧洲。
拿破仑特意表现得尽可能精神焕发却又精疲力竭的样子。
在用餐时,不断接到各位将军和国内的紧急报告。
拿破仑开始还比较耐心,到后来明显表现出不耐烦。命令侍卫长不要再递什么情报进来了。
公爵越来越显得有底气,毫不含糊的把沙皇的要求提出来。
拿破仑一听,感到极为震惊,愤怒之情溢于言表,但终究忍住了。
拿破仑拒绝了沙皇使者提出要求,但显得吞吞吐吐,很是犹豫。
亚历山大一世一听公爵的汇报,呵呵地冷笑,现在是见证俄罗斯光荣的时刻了。
在一旁的库图佐夫已经再没有什么话好说的了。
12月1日,联军到达战场,迅速占领了普拉岑高地,并作好了全面进攻的准备。
拿破仑将部队分成两翼。
北边布署了主力部队五万多军队,
南面只留下苏尔特一个军团近一万人。
另以达武军团隐藏在雷恩修道院的其后,作为南线预备队,达武元帅伸长脖子什么也看不到,当然敌人也看不到他。
拿破仑目的很明确,就是以苏尔特1万人阻击北部4万多敌军,再集中所有5万多军队对付南路俄奥联军的4万多人。
天黑以后,拿破仑骑马巡视前线,当他从士兵的队列中穿过时,士兵自动打起火把为皇帝引路,并且高喊:“皇帝万岁!”。这一口号已经取代了意大利马伦歌战役时的“共和国万岁”。
此时俄皇也在普拉岑高地上发表激动人心的演讲,下令12月2日拂晓对法军发起进攻。
奥斯特里茨战役地形图
次日早上7时左右,俄、奥军各自排成密集的队形,展开在大约12公里的正面上,同时向法军发起了进攻。
联军进攻猛烈,以致南面法军苏尔特接近溃散,联军很快突到了哥尔德巴赫河西岸。
为稳定防御阵势,同时也吸引更多的联军投入这个方向,拿破仑命令,配置在事先隐藏的达武军团从西南方向突击南部联军的左侧。
达武军团反正也看不到敌人,一古脑就全军从埋伏地冲击敌人的左侧后方,联军遭到猛烈的反击,一万人的法军居然把已经渡过哥尔德巴赫河的4万多联军差点截成两段,联军急忙撤退到河东岸。
北路法军在顶住了联军的2个小时猛烈进攻后,不断的利用法军马拉炮兵的机动性,集中前移轰击联军,以猛烈的炮火加上步骑兵的跟进冲锋,将北路联军打回到奥斯特里茨。
北路法军马上转而向南线穿插,截住了南路4万多联军。
南路联军里有俄皇、奥皇、库图佐夫等所有重要大咖全在这边。南路联军只有全力出击拼死抵抗,北路联军此时意识到要向南回救。
但战机往往就在这短暂的瞬间!
这时,拿破仑在中路的高地上,拿着长筒望远镜一看,普拉岑高地上居然没人。
立即下令几乎被打溃了的苏尔特军团立即占领高地。
法军一举就冲上了高地,联军一看不妙,在库图佐夫元帅的率领下又狂攻普拉岑高地。几番拉锯战下来,联军轻骑兵再次抢占高地。
千钧一发之际,拿破仑命法军唯一胸甲重骑兵投入反攻,终于占领了普拉岑高地,并把大炮拉上了高地。
拿破仑骑炮兵等兵种
联军被压缩在河边密集区域,6磅二英尺长的大炮居高临下集中轰击联军。
联军终于兵败如山倒。俄皇、奥皇、库图佐夫几乎被活捉,侥幸逃走。
拿破仑一生最巅峰的时刻来临。这就是史称“三皇会战”的战役。
英国首相小皮特得知消息,对着墙上的欧洲地图说了那句著名的话:“这份地图十年之内都没有用了”。
这场战役之所以如此辉煌,至少有三个原因
其一,法军的军种多、能力强:
拿破仑时期兵种大为丰富,独创了骑炮兵、步炮兵、野战炮兵、胸甲重骑兵等诸多兵种。集中使用炮兵是拿破仑战术的一大特色。
瓦米尔炮战图
拿破仑的骑炮兵和炮兵军种的建制,加强了火力的集中性,对于强攻敌军,及对密集军阵的打击,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可以利用联军指挥不灵活、勾通不便利的弱点,集中优势兵力打击。
其二、法国的科学能力。
画法几何的引入,如科学家蒙日的画法几何(国际机械制图的始祖),对于法军防御工事的修筑起到了巨大作用,并优化了铸炮、武器等的工艺标准化生产。使得法军能够有强有力的军备质量保障。
蒙日的画法几何近代机械制图之父
其三、拿破仑的军事才能
拿破仑军事才能尽显无遗,炮兵的测算能力,战场地形的绘制能力,防御工事的制造水平都是他人无可比拟的。拿破仑还对横队、纵队阵形在炮击与进攻、防守的伤亡率计算,使他可以灵活的应用各种阵形。
在此次战役中,先是示弱防守,转入有利地形。又是以“蒋干盗书”式计策,激发联军主战派,使联军主动攻击。然后又以南路的弱势兵力吸引联军主力,集中围歼。
拿破化的军事智慧在一个一个的圈套中体现得完美不瑕。
拿破仑奥斯特里茨战役的一系列辉煌胜利,使得奥、普、俄先后屈服。
1805年,奥皇被迫《普雷斯堡和约》
1807年他又打败普鲁士、俄国,签订了《提尔西特条约》,控制了西欧。
使得他终于腾出手来对付英国。
拿破仑于1806年颁布“柏林赦令”,规定在法国控制下的一切国家不得与英国进行贸易,违者严惩。
欧洲大陆封锁图
但英国工业革命后,其工业的优势已经很明显,英国商队还控制着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供应,比如茶、咖啡、糖等等。
大陆封锁给各国带来沉重的压力,他们希望享受英国的工业品,于是就出现许多走私活动,而拿破仑的禁令促成了各国反法的情绪。
这样拿破仑就陷入了一个自已设置的大圈套,或是死循环。
首先,法国必然扩充军备,养一支庞大的军队。
然后,要不断的去镇压各国的反抗。越镇压,军队就越大,经济负担就更重,势必就要压榨各国百姓。
1805年法国找奥地利征收了300万英镑,1809年又征收了650万英镑。1806-1812年之间,法国找普鲁士征收了2000万英镑以上的军费。
与此同时,在1805年9月至10月期间,阿尔萨斯地区就必须向法军提供3000匹马、500辆车、1500名赶车人、船只和船夫、草料、燕麦、小麦和黑麦。而补偿的价格与市场行情比不到50%,还常常延期支付。
这样各国就更加不断反抗,法国是摁住了葫芦浮起了瓢的!
1806年法军征用过程的画
1807年,由于葡萄牙坚持与英国通商,拿破仑又一次进攻葡萄牙,
1808年,拿破仑派大军又进攻西班牙,从而引起西班牙人民的强烈抵抗,发动广泛的游击战,拿破仑没想到这次西班牙战争居然把30万法军陷入了泥潭。
1812年,俄因无法忍受大陆封锁造成的损失。光在1804年,彼得堡35% 的进口和63% 的出口是英国商人完成的。
俄国又倒向反法。
拿破仑又不得不发动侵俄战争。如果不侵俄,拿破仑的大陆政策就会破灭,同时还会陷于两线大敌。
世界上没有不败的将军,只要法军失败,这个循环就会越来越重。法国就必然要更加重对各国的压榨。
结果,还没等拿破仑跑出俄国,普鲁士、瑞典、奥地利等国又群起反抗。结果莱比锡战役又被击败。
其实从军事角度看,莱比锡战役与滑铁卢战役似乎拿破仑都有很多运气不好的成份。
但从政治角度来看,拿破仑自从奥斯特里茨战役中,进入了一个死循环,法国的国力也一步步耗尽。
到滑铁卢战役中,竟有一半的预备役法军没有军服,三分之一没有武器。法国国力已经耗尽,爱国激情替代不了战争实力。
就如同抗日战争,日本人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把自已越来越深的卷入到无穷的战争,以致最后发动太平洋战争,自取灭亡。这成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
所以,在近代战争中,无论是拿破仑、法西斯德国、日本这种以战争解决经济问题,以战养战的国家,都是必然失败的结局。
用一句赞美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话来说:“一个著名的统帅,一定知道什么时候战,选择什么地点战,向什么人战!”
其实反过来说,这也应是拿破仑战略的反思。
上一篇:浅谈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