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6访问:20来源:历史铺
1917年,协约国在西线的兵力大大增加,英国受到无限制潜艇战的严重威胁,希望 第一次世界大战 迅速占领比利时海岸,摧毁德国设在那里的潜艇基地,因此大量增加派往欧洲大陆的远 征军,使协约国总兵力达400万人。而德军经过两年多战争的严重消耗,在西线仅有250 万人。所以,新上任的法军总司令尼维尔计划在努瓦荣突出部的南北两翼发动攻击,企图 图一举突破德军阵线,并将他们赶过莱茵河,迅速结束战争。德军识破尼维尔的意思 图,主动从努瓦荣突出部撤退到兴登堡防线。德军的主动撤退打乱了英法的军事部署。 但尼维尔仍坚持按原计划进攻。在德军的反击下,法军和英军的进攻遭到严重挫折,损 失守20多万人,不得不停止进攻。 此后,英军和法军又连续在伊普尔和康布雷等地发起进攻,但仍未能突破德军防线 线,战局重新陷入僵持状态。
1917年,协约国原来准备在各条战线配合作战,但这期 间,俄国发生了二月革命,加上军火不足,进攻未能实现。意大利也由于种种困难,同 时也借口气候条件不利,而没有执行协同作战计划。这样,协约国在兵力占优势的情况 下,由于没有很好的配合,虽然采取了一些主动进攻,但都没取得明显的效果。 1917年,协约国在西线的兵力大大增加。英国受到无限制潜艇战的严重威胁,希望迅 速占领比利时海岸,摧毁德国设在那里的潜艇基地,因此大量增派往欧洲大陆的远征 军,兵力从56个师增加到66个师,共计120万人。 1917年初,法军有240万人,加上比利时的10多万军队,协约国在西线的总兵力为400 万人,还有各类大炮12000门,飞机1000架,坦克200辆。
在德国方面,经过两年半在各条战线的严重消耗,德军力量受到很大削弱。到1917年 1月,德军在西线仅有250万人,各类炮2400多门,飞机640架,大大少于协约国军队。 因此,协约国计划在1917年在西线发起“决定性”的进攻,而德国准备在西线施行防 御,在海上继续开展无限制的潜艇战,同时援助奥匈对付意大利。 1916年12月,法国政府撤掉霞飞法军总司令的职务,而由在凡尔登战役中露过头角的 尼维尔任法军总司令。 尼维尔新官上任,欲建奇功,乃召集各集团军司令道:“如今我西线协约国军队和火 力都优于德军,全线反攻,将德军赶出法境,正在其时,只是由何处首先突击,一时尚 难决定,请各位畅所欲言。” 各司令官相继发言,主张由本部所在战线主攻。
尼维尔早有设想,见众人争论不休, 便道:“德军占努瓦荣突出部已近3年,巴黎时受威胁,可集中主力南北对进,逼德军由 努瓦荣撤退,夺回努瓦荣突出部后再做第二步打算。” 东方集团军司令德斯佩雷惊道:“此计划岂非霞飞计划翻版?去年霞飞攻努瓦荣突出 部,损兵折将,怎能再蹈覆辙?”中央集团军司令贝当也反对道:“努瓦荣对面乃一片 台地,极不利于进攻,德军据险防守,我军难有所图。” 尼维尔见众将多持异议,心中不悦,道:“我受政府委托,指挥全军,当对胜败负 责,诸位不必再争,只须用心准备,克日进兵!”众将听了,虽不以为然,却无可奈何 何况,只得领命而去。 会散之后,尼维尔又驱车赴英军司令部,请英国远征军司令海格出兵配合法军攻取 努瓦荣突出部。但海格坚持英法合并,先扫荡沿海地区。两人反复争论,各执一词,没 有结果。
尼维尔只好返回。副手芒让将军献计道:“我闻海格一向服从政府,何不请劳合· 乔治首相出面干预?”尼维尔闻言,深觉有理,当时驱车直奔巴黎。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正在巴黎访问,闻鲍尼维尔来见,当时迎入。他见尼维尔仪表 堂堂,风度不凡,先有好感。谈话之间,又见他思路清晰,滔滔不绝,更有几分信服。 他听完尼维尔所求,也不细察,当时应诺道:“将军能守凡尔登,便能取努瓦荣, 只须依计而行。海格那里,自有我去说服。”尼维尔大喜过望,告辞返回。 第二天,尼维尔再见海格,海格果然表示同意相助。两人当时议定,英军先有33个 师在北翼阿腊斯佯攻,调动德军支援。然后法军步骑66个师由苏瓦松、兰斯之间,强渡 埃纳河,两军对进,合攻努瓦荣。
在凡尔登,尼维尔是靠着对进攻计划进行充分的说明,来鼓动部队热烈献身的。这一 次日,尼维尔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活动,将作战计划发给士兵,军官对士兵发表宣传讲 话,引导他们对决定性的胜利抱有信心。 后勤工作也在加紧进行,堆积如山的补给被运往前线,构筑机场,巨大的火炮排列 整整齐齐,一眼望不到头…… 不幸的是,德军在一次例行的攻击中,从法军士兵身上得到了两份文件,上面记录 这是法军在兰斯和苏瓦松攻击的确切界限。法军的战略意图彻底暴露了。 情报转到总参谋部,鲁登道夫仔细研究一阵,见优势尽在协约国部队,便决定将德军从 努瓦荣突出部主动后撤,退守兴登堡防线,再同机反攻。
原来,自英法军第一次合击努瓦荣突出部后,鲁登道夫恐孤军久悬,便沿努瓦荣背 后60公里预筑新防线,新防线缩短一半,可节约13个师的守军,以做机动。 这道新防线依托高地、溪流修筑,纵深15公里,分作三层防御地带,每层各三道堑 壕线,修筑许多永备火力点,其间又有无数交通壕,将各堑壕连成一片,易守难攻,固 从2月25日开始,德军开始从突出部撤出,并将苦战得来的地区,化作一片焦土。德 军拆毁了几千幢农舍和房屋,砍倒树木,炸毁了桥梁和火车站,水库和水井都下了毒。 到4月5日为止,德军没有损失地完成了撤退,留下了一片荒无人烟的废墟。 当法军进入这块烧焦了的突出部时,到处都是陷阱,被破坏的公路和桥梁,在地上 出没的老鼠在吞食死马和德军杀死的其它牲畜。 收复这个突出部,使尼维尔得到法国人的欢呼。在各种集会和社交聚会上,平民们 都为国家有这样一个杰出战略家来担当总司令而互相祝贺。
可是前线的士兵感到, 他们的进军不大像胜利。 德军的主动撤退打乱了尼维尔的进攻计划,但尼维尔认为撤走是微不足道的事,只是 要做一些战术上的修改就可以继续执行进攻计划。 刚好自用的尼维尔拟定了规模更大的进攻计划,广泛地散发进攻计划和指令,甚至 在宴会上对女士们谈论即将来临的交战。没多久,德国人对即将发生的事情的了解就和 尼维尔一样多了。 这时,法国政府于1917年3月19日进行了改组,新总理里博任命潘勒韦为新的陆军部 长。潘勒韦不像以前的部长那样不过问总参谋部的决定,而坚持要有相当的权力。 潘勒韦刚上任,就会见了尼维尔,了解他的计划。他直率地告诉尼维尔,他得知巴 黎到处谈论作战计划和进攻的准确日期时,感到不安。
潘勒韦认为,随着德军的撤走, 这个进攻计划当然已被取消。 而且,沙皇尼古拉已于3月15日退位,许多德国师将从东线解脱出来支援西线。当你 维尔肯定攻势稍做变动继续进行时,潘勒韦不由大吃一惊。 尼维尔解释道,因为突出部不存在,法国的大炮和部队将在德国前线上打开缺口, 法国的损失将是微不足道的。当尼维尔宣布计划时,潘勒韦感到听上去好像是霞飞以前 在西线造成灾难的计划的重现。 尼维尔走后,潘勒韦开始仔细审查尼维尔的计划。各方面的指挥人员也纷纷向他提起 出,由于德军撤走,尼维尔的全部战略需要修改,而且俄国的垮台,将使许多强大的德 国师调来加强严密设防的兴登堡防线。 潘勒韦感到问题严重,采取了一个不寻常的行动。
他召见了尼维尔的三个最高集团 军指挥官,请他们各自提出意见。贝当、德斯佩雷和米什勒将军都不赞同新的进攻。 这样,在尼维尔在进攻计划实施之前,潘勒韦安排了和他的最后一次会议,并请彭 加勒比总统出席了会议。会议在贡比涅的总统个人火车上召开,只有政界和军界最高人物 彭加勒总统首先讲话,说如果冒险失败,国家会遭到重大损失,从而为尼维尔提供 了一个放弃计划的机会,但仍可保持他的权力和威信。参加会议的许多人都表示了赞同 意。 但尼维尔的态度冷淡而超然。他宣称,进攻将取得胜利。为了缓和大家对丧失人力 的担心,他许诺,如果战斗在48小时内不成功的话,他将撤回所有部队。 接着由集团军指挥官发表意见,贝当反驳道:“我们没有执行这个计划的人力和物 力。即使计划成功,我们也没有力量扩大战果。”
这时尼维尔说道:“既然我不能得到政府的同意,又不能得到部下的赞同,摆在我 前面的唯一道路是辞职。”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部长们知道,在大战的这样关键 时刻,他们是无法令人满意地解释总司令的辞职的。 部长们关心的是保持国家的协调和自己的职位。他们开始认为,只要尼维尔获得一 点点胜利,危险就会自行消灭。于是,尼维尔终于得到了进攻的授权。 4月9日,英军依照计划首先发动进攻。数千门大炮齐射,飞机同时出动轰炸敌后。 阿拉斯一线20公里的阵地,立时化作一片火海。 炮轰过后,英军3个集团军齐头并进,直扑德军阵地。第一天便攻占了德军第一道防线 御阵地。 德军见英军来势凶猛,急调预备队反击,又令炮兵发射毒气弹,挡住英军攻势。 德英两军在阿腊斯一线白刃格斗,反复冲杀。英军虽然获得一定进展,但自己也付 出近10万人的伤亡代价,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胜利。
当大炮仍在阿腊斯轰鸣时,法军4个集团军,约54个师组成的强大主力部队,于4月 16日对德军发起突击。第二次埃纳河交战从苏瓦松到兰斯80公里宽的战线上展开。 进攻前夕,天气骤变,下起雨雪,法军在雨雪中进入出发阵地。每个连队的指挥官 都宣读了尼维尔的命令:“时间已经来到,勇敢和信心!法兰西万岁!” 当法国炮兵通宵对德军阵地射击期间,数十万法军开始向前移动。尽管寒风刺骨, 士兵们感受到一种新的力量。穿蓝色军服的法军队伍延伸到远远的地平线。自1914年以 来,法军士气从没有这样高昂过。 法军炮兵连续轰击一夜,发射了1100万发炮弹之后,法军全线开始进攻,扑向由山 岭、山谷和平原构成的欧洲最强大的阵地一兴登堡防线。 然而,由于地形复杂,德军堡垒坚固,炮兵射击并未达到尼维尔预期的效果。进攻 的法军成片地倒在德军机枪和炮火下。
按尼维尔的计划,法军各个营每隔15分钟就进人进攻堑壕,但由于部队进攻受阻, 那些跟在后面的人无法前进,而跟上来的人又倒在他们身上,乱作一团。 指挥部的成员不了解前线的情况,仍在发出不断前进的命令,命令部队沿炮火轰击 出来的缺口继续前进。 为扩大攻势,法军第一次大规模使用了坦克。但200多辆坦克大部分陷入泥沼,成为 德军炮火的目标,100多辆坦克被击毁,损失惨重。 下午2时,德军动用预备队开始反击,到黄昏时,法军只前进了不到1公里,法军拼 四处冲杀才阻止了德军,把他们赶回去。 复杂的地形和德军的有效抵抗使法军的进攻在第一天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法军第 一天伤亡9万人,战场上到处是法军的尸体。 尼维尔不顾伤亡,继续催促部队发动进攻,但进展甚微。 4月17日,法军占领了马尔海松要塞,但这实际上是德军为了重新集结而主动撤走 的,这是法军前进的最远的地点,离战线2公里。 从这时开始,德军的预备部队不断加入战场,双方在几乎是固定的战线上激战, 军士伤亡越来越重。 到4月末,法军伤亡已近20万人,士兵们开始拒绝进攻。最后,连尼维尔也认识到他 的攻势是一场灾难,只得停止了进攻。 进攻失败的消息传到巴黎,朝野震动。贝当等前线司令官联名上书,状告尼维尔独战 断专行,致使苏瓦松、阿腊斯两处英法两军各损2万,请求撤换尼维尔。 法国内阁计议一阵,于5月15日解除了尼维尔职务,任贝当为法军总司令,福煦为参 谋长。
这时,尼维尔的失败触发了前线士兵积压已久的愤怒情绪,4月底就发生了兵士哗然 变,大批士兵逃跑。 5月末6月初,兵变达到高潮,遍及54个师,情况非常严重,以至前线只有2个师可以 完全信赖,某些地方的战壕里几乎无人守卫。 贝当上任后,立刻采取镇压与怀柔相结合的两手政策,改善了士兵待遇,枪决了一 批哗变士兵,用了一个多月时间,终于平息了兵变风潮,渡过了危机。由于保密工作 好在,德国方面根本不知道这次兵变的情况。 法军的哗变和士气低落,增加了英军的负担。为了牵制德军兵力,同时也为了夺取德军 军设在比利时海岸的潜艇基地,英军司令海格决定进攻伊普尔突击部。 6月7日,英军首先开始攻击伊普尔南边的制高点麦辛山,并很快就攻占了麦辛山。
7月22日,英军对德军阵地连续进行了10多天炮击,发射了150万余发炮弹。炮击虽 给德军一定打击,但战场上弹坑密布,十分不利部队的进攻。 英军发起攻击的当天晚上,天气突变,一连下了14天大雨,战场变成一片沼泽。英 军的人、马淹死不少,弹药给养的运输也极为困难。 德军则改进了防御战术,疏散工事,纵深设防,不但减少了伤亡,还不时向英军进 行军反攻,使英军伤亡不断增加。 当英军进攻时,德军使用了毒气,并投入飞机对英军轰炸,从而使英军每前进一步 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面对德军的弹性防御,英军毫无办法。11月6日,英军加拿大部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 占领了帕琛达尔山,此后再无力进攻,进攻就此停止。 3个多月的血战使英军损失40万人,德军损失约24万人。
英军在伊普尔突出部虽有所 前进,但只得到几平方公里毫无价值的沼泽地,根本没有突破德军防线。 1917年冬,德军开始从德俄战线调兵加强西线。海格为争取有利时机突破德军战 线,于11月20日发起了康布雷战役。为使突破成功,海格集中了大批坦克。 11月20日晨6时20分,324辆坦克沿着夜间用线带标志好的车道隆隆前进了。 由于英军事先未做预备性的炮击就发起突然进攻,德军步兵突见坦克开来,惊恐万分 状态,都丢弃阵地,回身逃跑。 到夜幕降临前,英军以4000人伤亡的轻微代价,攻占了突出部的广阔地带,俘获了 近万名德军。而没有坦克的支援,英军是很难攻占这些阵地的。 英军在西线很少打过胜仗,为庆祝康布雷的胜利,伦敦所有教堂的钟齐鸣,这在大 这是仅有的一次。
海格没料到在康布雷取得这样大的战果,所以没有准备大量的后备军。他现在无法 前进,然而又不愿放弃已经夺得的领土。但如果英军停在原地,将危险地暴露于三面进 攻之下。 在海格犹豫的时候,德军不失时机地派来增援部队,其他后备军也从东线兼程赶 11月30日,德军以密集队形向英军展开反攻。英军在坦克支援下,同德军展开激战 战。 由于德军吸取教训,将迫击炮装在卡车上射击坦克,又出动轰炸机向坦克投掷燃烧 弹,击毁了大多数英军坦克。 没有坦克支援的英军在德军的猛攻下,大败退走。德军失地尽复,俘获英军近万 人,坦克100辆,战局重新成为僵持状态。 1917年的西线,协约国虽准备各条战线配合作战,但由于俄国的崩溃,再加上军火 不足,进攻未能实现。英法军队人几次攻击都以失利而告终,从而使1918年的战斗进入决胜 定胜负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