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6访问:4来源:历史铺
牧野之战:牧野在今河南省卫辉市北,商朝末年,作为商朝西部藩属的首领周武王趁商朝主力东征蛮夷时,趁虚伐纣,在牧野击败商朝临时拼凑的奴隶大军,一举攻入朝歌,迫使纣王自尽,结束了大商600年的历史。不要以为小弟永远就是小弟,很多大佬都是在麻痹的时候被小弟钻了空子,取而代之的。
牧野之战
崤山之战:崤山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即使有联姻关系的秦晋两国,也一直对霸主之位虎视眈眈,明争暗斗。 晋文公去世后后,秦穆公想染指中原,就派军偷袭郑国。晋襄公在其必经之路崤山埋伏下重兵,全歼秦军,生擒秦将。自此后秦国东进中原受制于晋,不得不向西开拓"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此其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一时的挫败也让自己狂热的"事业心"得到清醒,为自己的战略调整提供了机遇;在利益面前,亲兄弟尚且反目成仇,何况是远祖间的姻亲呢。
崤山的地形极适合埋伏
昆阳之战:昆阳在今河南省叶县。公元23年,王莽夺取西汉皇位后,为巩固统治,派40万军队包围了由有8000农民起义军占领的昆阳, 但义军在刘秀的巧妙指挥下,打败了新朝的军队。 不要认为自己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黑天鹅效应告诉我们,一个意料之外的局部微小变动,就有可能就让我们满盘皆输,重头再来,甚至一蹶不振。
昆阳之战,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官渡之战:官渡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公元200年,东汉末年,北方双雄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便开始与强敌袁绍进行战略决战。两军相持半年之久。后曹操采纳许攸的建议,偷袭了袁绍的粮仓,导致袁军军心大乱,10万大军被消灭得只剩800余人。任何时候集团内部的团结都是至关重要的,不要认为自己过去是权威领导,现在将来依旧是,下属只能服从,大战在即,关乎身家利益的时候,人心都是会变的。若下属心怀不满,给与致命一击,堡垒就会从内部被攻破。
官渡之战,北方双雄的对决
睢阳之战:睢阳,位于今河南商丘,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张巡起兵守卫睢阳与太守许远,扼守中原腹地的战略要地,以7000士卒,面对十几万叛军围攻,坚守十个月之久,前后经历大小战斗四百余次,歼敌十二万之众,战至最后竟惨烈到了人吃人的程度,也决不投降。韩愈曾在《<张中丞传>后叙》中评价此次战役: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佛争一炷香,人活一口气。有的人活着就是为了一种情怀,一种使命。在我国历史上,当国家处在风雨飘摇中的时候,总有英雄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其悲剧结局令虽人唏嘘,但其义无反顾、以身殉国的壮举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迪,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魂魄。
睢阳之战:中原腹地上的血战到底
郏县之战:郏县之战(柿园之役)是明末孙传庭禁不住崇祯皇帝的一再催促,不得已出潼关亲自指挥对战李自成的重大关键性战役,李自成诱敌深入,趁着阴雨天气,猛攻火车营,火车营的溃败引起连锁明军溃败的连锁反应,被义军穷追不舍,追杀四百余里,官军死亡四万余人,损失兵器辎重不计其数。事后,明朝丧失了最后一颗救命稻草。再无可御敌之兵,几个月后,明朝就灭亡了。明军败就败在没有坚持最初的战略,坚守潼关,被崇祯皇帝瞎指挥用新兵与农民军进行决战。就像唐朝的哥舒翰与唐玄宗。俗话说,一将无能累连三军,当上级不明察一线实情时,盲目指挥时,下属若只从职级考虑,不能坚持己见,不灵活运用"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原则。等待的结果只能是身死国灭。
郏县之战:大明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