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6访问:7来源:历史铺
国内很多网友习惯性称俄罗斯为战斗民族,认为俄罗斯军队战无不胜。然而,从近代历史上来看,在决定俄罗斯国家命运的四场重大战争中,俄罗斯输了前三场,第四场则是在联合英美的情况下获得胜利。
第一场是1853年到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这场战争的直接起源是,沙皇意图进一步征服奥斯曼帝国,争夺巴尔干地区的控制权。奥斯曼帝国在获得了英法的撑腰后,下决心跟沙俄开战。战争打了整整三年,主战场就是现在俄罗斯跟乌克兰还在争夺的克里米亚半岛。
战争之中,英法联军明显拥有技术优势,战斗力远远强于沙俄的老旧军队。战争结果是,英法联军登陆克里米亚,拿下了俄罗斯海军基地塞瓦斯托波尔,俄军一败涂地,损失了超过50万军队。
战后,沙俄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巴黎和约》,割让出去大片土地,并且不被允许在黑海沿岸设立海军兵工厂和海军要塞,影响力大幅削弱。当时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在内外交困中患病死去,另一种说法是他服毒自杀。
第二场是1904年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这场战争的起源是,日本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同时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进行扩张,双方发生了直接碰撞。
战争发生之初,俄罗斯根本看不起日本,觉得不过是蕞尔小国,怎么能跟世界强国沙俄相提并论。然而,战争过程中,日本节节获胜,先后占领了沙俄当时控制的大连、旅顺、沈阳,并消灭了沙俄的太平洋舰队。当沙俄的波罗的海舰队绕过半个地球赶来支援时,在对马海战中遭到日军伏击,全军覆没。
这场战争俄罗斯虽然没有割地赔款,但是却不得不放弃了在中国东北占领的大片土地,狼狈退回了自己的国境。沙俄两支主力舰队被歼灭,海军实力被大幅削弱。战争还引发了俄罗斯1905年的革命,逼迫沙皇进一步搞了些政治改革。
第三次是1914年到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沙俄属于协约国,跟英法站在同一条战线,主要对手是德国。然而,相比于德军,俄军在现代化装备、军事设施、军人训练、后勤系统等各个领域全面落后。举个例子,沙俄数量超过百万的陆军部队,竟然有1/3的人没有步枪。战场上面,沙俄军队一败涂地,在1916年的一次重大战役中,就伤亡了快50万人。此外,战争导致沙俄经济崩溃、85%的耕地抛荒、连大城市都出现了饥荒。
在内外交困的环境下,沙俄爆发了二月革命,最终推翻了沙皇政权。1918年,新生的苏联政府跟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合约》,割让了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德国及其盟友,失去了近五千万居民。
第四场,则是大家熟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了。1941年的6月,希特勒下令进攻苏联,德国以190多个师向苏联发起闪击战。开战仅仅三个星期,就深入苏联腹地五六百公里,攻占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乌克兰等广大地区,逼近基辅和列宁格勒。短短的几周时间,苏军70个师的人员、武器损失过半,20万官兵战死,66万人被俘。可以说,苏军面对高歌猛进的德国,一开始简直就是不堪一击。
直到1942年6月爆发的斯大林格勒会战,苏军才把德军的进攻势头给阻止下来,双方陷入胶着,互有胜负。稳住阵脚之后,苏军一步步开始反击,并在1945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苏军取胜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那就是获得了来自英美的大规模援助。
英美两国对苏联的援助从1941年10月就开始,也就是德国进攻苏联四个月之后,收到的援助包括飞机、坦克、炸药等等。
战后统计,在二战期间,美英给苏联送去了各型作战飞机14000架,装甲车辆12000辆,汽车和卡车50万辆,列车13000列,还有大量的钢铁、炸药、食品等等。这些现代化武器以及工业资源和粮食,有力地支持了苏联的卫国战争,不仅能给苏联源源不断地输血,也能免除苏联的后顾之忧。
曾在回忆录里面明确写到:“如果我们没有收到美国的援助,胜利可能就不会在我们这边。”
当然,我并不是否认苏联取得了二战的胜利,而是指出这场胜利很不容易,也离不开盟友们的帮助。
当然,近一百多年以来沙俄和苏联并不止打了这四场战争,比如多次欺负土耳其,比如1939年攻打芬兰、比如不断地入侵清政府。不过,这些对手要么是积贫积弱的传统封建国家,要么是特别弱的小国,跟沙俄实力差距很大,所以也没啥可说的。
然而,当沙俄遇到现代化强国,当俄军遇到现代化军队之时,却多次吃了大亏。背后的原因很复杂,整体来看,沙俄的发展一直落后于西方强国,社会和政治制度也相对落后,军队数量虽然巨大,但是现代战争并不能靠数量取胜。
如果一定要选一个国家当战斗民族,还不如选英国。俄罗斯经历的那四场战争其实都跟英国有关。第一场克里米亚战争,作为沙俄的对手,英国完胜。第二场日俄战争,当时英国跟日本结盟,明里暗里帮助日本,最后日本完胜。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虽然英国元气大伤,但也是主要的获胜国。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当然更是获胜国了。
当然,要是一对一单挑的话,在更多人的眼中,德国陆军才是战斗力最强的,这一点,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欢迎大家留下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