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7访问:9来源:历史铺
这是上世纪1930年代拍摄的一组甘肃各地的百姓生活场景老照片,真实记录了昔日甘肃百姓的日常生活风貌。
这些照片由当时的卡特·霍尔顿(Carter Holton)拍摄,卡特·霍尔顿中文名海映光,1901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1923年11月,卡特·霍尔顿第一次离开美国到中国,并经上海、汉口、西安到达甘肃。从1923年—1949年期间,卡特·霍尔顿曾多次到达中国传教,其间他拍摄了许多非常珍贵的反映民国时期甘肃撒拉族、东乡族、回族、藏族和汉族等民族经济社会风貌的原始影像资料,为宗教学、民俗学、社会学的历史记录做出了重要贡献。1973年4月26日,卡特·霍尔顿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逝世。
甘肃历史悠久,因其境内大部属于历史上的雍、凉二州,故旧称“雍凉之地”。
本组图片原为黑白照片,经过了后期人工智能AI技术修复上色处理,能够更好地呈现昔日甘肃各地历史生活的沧桑风貌。
这张照片拍摄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临潭县,临潭县古称洮州,辖区内有汉、回、蒙、藏等10个民族。临潭县历史久远,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千百年来一直是陇右汉藏聚合、农牧过渡,东进西出、南联北往的门户,被史家称为北蔽河湟,西控番戎,东济陇右的边塞要地,更是唐番古道的要冲,史上称之为“进藏门户”,这里还是始于宋、兴于明、止于清的“茶马互市”。
照片为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舟曲县景象,这里气候温和,素有“不二扬州”、“藏乡江南,泉城舟曲”的美誉。舟曲建制始于先秦,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置羌道县。
这是1930年代的定西市岷县。岷县素有“陇原旱码头”之称,建制于秦王政八年(前239年)。当地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等中药材238种,其中以“岷归”最为闻名,是“中国当归之乡”。此外,岷县还是“中国洮砚之乡”、“中国花儿之乡”、“中华诗词之乡”,“联合国民歌考察采录基地”。
这是当年的郎木寺小镇风貌,郎木寺镇非常特别,一条名叫“白龙江”的小溪从镇中流过,溪北为甘肃的碌曲县,南岸则是属四川若尔盖县。这里自古就是川、甘、青各族民众朝拜黑虎女神的圣地。如今,这里是一个安静而风格独特的小镇。
这张照片拍摄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拉卜楞寺。扎西奇寺(拉卜楞寺)创建于1709年,这是一座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房屋不下万间。
这是1930年代的甘肃定西市临洮县,临洮县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早在秦献公元年(前384年)即置狄道县。
照片拍摄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临潭县,临潭县旧称洮州(洮砚之乡),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冶海冰图、朵山玉笋、石门金锁、洮水流珠、迭山横雪、玉兔临凡等神奇景观。
这是1930年代拍摄的民国时期的甘肃省政府风貌,这里是位于兰州市城关区的明肃王府,创建于明朝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历经600多年的风云变幻,肃王府这座古建筑历尽沧桑,自明、清、民国至今,一直是甘肃最高行政权力机构的所在地。
透过这组1930年代拍摄的珍贵历史旧影,我们能更好地感受甘肃八十多年前的岁月沧桑,它们所反映展示的甘肃各地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为我们今天了解、研究甘肃的地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