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7访问:16来源:历史铺
茶马古道的那些老照片,茶马商道。
1939年10月,金沙江畔的藏民们正在淘金的场面,照片里,山上的白色线条即茶马古道的道路。
早期生息于金沙江流域的住民发现,在江边的沙粒中,有一些亮晶晶的沙粒,不仅好看、携带方便,而且只要很少数量,就可以换得很多的雅安边茶。于是,沙里淘金成为这一流域两岸住民的一项长期活动。渐渐地,这条江便被叫作“金沙江”。
1939年8月,背夫们头顶白云负重过泸定桥的情景。
1939年8月,“围木成炉”炼铁的场景,被泰斗们称为“我国冶金史中的活恐龙”。
1939年8月,烧陶炉开炉时的场景,图中可见炉中烧成型的陶质茶具“纳云”。
1939年7月,雅安第五茶厂收购经过初加工的茶入厂的情景。
1939年8月,康定西康茶关拍摄的一个多达19条,重达304斤的大茶背子。
1939年8月,茶商裕兴茶店门前,一名整装待发的女背子,她背10条茶。图中门内的长板凳,这是背夫“起背子”专用的。
1944年8月,康定近郊拍摄的背夫们,用木杵支撑差背子休息的场景。
1939年8月,康定包家锅庄内拍摄,藏族茶商在改装过程中的藏茶茶包上签下“金尖”字样的场景。金尖在藏茶系列中为上品。一包藏茶包入三条边草,重量16斤,乘以3,再加上牦牛皮的重量,总重量为60斤左右。
1944年8月,康定,藏族茶商和他们身后已经再包装好的藏茶茶包和未经改装的条状的边茶茶垛。此照片对研究茶马古道有很重要的价值。
1939年8月,康定北关藏茶出发地。
这两幅照片对茶马古道和茶马互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照片中可见用于互贾的藏马马匹,改装过的的藏茶茶包垛子,待发的运输藏茶的牦牛群以及康定城北关的城关关楼。
1939年10月,茶马古道上托运藏茶的牦牛群在越冬牧场的场景。图中远处可见远去的茶马古道在山口处道路已经被大雪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