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7访问:15来源:历史铺
▲1980年代的桂林郊区,群峰环绕的一处村庄,村前一片水田,有农人和他的水牛正田间翻犁,风景秀美,宛如世外桃源,法国人布鲁诺·巴贝(Bruno Barbey)拍摄。
▲1980年的桂林,漓江之上,天色微亮,勤劳的渔民开始了一天的劳作,镜头中一人撑起竹排江中打鱼,一人在江边挑水准备洗衣做饭,这里泥沙量小,水质清澈,两岸为岩溶地貌,法国人Bruno Barbey拍摄。
▲1980年的桂林农村,峰奇水美,不仅有岩溶峰林,还有地势开阔平坦的孤峰平原和河谷阶地,种植着大片的稻田,七八位当地社员牵着牛儿开始上工,田野青绿,阳光明媚,一幅极美的田园风光,Tom Bebbia拍摄。
▲1983年的桂林地区,小学的师生们外出郊游,小学生们在老师的指挥下跟着两名旗手列队前行,路边指示牌显示这里是个停车场,秋山亮二拍摄。
▲1985年的桂林,路边一个微型游戏机摊位,一种可充电式的游戏机,液晶显示,围观者多但玩者少,不知道玩一次多少钱,Aad van der Drift拍摄。
▲1983年的阳朔,天空蔚蓝,白云悠悠,天空下奇峰耸立,江水清澈,漓江之上,有一艄公摇起了蓬船,顺水又顺风,Balthazar Korab拍摄。
▲1984年的桂林阳朔,群山环抱的一处民居,新建的瓦房,面阔三间,楼高两层,新房前后两面开门,图右是原先的老旧茅草屋,屋前女主人提着稻草走过,家中几个孩子在院中玩耍,Peter Charlesworth拍摄。
▲1984年的阳朔,县城一个转角处,几个年轻的姑娘骑行至此,买几个雪糕分享一下,三个年纪相仿,都梳着双辫子,80年代好闺蜜,身后二楼立着一块计划生育宣传牌,jmbaud拍摄。
▲1985年的阳朔街头,美丽的阳朔风景秀美,景点众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旅社生意也跟着火爆起来,图中还有用英文标示的旅社招牌。
▲1985年的阳朔,一个“阳朔青旅04”的木质招牌,青旅的全称是“青年旅社联盟”,最早起源于德国,1932年,国际青年旅舍联盟在阿姆斯特丹成立,主张青年走出校门,亲近自然,中国青年旅行社诞生于1980年,最初出现在北京“炒豆胡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