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7访问:10来源:历史铺
开封,八朝古都,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汴梁的古城景象早已不见,岁月沧桑,历史的尘埃收纳了无数过去的掠影,昔日里的风貌不再清晰重现,走在开封的大街小巷,不经意间,就会和铭刻着历史的建筑记忆擦肩而过,回看过去的照片,高高的开封铁塔似乎在倾听每个人不一样的故事
1987年的开封铁塔
1987年的开封铁塔,有着“天下第一塔”的美誉,屹立于一片绿意之中,始建于公元1049年,因为这个地方曾经是开宝寺,又被称为“开宝寺塔”,在80年代,它的高度非常出众,周围的建筑不管怎么变,它的样貌依然如此
80年代的开封东大街街景
高低不齐的楼宇,火红的砖墙,建设的场景愈演愈烈
1987年的开封的龙亭公园
1987年开封龙亭公园,位于开封龙亭区中山路北端,成片的古建筑群体,是几代开封人的回忆,闲暇之际,这里变成了好去处
1987年的开封大相国寺
1987年开封大相国寺,大相国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曾经历过多次扩建,宫殿式的屋檐,茂盛的绿植
80年代开封街景①
两层高的民房建筑、外伸的木质阳台,这也是无数开封家庭居住环境的一个缩影,矗立于路边的电线杆、来来往往的自行车,这基本上就是一天街景的呈现,朴素又淳朴
80年代开封街景②
绿树之下,总有来往的行人,小汽车基本上看不到,只有戴帽子的管理人员,大概是警察吧
小巷子里,绿色的枝丫逐渐蔓延在两侧的房屋,屋外可以露天的厨房,也可以洗衣的地方,因为通风好,所以也挂上了晾晒的衣服,那时的生活非常简单
三轮车夫
那时的开封,耐以生存的一技之长除了鞋匠或者木匠,多的一些就是苦力活,沿街的三轮车夫,等着乘客,休闲的躺在坐垫上
80年代开封街景③
龙亭旧貌
大相国寺旧貌
沿街的热闹,总是能吸引一大群人,小商贩的售卖点总有一些稀奇的东西,不少人都会驻足观看,在缺少娱乐方式的年代下,这样总能消磨一些无聊的时光
80年代的龙亭百货商店
1983年,“菊花”成为开封市市花,秋日赏菊就成了汴京人的风俗习惯,而开封过去每一年的菊展更是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十月花潮人影乱,香风十里动菊城”,诗中的菊花似乎与美丽的开封更为贴切
▽
1983年,第一届开封菊会(张玉发 摄)
1984年,第二届开封菊会在禹王台公园东大门举行开幕式(张玉发 摄)
1985年,第三届菊会主景点牛年金秋(张玉发 摄)
1986年,第四届菊会主景点三连夺冠(张玉发 摄)
1987年,第五届菊会主景点菊花仙子(张玉发 摄)
1988年,第六届菊会主景点孔雀开屏(张玉发 摄)
1989年,第七届菊会主景点祖国万岁(张玉发 摄)
每一年的菊会总是有着不一样的含义,一朵朵盛开的菊花就像是发展中的开封一样,娇艳动人,每一年的聚会也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开封人,带着开阔的眼界来,带着动人的颜色回去,对于菊会的记忆,相信很多开封人都有深深的印象
人民百货大楼
92年人民大楼开业,承载了数代人的记忆,那个时候电梯都挤瘫痪了,毕竟那时的电梯还是一个稀罕物件
南关百货大楼
南关百货大楼,1948年毁于战火,1956年整建,1957年国庆节开张营业,曾经的民国遗迹河南邮政大楼,很多孩童都是都经历过在老建筑里滑滑梯
当年的商场物品很全,人们都喜欢来这里购物,商场南边大概是个窄小的胡同,胡同里有一个厕所,商场对面是开封剧场,剧场旁边是味美饭店,也不知道现在具体变成什么样子了
开封一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请客吃饭“又一新”,酱菜食品“包耀记”,想吃南味“万芳春”,开封人自己的冰糕那必然是万芳春,用纸包装的红白双色奶油雪糕,现在想一想都满是回味
1987年的开封民居
80年代的老开封人大多住在这样的小院子里,挨家挨户,不小的院落增加了活动的空间
这些十字路口,有人还记得吗,来往的人群,红色的出租车给时代的速度加了一马力
胭脂河市场旧貌
餐饮摊位的老板
七十年代汴京桥
1987年的开封宋都宾馆
宋都宾馆位于汴京路上,是开封比较早的一家老宾馆
1987年开封街景,那个年代开封大街上常见的驴拉车
1987年的街头冰镇汽水
1987年的开封街景,列队走在马路上的小学生们
80年代的街景,人与人的来往之间,交织了时代的记忆,不管是慢悠悠的驴拉车还是过马路的小朋友,都是开封时代的一个缩影,见证了往后开封的发展,路边的冰镇汽水估计很少再见了
1987年的开封龙亭公园
历史的韵味在发展中总是能留下不经意的一笔,八朝古都的底蕴也深深埋入这片土地,不变的开封铁塔见证了周围高度的增加,曾经过马路小朋友经历了开封速度的飙升,如果说夏天吃不到路边的冰镇汽水,那么曾经万芳春的奶油雪糕可以给我带了无尽的凉爽吗?它的味道如何,过了这么久大概是不记得了,入口的一瞬间大概会想到曾经开封的日子与无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