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老农民照片真实照片: 老照片,致敬70年代的劳动者

时间:2024-07-17访问:10来源:历史铺

这组照片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照片中有农民、工人、播音员、列车员……他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劳动者,他们身上的那种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他们所创造的价值,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1970年,浙江省桐庐县的一位老农民。照片中的这位老农民看上去60多岁,他头上戴着一顶斗笠,这种斗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在浙江地区很常见,许多农民家里都备有几顶这样的斗笠,这种斗笠不仅能遮挡阳光,如果下雨还能挡雨,是农民非常喜欢的劳保用品。

老农民的左手拿着一把锄头,他正在跟照相的记者聊天,他的右手微微抬起,边比划边说话。他伸出右手的手掌和手指肚上长满了厚厚的老茧,这些老茧不是一天两天就磨出来的,而是经年累月干农活所形成的。这位农民是中国农民典型的代表。

1972年,上海水文观测站的观测员。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天空正下着小雨,但是这样的天气一点都没影响这位女观测员的工作,她小心地取出观测桶里的仪器。

观测员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每天要重复同样的工作内容。但是这份工作并不轻松,它需要有很强的耐心和责任心才能做好,观测员提供的数据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是农业科学的基础。

1973年广东乐昌广播站的播音员。上世纪70年代,能够成为广播站的广播员是很多少女心中的梦想,当然,如果想成为广播员必须要有一副好嗓子。

照片中的这位播音员并不是专职的播音员,这一点从她的装扮上可以看出。这位播音员脖子上挂着一条白毛巾,肩头上斜背着一个铝水壶,后背上还背着一个大沿草帽,说明她刚从地里劳动回来。一边劳动一边从事播音员工作,这是多么敬业的精神啊,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

1974年成都到昆明列车上的列车员。照片中的这位列车员岁数不大,大概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她长相清秀,面带微笑,这就是上世纪70年代列车员的风采。

上世纪70年代的列车员工作很繁重,他们不仅需要打扫车厢的卫生,还要为旅客提供送开水等服务,因为那时候大多数火车都没有开水饮水机,列车员需要一趟一趟地到火车锅炉房去打开水送给旅客。

当然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列车员,不仅需要适应繁重的体力劳动,还要有一个好的工作态度,对旅客热情周到,才能赢得旅客的信任和表扬。

1975年广西合浦的老盐工。照片中的这位老盐工头戴一顶斗笠,脖子上挂着一条毛巾,他目光看向远方,脸上露出阳光般的笑容。可能是由于太过清瘦的原因,当他笑的时候,脸上泛起了无数道皱纹。

这位老盐工的脸和手都被晒得黝黑,这是常年从事盐工工作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盐工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每天都要和海水打交道,海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盐工的皮肤伤害很大。另外,常年在海边风吹、日晒、雨淋,也会令盐工的皮肤变得衰老干燥,所以老盐工笑的时候才会满脸皱纹。

1975年,黑龙江同江赫哲族的少女。赫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赫哲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字,在经年累月与汉族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也学会了汉语。

照片中的两位赫哲族小姑娘穿着传统的赫哲族服装,手拿农具,开心地参加劳动。

1975年上海造船厂的女电焊工。照片中的女电焊工身穿劳动服,头戴劳动帽,手里拿着一把电焊盔,这是常见的电焊工形象。

现在,已经很少能看到女焊工了,因为电焊工这个职业不仅劳动强度高,而且对人的身体也会有一定的伤害,女人的身体条件并不太适合这个工作。但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有许多女同胞都从事焊工工作,她们身上的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令人感动。

1976年,青海玉树的藏族拖拉机手。照片中的这名藏族拖拉机手身穿传统的藏族服饰,头戴一顶狗皮帽子,目视前方,正在全神贯注地驾驶拖拉机。

在上世纪70年代,能开上拖拉机的都是心灵手巧的“能人”,因为开拖拉机不仅需要有驾驶技术,还需要具备高超的动手能力。那个年代的拖拉机毛病非常多,拖拉机一旦坏了就要驾驶员自己动手修理。一个不会修理拖拉机的拖拉机手,那绝对不是一名合格的拖拉机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