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80年代的农村,夏天没有空调,只有快乐!31张老照片,有你吗?

时间:2024-07-17访问:14来源:历史铺

我们抓住的蝉,终究不是整个夏天。

现在的天气预报,如果最高温度不超过40度,那么就不算是高温。现在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电子产品和家电下乡政策的推行,几乎家家户户都是空调冰箱彩电,近些年来,很多农村的老年人反应,没有空调的话,自己恐怕很难渡过这种炎热的三伏天。

80年代的时候,农村里电力都不是很普及,更别说用空调了,那么那个时候,是如何渡过夏天的呢?

农村出来的孩子,这些场景,相信你一定不会陌生。

树下乘凉

小时候的夏天,每当吃饭的时候,大家伙都会端着饭碗,走到村中最大的那棵树下,边乘凉,边吃饭,一边吃一边交谈,话里话外都是今年的作物长势怎么样啊,什么时候需要浇水啊,什么时候要打农药啊,倘若谁家做了一些荤腥,都会很大方的把一盆菜都端出来让大家分享。

吃饭、纳凉是村口大树下的两项基本活动,那时候大家生活水平都差不多,今天你做一顿鱼,明天我炖一只鸡。

虽然口馋,但都有解馋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养的有猪,有鸡,平时打打牙祭还是可以的,虽然没有天天大鱼大肉,可是吃喝不愁

一顿饭吃上一个小时的人大有人在,尤其是晚饭,做完了农活,没事就是闲唠嗑

80年代的邻里乡亲,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有的就是家长里短,地里的庄稼收成如何,全年都是靠地里的那些收成。

不到农忙,大家的闲时间是很多的,尤其是夏天,作物基本不需要怎么去维护,所以更多的时候,就是坐在家门口,一起闲拉呱

现在年轻人,很怕回家的时候路过村口,现在的村口已经变成了一个情报中心,殊不知,在之前,村口的那棵大树,是很多人的童年。

每到夏天,大家都会在村口树凉阴下一坐,一坐就是一半天,我们抓的蝉,终究不是整个夏天。

40年前并不热

很多人都说,其实40年前的夏天,并不是很热。那时候的树很多,不说家家户户,最起码每个村里,但凡是住宅区都是树木繁盛。

我们不说40年年前,就拿20年前来说,每年夏天的三伏天,最高温度不过32度左右,可是现在呢,一不注意,温度就上升到了40度

30度是什么概念,现在的空调,最高的制冷温度也就是30度,所以那时候的农村,夏天夜晚最热,也不会超过30度,到了日落之后,温度会逐渐下降,如果在室外睡的话,甚至都会冷。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城区面积越来越大,现在的道路硬化面积越来越多,村前村后的树木面积越来越少,家电越来越多,臭氧层越来越稀薄,太阳的紫外线越来越猛烈,每年石油煤炭逐年在燃烧消耗,我们的地球在逐渐的变暖

我们的生存环境温度在逐渐的上升,以前冬天还能在河道里溜冰,现在的冬天,河道里甚至都不结冰。

水井冰镇

以前家里拥有冰箱都是一种奢侈,那时候,全村只有一个冰柜,那就是供销社的冰柜,家里如果夏天有求亲访友拿来的鲜肉没法存放,就会拿到代销店的冰箱里存放个几天。

但是那个时候虽然没有科技,但是我们有天然的条件,大家想喝冰镇啤酒的话,就会放在井水里存个1小时,拿出来就能喝,比现在的冰箱还要好得多。

冰镇西瓜,是小时候最爱吃的零食之一,那时候的夏季解渴水果并不是很多,而且无籽西瓜也是刚刚被研制出来,大家把西瓜都放在冰凉的井水,或者是山泉水中,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一丝甘甜,是我们永远回不去的记忆

住在农村的,之前没有自来水,都是自己在家院子里,或者屋前屋后做一个水井,平时的吃穿用度都是从这井里来,夏天的时候,井口是最忙碌的时候,小孩子等着冰镇西瓜,大人等着冰镇啤酒。

在农忙的大田地里,走到地头垄间叫卖的冰棍是孩童时期最欢乐的时光,那时候的冰棍,没有奢华的配料,绿豆糕的冰棍就是顶配版的吃食了,能吃上几分钱一个的老冰棍,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竹床乘凉

竹床,很多地方叫做凉床,因为竹席的完美散热和凉性。深受大家的喜爱,造价也不高,以前的农村手艺人很多,屋后随便弄几棵竹子,就是一张凉席,夏天放在屋外一摆,就是最好的避暑神器。

那时候的农村,大家都穷的理所当然,没有现在那么多勾心斗角,每当吃过晚饭之后,大家都会把家里的竹床搬到外边,洗完澡之后,三两成群的躺在竹床上边数星星。

有的人家甚至竹床一直就放在外边,连吃饭的时候,都会放在竹床上边解决,大人们在一边吃着饭,孩童在一边玩着游戏下着象棋。

竹床是农村人家家户户都必不可少的纳凉神器,不是农忙,大家都是歇伏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把竹席 床搬出来,供大家歇息,玩耍

以前的竹床,承载了一代人的童年,很多人的暑假作业都是在竹床上边完成的,每当吃完饭躺在竹床上的时候,家长都会带着小孩子数着星星,看着月亮

但是家长都不会让孩子们指着月亮,据说指月亮的话,会在睡觉的时候被割掉耳朵。

其实这都是之前生活物质水平不是很高,孩子身体缺乏微量元素,导致耳朵开裂,所以就有了指月亮耳朵会开裂的传说。

一把蒲扇

小时候在那个电力还不是很普及的年代,我们睡觉的时候,有一把蒲扇,就可以安稳的入眠,奶奶手中的蒲扇,就是我们进入梦乡最快的手段。

一把蒲扇,可以是我们手中的金箍棒,也可以一把银枪,我们挥舞着手中的蒲扇,就是我们世界里最大的将军。

电力不普及的时代,蒲扇是农村人的标志,也是农村人的念想和羁绊,多年之后,当我们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依旧能回想起那个数着星星,怀揣梦想的少年

老式风扇,吊扇

很多老式的风扇已经见不着了,也不是人家厂家质量做的多次,恰恰相反,这是人家厂家做的东西质量太好了,用了很多年也不坏,可是厂家需要生存啊,没有订单的他们,只有面临着破产倒闭。

那时候的夏天,拥有了一台电风扇,绝对是可以炫耀的存在,只能开半夜,因为到后半夜的话,温度下降,大家会被冻醒的

后来的电风扇已经升级了,用的都是塑料的扇叶,即便如此,这种电扇的使用寿命也是非常强悍,伴随了我们整个童年

以前的农村,如果家里客厅里有一个吊扇的话,那不亚于现在家里客厅拥有一台中央空调,风力不是很大,但是面子很足,在那个电力还不是充足的年代,时不时的停电,就是一种常态,甚至有时候过年,大家正在看着联欢晚会,为了保证城市的电力供应,立马就会把农村的电停掉。

青砖瓦房

70后80后的那一代,都是青砖瓦房里成长起来的,到了90后那一代,对砖瓦房的记忆,只存在于爷爷奶奶那一辈了。

砖瓦房,门口用废旧车轮胎改的秋千,是多少孩子梦寐以求的童年啊。

看着这些低矮的红砖瓦房,是不是想起来自己童年的时候呢,那时候很穷,但是志气很大,都想着有那么一天能够走出农村,现在大家都是走出农村了,可是,有多少人能够回得去那个根呢?

下河洗澡

每逢夏天,屋前屋后,旁边的小河边都是洗澡的圣地,会游泳的扑通扑通下河了,游的那叫一个欢快,但是不会游泳的,只能站在岸边,用毛巾自顾自的淋水。

虽然天气很热,但是太阳落山后的河水确实特别清凉,洗去了一身的疲惫

那时候的河水不像现在那么浑浊,河里不说清澈见底,但是每次下水洗澡的话,也能抓几条鱼上来。

以前农村出来的孩子,如果说自己不会水,不会游泳,那真是让人鄙夷的,80后的孩子,夏天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河里渡过,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楼顶乘凉

夏天的楼顶铺一张凉席,是惬意的享受,太阳落山之后,温度就开始慢慢下降,到了前半夜,已经开始有凉意了。

夏天楼顶,凉席上的蒲扇让我们很快的进入梦想,梦里的那个少年,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念想。

那时候,大家都在自家的楼房顶上,吃喝,睡觉,唠嗑,好不舒坦。

那些我们躺在竹床上,仰望星空时,在心底偷偷许下的愿望,如今,又有几人真的完成了当年的梦想呢?

我们曾经拼了命想要逃离的家乡,如今,成为了我们再也回不去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