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7访问:10来源:历史铺
《风起洛阳》近期热播,电视剧中由王一博所饰演的百里弘毅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个角色专心精研业务,是个不谙世事又个性鲜明的官宦公子。实际上我们中国历史上是有一个真正的“百里弘毅”,或者说,这个角色上有这个人物的影子。而他对中国建筑史的贡献是无可估量的,他叫李诫。
李诫,北宋哲宗徽宗时期官吏,官职比较低,因此《宋史》中对他没有任何记载。但是他所编纂的《营造法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历史著作之一,是随后元明清时期古建筑建筑的标准,也是我们当代对中国古建筑研究的指南。我们现在对于李诫的了解全部来源于宋程俱《北山小集》卷33所收他的《墓志铭》,是由李诫属吏傅冲益所作。这份墓志铭附在1933年版本《营造法式》中。
公讳诫,字明仲,郑州管城县人。曾祖……金紫光禄大夫。祖……秘阁校里,赠司徒。父讳南公,故龙图阁直学士,大中大夫,赠左正议大夫。元丰八年,哲宗登大位,正议时为河北转运副使,以公奉表致方物恩补郊社斋郎,调曹州济阴县尉。……迁承务郎。
这是我们唯一了解李诫的渠道。李诫字明仲,郑州人,本身是一个官四代,因此从小受到了极好的教育。在北宋元丰八年因为其父亲李南公的官位而获得了恩荫官的福利,任职济阴县尉,一个八品的小官,后来升值到承务郎。按照北宋的恩荫官的规则,“大臣子弟荫官初试郊祀斋郎,年逾二十始补官”。以此来推算,李诫的出生应该在1063年左右,即宋仁宗嘉祐八年,也就是宋仁宗去世这一年。他一生主要的工作一直围绕将作监展开,专门负责皇家的建筑、器物等制作。他从将作监的基层将作监承一直做到将作监,一直做16年。
到徽宗时,皇帝召见李诫的兄长当时的龙图阁直学士李惠,问其弟李诫现在何处。答现以中散大夫知虢州,皇帝即刻下旨要召见李诫。后十日,李惠上殿奏明皇帝,弟诫已故。李诫病殁于大观四年二月壬申,即公元1110年农历2月21日。徽宗皇帝很喜欢这个才华横溢的官员,对他的去世嗟叹良久。
李诫从小好学,博览群书,又生在官宦世家,家里藏书超过万卷,手抄本超过千卷。他极为博学,可能除了当时科举之外的他都很擅长,因此也为徽宗皇帝喜欢。他书法绘画功力都很深,曾经有作品《重修朱雀门记》以小篆进至皇帝,被安排勒石于他主管修建的朱雀门下。绘画也是不凡,徽宗皇帝吩咐他作画送进宫,他进呈的《五马图》得到皇帝的称赞。他除了《营造法式》外,还著有《续山海经》十卷、《续同姓名录》二卷、《琵琶录》三卷、《马经》三卷、《六博经》三卷、《古篆说文》十卷。我们可以看到李诫的知识面之广。
由于李诫的能力以及长期供职于将作监的经历,宋哲宗便安排李诫主编《营造法式》。其实之前宋神宗熙宁年间曾经安排过编纂《营造法式》,元祐年间编成。但是元祐本相对简单,只有设计,没有变造用材制度,也就是没有办法作为一本建筑规范。皇帝本意是希望能够编造一本书来明确修建各种建筑需要多大尺寸的木料,防止各种贪污弊病,而元祐本缺少详实数据,没办法起到这个作用。因此宋哲宗在六年后绍圣四年1097年要求李诫重新编修《营造法式》。
李诫于绍圣四年奉敕编写,三年后在元符三年定稿,随后至崇宁三年奉圣旨刊印,这本书从开始编修到颁布一直用了七年。
李诫版本的《营造法式》之所以重要在于李诫参考了众多的古籍,根据其序言,他研究了《考工记》、《墨子》、《周髀算经》、《韩非子》、《九章算术》、《唐六典》、《管子》、《尔雅》、《淮南子》、《鲁灵光殿赋》等多种古籍。更重要的是,李诫长期在工程一线进行建筑设计、管理、建造,与当时的工匠反复交流,十分重视一线工匠的实际操作经验搜集与整理。李诫用当时工匠的经验与历史书籍相对照,绝大多数都是工匠的实践经验,因此对建筑建造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而且李诫把建筑用料标准化、量化,这一方面减少了建筑工程中的贪污腐败,另一方面规范了木质建筑的建造标准。同时这本书也将唐宋之时诸多营建技法进行记载,而这些记载也与诸多的古建筑一一证实。
而这本书在过去的一千年时间里,经过诸多波折,也有佚失与缺损,但是经过诸多古人以及近代人士的保护,直到近代梁思成先生的手上,才进行了详细的注释。而关于《营造法式》与营造学社的关系,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