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7访问:4来源:历史铺
黄元御(公元1705-1758年),字研农,昌邑县人,清朝名医。黄元御自幼聪明过人,博览群书。青年时于期,突思眼疾,被江湖医生以假药将左眼弄瞎,受尽痛苦。他立誓:“不能为良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自此,黄元御发愤学医,埋头钻研我国历代医学名著,并决心有所创新。
他对古典医著《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等反复研究,并结合自己行医的实践经验,在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写出了第一部医学著作《素灵微边行医,很快成为名医。蕴》。他一边著述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黄元御在北京行医期间,正值乾隆皇帝忽染重病,太医院众医百治不愈。
宫中有一昌邑籍的宦官对黄元御的医术非常佩服,便将黄元御荐给皇帝,皇帝把他召到寝宫。黄元御诊视后用药三剂,皇帝病情明显好转,不久就痊愈了。乾隆对黄元御大加封赏,并将他留在太医院供职。黄元御奉诏侍从,诊治百病皆神效,乾隆亲笔题匾“妙悟岐黄”,悬于太医院门首黄元御在太医院目睹宫廷内部的奢侈腐败,贵族朝官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现象,深恶痛绝。
因其在太医院中医术为皇帝赞誉,再受到一些人的刁难和排挤,他自知医术难以施展,便以省亲为名返回原籍。许久不回。乾隆下诏命其回京就职,他却称病回绝。后来怕皇帝降罪,便赴江南避居。从此,隐姓埋名,在民间就医著书。《清史稿》载黄元御著医书九十八卷,数十万言。其中以《素灵微蕴》、《四圣心源)、《长沙药匮悬解》、《伤寒说意》、《玉楸药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 《四圣悬柩》,总称“黄氏医书八种”,流传至今,在国内外医学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