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7访问:8来源:历史铺
敝乡于六十年(实为300年)之间出了两位皇上(张士诚、吴三桂)。
——题记汪曾祺《吴三桂》
张士诚(1321-1367),泰州白驹场(今属江苏大丰)人,小名九四,靠撑船运盐为生。他年轻的时候孔武有力,为人仗义大方,经常接济生活困难的乡邻,极有口碑。元朝末年,官府昏庸无道,苛捐杂税繁多,他不满盐场官役和富豪的欺压和剥削,秘密联络弟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以及壮士李伯升、潘原明、吕珍等18人,歃血为盟,揭竿而起,成了元末众多起义英雄之一。
定都高邮
元至正十三年(1353)三月,张士诚连破泰州、兴化两城,并在得胜湖结营扎寨,组织战舰,训练舟师,准备从水陆两路攻打高邮城。
元顺帝得知后,迅速调左丞契哲笃偕宗王加强高邮防备,派李齐守甓社湖(今高邮湖的一部分,在高邮城西北15公里),又派纳速剌丁收复得胜湖。元军和义军在兴化与高邮之间的三垛镇相遇。纳速剌丁集结众多船只停泊在三垛镇南的城子河上,向张士诚的船只猛烈地发射火筒、火箭。张士诚的水兵猝不及防,纷纷中箭坠入水中。河面上烟雾弥漫,火光熊熊,浮尸顺水漂流,河水都被染红了。面对此番景象,张士诚当机立断,命令士兵二三人一组,将小船绕在脊背上。冒着敌人的火筒、火箭向前冲,火筒、火箭失灵了,纳速剌丁愣住了,从真州、滁州调来的元军情绪急剧变化,乱作一团,有的跳入水中,有的弃船上岸,东遁西逃,伤亡惨重,纳速剌丁和他的三个儿子都被当场刺死。张士诚乘胜掩杀过去,屯兵高邮城东门外。
元至正十三年(1353)五月,张士诚攻占了高邮城,元军官兵四处奔逃,左丞契哲笃与宗王带着几个卫兵,出南门,过运河,入甓社湖狼狈逃走。等到守甓社湖的李齐带兵赶到高邮城下救援,张士诚已将四门紧闭,李齐只好望城兴叹。
元至正十四年(1354)正月,张士诚在高邮建都,称诚王,立国号大周,改元天佑,王宫设在承天寺(今肉联厂)内。
承天寺原名承天大梵讲寺,系至元年间(1335-1340)把常大士所建,寺内有殿、堂、楼、阁、亭、台、廊、庑近百间。沿中轴线依次为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楼,由南向北一字排开。每个正殿两旁均配建左右对称的偏殿、画廊,气势宏伟,蔚为壮观 。
相传,张士诚在承天寺登基,找人来写承天寺的匾。来了很多读书人。他们提起笔来,刚刚写了两笔,就被张士诚拉出去杀了。接连杀了好几个。旁边的人问他:“为什么杀他们?”张士诚说:“你看看他们写的是什么?‘了’,是个了字!老子才当皇帝就‘了’了,日他妈的!”后来来了个读书人。他先写了一个:“王”字,再写了左边的“〉”,右边的“〈”,再写上边的“乛”,然后一竖到底,张士诚一看大喜,连说:“这就对了——先称王,左有文臣,右有武将,戴上平天冠,皇基永固,一贯到底!——赏!”
建都高邮后,张士诚传令部属不许抢掠,不许烧杀,不许奸淫,并坚持赈济难民,设棚施粥、帮困扶贫、管控治安,以至建立仓储、预防荒年,得到了众多高邮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同时,张士诚安排谋士,按照先天八卦方位,寻得承天寺外西南方向一处开阔地,设立天地坛(今酱醋厂),并下令在民间搜集铜,又毁掉承天寺内的铜观音像,浇铸钱币“天佑通宝”。因当时铜源困难,铸制的铜钱并不是很多,流传至今的就更少了。1985年高邮临城段的运河拓宽,七月中旬的一天,在距承天寺不远的御码头河底发现了大量刻有“天佑通宝”的古钱币,正是张士诚铸造的。从此,高邮被管辖了13年,也圆就了张士诚称王的梦。
诱降招安
对待农民起义队伍,历代统治者常是用一手诱降招安、一手重兵强攻的伎俩对付。元代统治者对张士诚也如法炮制。
张士诚占领高邮后,元顺帝多次派官员前往高邮诱降招安。第一次招安是刚攻下高邮的时候,朝廷派李齐进城招降,被张士诚一口拒绝,李齐也招致杀身之祸,死在了张士诚的剑下。明代的一位武官为此哀叹:“忆昨高邮裁到任,孤城四面受攻围。劳军展喜初无恙,出使贞乡竟不归……”。第二次招安是在高邮城。淮南行省官员盛昭奉诏劝降,结果又中了张士诚的圈套,他以为张士诚真心归降,好不容易进了高邮城,准备受降授官,一切如仪,却被威风凛凛的张士诚痛斥一顿:“你们皇帝老子来了也没用。”结果,盛昭这位劝降者也遭受活剐丧身。元顺帝见几次招降都以失败告终,恼羞成怒,于是派重兵前往高邮围剿。
血战高邮
枢密院都事石普是个出名的铁头犟,他向元朝丞相脱脱进言,说他谙熟高邮地理环境,只要有三万步兵,就能收拾张士诚,占领高邮,为此还立下军令状。于是,石普带兵日夜兼程,直扑高邮。高邮城北有个挡军楼,是军事哨所。一天夜里,张士诚巡查至此,见野鸭子成批异常飞动,断定元兵来袭,立即排兵布阵,将元兵打得落花流水。石普不甘心首战受挫,派人送信约定淮南总兵“三日后子时派奇兵抄城东夹击”,结果送信途中被张士诚截获,张士诚将计就计,在信上做了手脚,“奇”兵变成了“骑”兵。淮南总兵在水网地区被杀得人仰马翻,石普的队伍同样一败涂地,他本人也战死高邮。弹丸之地的高邮城,竟然如此岿然不动。
石普的战败,平川炸雷,声震朝野,元至正二十年(1352)九月,元朝丞相脱脱奉旨率领40万大军,号称百万大军攻打高邮,这是高邮地区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极为惨烈的一次战役,被史学家称为“高邮十大战役”之首。脱脱率军首破徐州,杀死义军领袖芝麻李后,一路南下,势如破竹,连连攻克兴化、盐城、六合,又在高邮城外大败张士诚军,形势对张士诚十分不利。
当年十一月,高邮已成了一座孤城。战乱出良将,危难识英雄。此时的张士诚充分表现出了他的胆识、勇气和决心。尽管元军动用了包括火炮、火筒、火箭等各种武器投入战斗,攻势不减,可连续三个月,承天寺王府和高邮城依然久攻不下。那年寒冬,张士诚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他和其他首领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体恤下属,关爱百姓,依托城池的瓮城藏兵洞尽量减少伤亡。真是天佑张士诚,不料,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元朝政府内部有人诬告脱脱,元顺帝颁下诏书,说他“师老财费,已逾三月”,“虚费国家之钱粮,诳诱朝廷之名爵”,以“削其兵权”论处。诏书一宣布,百万元军顿时溃散,张士诚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