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7访问:4来源:历史铺
关赓麟:中国最后的进士
1880年(清朝光绪六年),关赓麟出生于南庄吉利村。1902年,22岁的关赓麟在南庄参加乡试,中了举人。1904年7月4日,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在北京举行,礼部会试中选拔出来的273名贡士在紫禁城的保和殿参加名义上由皇帝主考的殿试。在这场科举中,24岁关赓麟高中进士。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的关赓麟
日本明治维新后,为培养新学人才,两广总督陶模选派知名绅士到日本弘文学院学习速成师范,关赓麟与另一位南庄籍举人罗汝楠均获选,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
在日本短暂学习1年后,清廷召关赓麟回国,任命其为兵部主事。后与来自南海西樵大同村、时任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太子少保的戴鸿慈出使欧美九国考察。
年轻时的关赓麟
考察结束后,关赓麟历任财政部秘书,交通部路政司司长、联运处处长、编译处处长,铁路总局提调等要职。
1922年,交通部委派关赓麟担任交通大学校长。后又回到铁道部再任参事、顾问等职,并常驻北平主持北平铁路学校,即今天的北京交通大学校务,以永久董事兼校长身份负责筹款。
关赓麟从小喜欢诗词,三十多岁时,关赓麟组织和参与了以研究诗词闻名于当时文坛的寒山诗社。后来,他在北京过起了大隐于世的生活,就给自己的宅第命名为“稊园”,专心研究中国诗词文化。
1959年关赓麟生日照
1956年6月,关赓麟被周恩来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62年3月4日,关赓麟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稊园诗社不乏文化巨擘、国学大家。从成立到消亡,聚集了当时南、北百多位中国顶尖文化名流。据了解,稊园诗社可以认为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规模最大、参与的重要文化人物最多、各不同学术流派交流、合作最为和谐、存续时间最长的文学社团。
关肇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关肇邺,1929年10月4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广东省南海县吉利乡(今南庄镇吉利村)。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师承梁思成先生。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室,建筑学家。
他在现代建筑和中西古典建筑的历史和理论研究领域造诣深厚,代表作品有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地铁东四十条站等,并先后获得1992年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创作奖、1993年国家工程设计金奖、国家教委优秀设计一等奖及建设部优秀设计一等奖。
2011年4月,关肇邺回乡访亲与乡亲合影
关肇邺有一颗游子之心。童年时,时有广东族人亲朋来看望祖母,他常随侍在旁听他们说广东话;有粤剧来京演出,也会陪家人一同观看;家里经常做些南海口味的食品,过年时萝卜糕、煎堆、芋虾等更是必不可少。
关肇邺尽管远离故乡,但保留着故乡情。2011年夏天,他应邀回到吉利村,与乡亲共叙家常。
关肇邺
关肇直:毕业于燕京大学数学系
关肇直,南庄吉利村人,194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数学系,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0年至1982年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数学家、系统与控制学家,开创了我国泛函分析和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并在中子迁移理论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其中,他所著的《泛函分析讲义》为国内第一部泛函分析教科书,意义重大。
关肇直著作
家族:崇文佛山之典范
佛山自古有“崇文尚礼”的良好习俗,这句话用在关氏家族身上真是太贴切不过了。据目前查证的资料显示,南庄吉利村关氏代代书香盈门,关赓麟的父亲关蔚煌生于1848年,一辈子苦读经书,38岁那年中举。
关蔚煌中举后谋到一个小官,梅州大埔县教谕,即相当于现在的县教育局长。关蔚煌在这个位子上干的时间不长,很快就回到了家乡,专心研究书法诗词和关氏族谱。
关赓麟父亲关蔚煌
1889年,关蔚煌重修南庄吉利村族谱,即《广东南海吉利下桥关氏家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关蔚煌纂》。该书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长春的吉林大学图书馆,文本为木刻活字印刷,共四册。蹊跷的是,这套关氏族谱如何去了北京和长春,经多方查证也不得要领。
关蔚煌还撰写了《愼独斋七十年谱1卷》,2012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此书。关蔚煌的书法小有成就,2006年12月18日,在上海举行的第64届艺术品拍卖会上,关蔚煌在香港旅游时留下的墨迹《楷书八言对联》,“道德神仙增荣益誉,福禄欢喜长乐永康”起拍价为3万元。1916年,关蔚煌去世,享年68岁,死后葬于西樵山。
关蔚煌膝下三子,关应麟、关庆麟、关赓麟。关氏三兄弟读书都十分了得,除了关赓麟中进士之外,关应麟、关庆麟也都是饱学之士,兄弟两人都考上了举人。关应麟后做了北京大学教授,关庆麟为北洋政府外交部司长。
关赓麟祖孙三代合影,,摄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
关赓麟的另一个侄子关肇昌也是知名人物。关肇昌1927年4月生,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是中国著名的潜艇和鱼雷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