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7访问:7来源:历史铺
公元前592年,晋国的当权人物之一郤克出使齐国,受到了侮辱,回到晋国后,一心想报仇。公元前589年的春天,齐国侵犯鲁国,鲁国向晋国求救。郤克认为报仇的机会来了,鼓动晋景公答应鲁国的救援请求。6月,晋国出兵,与齐国在鞍(今济南长清)爆发一场大战,即鞍之战。晋军大胜,追击齐军,一直追到齐国境内。齐顷公狼狈逃命,见晋军不断往齐国腹地推进,无奈之下,只好派擅长处理外交事务的国佐宾媚人出使晋国,让宾媚人带着甗、玉磬等作为求和的礼物,答应退还侵占鲁、卫两国的土地,并叮嘱宾媚人道:“晋国要是不同意,那我们就奉陪到底吧。”
宾媚人带着礼物来到晋军驻地,见到郤克,向郤克表明了求和的意愿。郤克不同意,说:“必须让同叔的女儿来晋国做人质,并将齐国内耕地的田陇全部改成东西走向。”
宾媚人听到这两条无礼的要求,不急不躁,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地回答道:“同叔的女儿就是我们君王齐顷公的母亲,如果从相等的地位来说,那也就是晋景公的母亲。让别人的母亲来做人质,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是不孝的命令。如果用不孝来号令诸侯,这恐怕是不道德的。至于您说的第二条,先王划定天下疆域的时候,就要求因地制宜,南向东向开辟田地。现在您只考虑你们兵车的便利,就说‘田垄全部东向’,这有违先王的政令,就是不合乎道义,晋国还怎么做盟主?”
宾媚人看了一眼郤克,继续说道:“禹、汤、文王、武王之所以为王,是因为他们品德良好满足大家共同的愿望。五位诸侯霸主之所以是霸主,是因为他们奉周天子之命安抚各诸侯国,而你们却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如果你们不答应我们求和的提议,我们的国君也说了,我们会重整军队,与你们决一死战。即便我们侥幸取胜了,也会听从贵国的命令,倘若不幸战败了,哪还敢不听从贵国的命令呢?”
郤克觉得宾媚人说得很有道理,便接受了齐国求和的提议,退兵,回到晋国。7月份,晋、齐两国在爰娄(袁娄,今山东淄博临淄)签订合约,齐国的代表就是宾媚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齐国佐不辱使命”典故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