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7访问:16来源:历史铺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德清人。为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的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善诗词,工隶书,学识渊博,对群经诸子、语文训诂、小说笔记撰著颇丰,一生著述不倦,所作笔记搜罗甚广,含中国学术史和文学史珍贵资料。主要著述有《小浮梅闲话》《右台仙馆笔记》《茶香室杂钞》等,辑为《春在堂全书》,凡500卷。
俞樾
道光十六年(1836),俞樾选为秀才,次年秋,赴杭州应省试,名列副榜。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俞樾在京城保和殿参加翰林考试,作诗的试题是“澹烟疏雨落花天”。俞樾的首句写的是“花落春仍在”,因为咏落花而无衰飒意,气度深婉和雅,为复试阅卷官曾国藩所激赏。此后俞樾成为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在朝中以才学闳博著称。
俞樾书法
35岁俞樾外放河南学政,期间发生试题割裂经文事件,遭到弹劾,罢官革职,永不叙用。此时俞樾才38岁,被罢官后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主讲紫阳书院,晚年又主讲杭州诂经精舍。一生致力于教育,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从,尊之为朴学大师。
杭州孤山诂经精舍
俞樾于同治十三年(1874)得友人资助,购得苏州马医科巷西大学士潘世恩故宅废地,亲自规划,构屋30余楹,作为起居、著述之处。在居住区之西北原有隙地如曲尺形,取老子“曲则全”之意,构筑小园取名“曲园”,宅门悬李鸿章书“德清余太史著书之庐”横匾。此宅建造后,俞樾自号曲园叟,晚年也自称曲园居士、曲园老人,学界称其为曲园先生。
苏州曲园
【链接:俞樾的曾孙俞平伯
俞平伯(1900 —1990),名铭衡,德清人,晚清大学者俞樾之曾孙。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家、著名红学家。
俞平伯
俞平伯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任浙江省视学、浙江师范国文教员、上海大学、北大女子文理学院教授,一度赴英、美,均不久即返。回国后,任燕大、清华、北大等院校教授。参加北大“新潮社”“语丝社”等文学团体,为中国白话诗创作先驱者之一。
俞平伯作品
1922年,俞平伯与朱自清、叶圣陶等创办“五四”后最早的《诗》月刊。1949年,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作品有诗集《冬夜》《古槐书屋间》,散文集《燕知草》《杂拌儿》等。《红楼梦辨》(1923年初版,再版改名《红楼梦研究》)为“新红学派”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