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7访问:12来源:历史铺
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有很多少年英雄存在,他们有的年纪不大,却深明大义,为国家人民都作出巨大贡献,比如霍去病就是年少成名的典型代表,而且更是保家卫国的典范。近代也有很多少年英雄,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间,涌现出来的少年英雄更是数不胜数。
1949年,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人民解放军摩拳擦掌,准备渡过长江。1949年4月,渡江战役正式爆发,人民解放军很快就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把红旗插在长江以南。中国有句古话叫“得民心者得天下”,渡江战役能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今天要带大家认识的这个人就是在渡江战役中涌现出了的少年英雄,她就是被称为“渡江英雄”马毛姐。
马毛姐出生于1935年,她是安徽无为人,父母是普通的渔民。1949年,解放军因为要展开渡江战役来到马毛姐的家乡,当地的百姓听说此事后都纷纷前来帮忙,有的给解放军送饭,有的帮解放军铺路,马毛姐受到鼓舞决定也加入其中,就和哥哥一起申请参加渡江突击队。
就在准备渡江的前夕,大家都担心这个小姑娘应付不来这样的战场,便劝她回去,毕竟马毛姐那会才14岁,正是个小女孩的年纪。解放军不忍也不希望她和大家一起参加如此危险的行动。
可是马毛姐却坚持要和解放军共进退,而且说哥哥的视力不好,自己却能看得很清楚,绝对不会阻碍任务,渡江时哥哥扯帆,自己可以帮忙掌舵,解放军看她如此坚持只能妥协。很快,无数的子弹如流星般向他们袭来,马毛姐在渡江途中被击中手臂,可是因为担心给解放军添麻烦,她没有发出一点声响,直到把解放军们都安全护送到目的地。
如果没有当地百姓的配合,渡江战役不可能取得胜利,所以马毛姐的功劳也是很大的。1949年7月15日,《皖北日报》首次报道了马毛姐的英勇事迹,她也因为在渡江战役中的出色表现而成为一等功臣,被人称为“渡江英雄”。
1951年,马毛姐作为特邀代表前往北京参加国庆庆典,在国庆庆典上,她作为代表,还得到了向主席敬酒的机会。当时她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主席就为她取了马毛姐这个名字,之后主席还邀请她参加了宴会,并鼓励她今后要用功读书。
马毛姐离开北京时,主席还送给她不少的文具呢。马毛姐将主席送的笔记本视为金子一般,可惜后来她的家乡发大水,笔记本在洪水中遗失了。1957年,22岁的马毛姐中学毕业后进入工厂工作,她在工厂中先后担任车间主任、工会主席等职务,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投身于祖国建设。
之后马毛姐还担任了服装公司的副经理,她一直兢兢业业工作。退休后的马毛姐经常以自身经历作报告,号召年轻人热爱祖国。晚年的马毛姐一直生活在安徽合肥,闲暇时间打打麻将、照顾儿孙,过着幸福的晚年。
所以,一个人能有多大的成绩显然和年龄是没有关系的,如今很多14岁的孩子大都只知道打游戏,可是几十年前,有一个14岁的小女孩却已经历经过生死,她用自己小小的生命为解放军撑起一座避风港,她是好样的,不愧“渡江英雄”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