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7访问:6来源:历史铺
矗立于波兰首都华沙市中心巴洛克式的圣十字教堂,始建于1294年,这个教堂除了门前有个黑色的基督背十字架的雕像外,外表与一般欧洲的教堂相差不大,1944年波兰军民以这座教堂为堡垒,举行英勇的反德国纳粹起义,战斗持续了14天,为自由和平起义的勇士们将鲜血洒在教堂的十字架下,但更为出名的是,在这个教堂里保存了伟大的音乐家肖邦(1810年-1849年)的心脏,而成为全波兰人民心中的圣地。
圣十字教堂内中央的一根立柱旁挂着肖邦的画像,画像后面的柱子是空的,里面安放着这位爱国天才音乐家的心脏。据说纳粹德国空袭华沙时,汽油弹落在了教堂内,12位神职人员几乎同时扑向了存放肖邦心脏的盒子。结果,7人永远地倒了下去,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存放肖邦心脏的盒子。当德国法西斯占领波兰白色恐怖的日子里,波兰人民冒着生命危险,把盛有肖邦心脏的匣子珍藏起来,使它免于遭受德国侵略者的破坏。
二战胜利后的1945年10月17日,在肖邦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那天,肖邦的心脏又被庄严地迎回到古老的教堂里。人们爱它,胜过爱自己的生命,因为肖邦是波兰最伟大、最优秀的儿子之一,他的音乐作品激荡着民族的旋律,充满了对祖国真诚的热爱,有力地鼓舞人民的斗志,他给波兰和世界音乐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他是这个民族的象征和精魂。
感受肖邦,除了圣十字教堂,瓦津基公园必不可少。瓦津基公园原是波兰末代国王的水上夏日行宫,建于18世纪,是欧洲最美丽的公园之一。高5米,重16吨的肖邦铜像屹立在公园入口不远处,雕像四周是盛开的玫瑰花丛,雕像中的肖邦,两眼轻合,眉头微皱,面向东方,上身微倾,大风吹弯了树枝,他的头发和斗篷在风中飘动,不知他是在冥思苦想谱写乐曲,还是满怀眷恋之情在怀念远方的祖国?波兰发行的硬币,就曾经有一枚这个雕像的银币,令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当我站在这个巨大青铜像前,再次被深深感动,自从20岁离家别国直到39岁在巴黎去世,肖邦再也没回来过。离去,他带走祖国的一杯泥土,客死他乡,却把心脏送回祖国,这是一种多么情深不变的热爱!“生于华沙,灵魂属于波兰,才华属于世界。”这就是肖邦短暂一生的真实写照。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音乐家,波兰自1927年起,每五年在首都华沙举行一次“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这是国际上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钢琴比赛之一。我国钢琴大师傅聪,在1955年参加肖邦国际钢琴大赛,获得第三名最佳马祖卡演奏奖。2000年,年仅18岁的后起之秀李云迪,荣获第十四届国际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成为轰动一时、国人津津乐道的新闻。
波兰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亨利.显科维奇(1846年—1916年)、现实主义作家弗瓦迪斯瓦夫·莱蒙特、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1911年—2004年),分别在1905年、1924年和1980年,三次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而被世界和平理事会评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亚当.密茨凯维支(1798~1855年),也是波兰人知户晓的革命家和伟大诗人。早在1907年,鲁迅先生就把他的作品介绍给我国读者,并高度评价他的诗“虽至今日,影响波兰人之心者,力犹无限”, 1820年密茨凯维奇创作的《青春颂》,标志着波兰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青春!你的手臂恰像电闪,你的飞翔恰像老鹰”……这首热情洋溢、激动人心、强劲有力、鼓舞斗志的抒情诗,一发表就受到革命群众的热烈欢迎,被誉为波兰青年的《马赛曲》。1830年华沙起义时,它成为激励万众一心、众口传唱的嘹亮战歌。
除了文艺界的名人,波兰科学界的名人也很知名,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在自然科学领域达到当时欧洲的最高水平,其突出代表就是以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在天文学中建立现代日心说的伟大天才哥白尼(1473年-1543年),他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
在世界科学史上原子能时代的开创者之一的居里夫人(1867—1934),是波兰裔的法国籍科学家。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不但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身在异国而时刻不忘自己的祖国,她决定用波兰命名新发现的元素为"钋"(polonium的词根和她的祖国波兰Poland的词根相同),另一个新元素为"镭"。居里夫人虽然已经离开故乡很久并永远安息在巴黎的先贤祠,但她在华沙老城的故居,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慕名前来瞻仰表达崇敬之情,她永远是波兰的女儿。
波兰,正因为有了无数这样优秀的儿女,才能一次次从浩劫中崛起,在烈焰中重生。诞生和养育伟大天才音乐家肖邦的波兰,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着音乐的回旋:雄壮中有抒情、激越中有委婉、深沉中有浪漫,而美丽厚重的华沙,就是肖邦、哥白尼、密茨凯维支、居里夫人等千千万万的波兰人,用生命的激情谱写的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