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7访问:10来源:历史铺
明末清初,恩平出了一个盖世英雄,名叫王兴,王兴他出生入死,为朝廷抗击清军,保家卫国,功勋显赫,但结局却是王兴与16名妻妾共赴黄泉,享年44岁,令人唏嘘不已。什么原因?且听小编一一道来。
王兴化名“绣花针”,是恩平东安蓝坑村人,生于公元1615年,历任广州、肇庆、新会、台山、恩平、阳江等地镇守的总兵官,是当年抵御南下清兵的一员英勇无比的将领,最后合家殉国,永垂史册。
王兴的祖籍本是福建和平,明朝年间,他的爷爷的父亲从福建被贬到恩平任职(恩平当时属流放之地),并居住在东安蓝坑村,后来家境逐渐没落,到王兴这一代,已是贫苦人家。
从小,王兴深切体会到“日泊西山”的悲凉,心里暗暗发誓,长大一定要出人头地,一定要为家族争气。
王兴从小追随一江湖师傅刻苦习武,日渐练就一身好拳脚,长大了,时时劫富济贫,除恶扬善,深受百姓的喜爱。有一次,王兴跟一恶霸格斗,不用一两个回合就要了对方的老命,也为此闯了大祸,为逃避官府的追拿,被逼加入绿林,因其武艺超群,很快便成为数千绿林的首领,一时声名在外。
当时,清朝军队已攻入关内,并挥师南下,明朝已风雨飘摇,危在旦夕。时任恩平知县的陈兆棠在危难时刻想到了强大的绿林军,要求王兴能出山,联合地方军进行反清复明,并可将功赎罪。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王兴不计前嫌,不假思索地答应了,王举于1644年出任恩平守备武官,率兵抵抗南下的清兵。
临危受命,王兴是一名统帅,更像一个救火队长,哪里吃紧,就到哪里冲锋陷阵,转战于广州、肇庆一带,出生入死,功勋显赫。后来,因清兵的大举进犯,王兴寡不敌众,被逼于1654年退至台山汶村,这里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易守难攻,王兴凭借这一有利地势,继续顽强抗击清军4年之久,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清军的进攻,为保家卫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1659年,在一次战斗中,王兴因寡不敌从,陷入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境地,为免于连累全军将士的性命,王兴决定暂接受清军的劝降。他先让自己9个儿子到广州跟清军商议降期,自己则于农历八月十七日晚,约好妻妾十六人,在后院饮酒,互诉衷肠.
末了,让全部妻妾上吊自尽,自己随即点火自焚,将士赶来抢救,但为时已晚,大家只好万分悲痛地把王兴事先准备好的大棺材抬来,将17具尸体合殓下葬。就这样,年仅44岁的王兴,以他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清朝一将士尚可喜很佩服王兴的忠烈,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将其遗骨移葬至广州河南箕村后山安葬,立碑为记。1953年,王兴墓又迁于越秀公园,1963年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诚然,对于一个将领来说,保家卫国是他神圣的职责,而战死沙场,则是莫大的荣耀。但是,失败乃是兵家之常事,一旦浴血奋战,仍无法突围之时,是选择被俘虏,还是宁死不屈,英勇就义呢?
其实,以王兴的武艺和名气,投降后,他一样可以担当重任,享受荣华富贵,但这个铮铮的汉子却选择了另一条“出路”,这是镶嵌在骨子里的一种担当与道义,是一种经年不衰的民族魂!
勿忘你,来自家乡的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