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7访问:15来源:历史铺
邓稼先
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博士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
张廷玉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祖籍安徽桐城人,父亲为大学士张英。他是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是清朝康雍乾三朝重臣,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处领班大臣,也是军机处首席大臣。乾隆十三年去世,享年83岁,去世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 。
张廷玉一生作诗数千首,著有《澄怀园诗选》《载赓集》《澄怀园文存》《澄怀园语》《传经堂集》《焚馀集》等作品。诗歌内容丰富,较为全面地表达了他的种种人生见解。他是历史上为数不多能够为官长达数十年,历经数朝还能全身而退的官员之一 。他的为人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临危不乱,胸中又有大义。张廷玉为官公正,雍正皇帝评价他“器量纯全,抒诚供职”,认为他是众多大臣中最为尽力的。
陈独秀
陈独秀,原名陈庆同 ,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他曾留学日本,回国后致力于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提出了“民主”、“科学”、“实用主义”等思想,被誉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白话文运动”,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推动了文学革命。
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吸引了一批崇尚新式文学的拥趸;他主导的北大文科改革惠及许多学生,一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在此聚集,形成新文化阵营的中坚力量。陈独秀的著作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新青年》杂志。此外,他还出版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文化要脉》、《中国近代史纲要》等多部著作。其中,《陈独秀文集》是收录了他一生中所有公开发表的文章和演讲稿,共四卷 。
王珪
王珪,字禹玉。北宋宰相、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舒州(今安徽省潜山)。王珪是唐初四大名相之一,南梁尚书令王僧辯之孙。他历任世子府、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允,成为隐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后因兵变被杀。在变革西昆体骈文浮糜之风、开创北宋骈文新局面的关键时期,王珪继承和发展了夏竦、二宋等人的成就,与欧(欧阳修)、苏(苏轼)领导的古文运动并行,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其创作的“台阁骈文”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的《宋两朝国史》一百二十卷、《在京诸司库条式》一百三十卷、《王珪集》一百卷,和续著的《宋六朝会要》,都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史资料。绍圣年间,因邢恕等人诬陷,王珪被追贬为万安军司户参军,削夺诸子官籍。徽宗即位,归还他赠谥。蔡京掌权时,又剥夺追回所赠谥号。政和年间,再次恢复赠谥。
杨小楼
杨小楼,京剧表演艺术家,被誉为“武生宗师”,是杨派艺术的创始人,籍贯安徽省怀宁县人。他出生于1878年,其父为杨月楼。据传杨家本系王莽后裔,王莽篡位失败后,刘秀要灭族,王氏一族在逃跑中为了躲避盘查,就扬言姓“杨”,后在安徽落脚生根。此后他们本族以王为姓,对外则称姓杨。
杨小楼十分聪明,自从学了武生以后,很快就成为台柱子,还因此受慈禧的赏识。后来他和谭鑫培、陈德霖等人合作,先后组建了陶咏、中兴、崇林等戏班,一时间声誉鹊起。在当时也是京剧界的代表人物。杨小楼是杨派艺术的创始人。他的嗓音宽厚响堂,并且善于潜心揣摩所演人物性格,武打不追求花哨,讲究武戏文唱,为老生行当表演开创了新的风格。
安庆还有如:方以智,杨石先、程长庚、海子、张恨水、朱光潜、黄镇、李公麟、王来聘、戴名世、邓石如、大乔、小乔、赵朴初、方苞、姚鼐、刘大魁、严凤英等人。
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民国二十六年(1938),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省会和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 。在历史上,安庆曾被称为“长江五虎”之一,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并称。安庆在清朝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也是中国最早的铁路交通枢纽之一。此外,安庆还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
安庆桐城派是中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是由道光、咸丰年间的曾国藩正式打出的旗号。它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风靡全国,享誉海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