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7访问:4来源:历史铺
在电视剧版《大决战》的宣传海报中,有一个角色既来源于历史真实人物、又融入了千万解放战士的身影,这位战士名叫——房天静。
而真实历史中的房天静,不但荣膺“孤胆英雄”光荣称号,汇报他事迹的电报还被毛主席亲自改定、转发全军。这一决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1946年底的东北,时任国民党“东北保安总司令”的杜聿明调集兵力,气势汹汹向临江地区发动攻击,甚至还发出了“到临江过年”的叫嚣。
临江一旦有失,对南满根据地的整体局面非常不利。守御临江、保护根据地的重任,便大部分压在东北民主联军的第三、第四纵队身上。
最终,经过长达百日的艰苦奋战,甚至还遭遇了零下数十度的世纪寒流,这支部队先后四次打退了国民党大军的进犯,取得了四保临江战役的最终胜利。
回忆材料显示,当时房天静所属的7师20团3营本来是个担任辅攻任务为主的部队。但在热水河子战斗中,这支部队却与敌195师短兵相接,打出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气概。
那一天,房天静所在的9连已经坚守阵地多日、打退了敌人一波又一波进攻,同时也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和牺牲。又一次击退敌人攻势之后,房天静眼见敌人掉头退却,便和身边的副排长一起穷追猛打,紧紧咬住了敌人的一个排。
对方靠着人多势众,用步枪、手枪一齐射击。房天静和副排长一边冲锋、躲避、射击,一边大喊“左边包围”、“右边迂回”等等话语来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激烈冲杀了好几个小时,房天静感到又困又乏,四面八方既看不到敌人的身影,也找不到战友的踪迹,就连此前并肩冲杀的副排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开了自己。
他意识到:自己孤身一人在战场上,这正是个危机四伏的局面。他把剩下的手榴弹都整理了一下,全都系在腰间,心想万一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哪怕和敌人同归于尽,也绝不能当俘虏。
正在此时背后却传来一阵喧嚷声,竟然是一小股敌人正慌慌张张地朝这边跑来。这时候要掏手榴弹早已经来不及了,房天静顺势躲在就近的一棵树后,待敌人接近后,突然跑出来大吼一声“不许动,缴枪不杀!”
正在逃跑的敌人本来就人心惶惶,被他这突如其来的气势镇住了,一个个乖乖举起了手上的枪。房天静叫所有人都转过身去,把手上的枪放下!
正在此刻,敌人队伍里有一个班长发现房天静只有一个人,便端上了自己的枪,从后面冲上来。房天静眼疾手快,连发数枪撂倒了几个鼓噪着要反抗的敌人,剩下的人再也没有反抗的勇气,乖乖地成了俘虏。
虽然成功缴了枪、也抓到了俘虏,但某种意义说来却更加危险,毕竟房天静只有一个人,和多名俘虏一起身处在随时可能听到枪声的战场上。房天静丝毫不敢大意,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押送俘虏、找到大部队。
正在赶路的时候他却忽然听到了远处传来流水声,房天静灵机一动,明白那一定是浑江的方向,便催着俘虏队伍赶快向那个方向走去。果然,浑江由于水流湍急还没有封冻。房天静对俘虏们说,如果继续停留在野林子里,不是冻死就是饿死;赶上了大部队才有活路。
就这样,他看守着这一小群俘虏渡过了水冷刺骨的浑江,最终重新回到了大部队中间。
在战友们全都伤亡的情况下,房天静不但坚守阵地,还歼灭敌人并带回了俘虏,这个战果是非常惊人的。他被纵队授予了“孤胆英雄”的荣誉称号,荣获“立功运动”第一号嘉奖令,成了全纵第一个记特等功的战士。
部队对他的嘉奖和庆功会非常重视,纵队副政委刘西元和7师副师长黄思沛都亲自到场,给他披红戴花、颁发奖章。
领导问房天静为什么这么勇敢?他回答,多亏部队此前开展的“到底是谁养活谁”诉苦运动,帮助他擦亮眼睛、认清敌人,从此知道了要为什么去打仗。
原来,在加入东北民主联军之前,房天静曾经是本溪煤矿的一名矿工,吃尽了日伪统治的苦头。
说到本溪煤矿的“特殊工人”,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年仍有不少当地老人记忆犹新——什么叫十八层地狱?小鬼子在煤矿整的就是十八层地狱!“那才叫歹毒呢!”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日本侵略者为了更有效率、更大规模地掠夺中国资源,在东北推行所谓“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和“北边振兴计划”。要实现这些产业升级,需要多达数百万劳动力,单靠东北地区本地的劳动力是不够的。
出于以上需要,日本关东军启动了专门的“紧急动员”行动,其中,以华北地区为主、供应“特殊工人”的操作由伪华北新民会牵头。他们将作战中获取的俘虏、日伪各部抓到的嫌疑者、妨碍新民会工作者以及其他被他们判定为“有问题”的人,都列为“特殊工人”送往东北。
据统计,先后被通过闷罐火车运送、一路严密看守押送到本溪煤矿茨沟及柳塘矿区的“特殊工人”,共有超过四千多人。
为便于监控,所有人都被编号立案,从编号的特定位数即可看出该人的来源:如果以“50”、“70”编号,代表八路军被俘人员,“02”是从解放区抓来骗来的老百姓,“01”则代表国民党被俘人员……
这样非正常渠道抓来的工人自然不可能安心干活,日寇为防止他们逃走或反抗,采用的手段严酷到令人发指。
“特殊工人”每天被迫下井劳动12小时以上,一旦离开矿井就被关进两层电网严格禁闭的棚子区,每顿饭的口粮只有两个橡子面做成的窝头。平常哪怕大小便都必须报告,有专人负责看守,夜里更是被严格监视。
要是谁有了伤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就会被拖到万人坑“处理”掉。因此后世也有评论者将这里称为“中国版的奧辛维斯”,等到日寇被赶走的1945年,4000多人的“特殊工人”群体中只有2000多人还在世。
房天静就是这样一个团体中的一员,他老家在山东淄博,十五六岁时被日本人开的煤矿把头骗到本溪,从此开始了失去自由、天天下井挖煤的日子。
后来虽然脱离了日本人开办的本溪煤矿、也加入了东北民主联军,但这并不等于他就马上理清了当兵的意义、打仗的方向。
当时的第三纵队20团3营被视为三个营中最落后的一个,房天静所在的9连也是“名声在外”的落后连队。
其中的一大原因在于部队的人员复杂,大部分人来自天南地北,许多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想法直接简单,还有不少人曾经在旧式军队待过,沾染了消极抗拒、混日子甚至欺上瞒下的行为模式。
3营教导员冯恺调来不久便发现工作难做,如果始终不能想明白扛枪打仗是为了什么,那么整个部队的想法就始终都会是杂乱无章的,无法拧成一股绳形成战斗力。于是他召集干部针对阶级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决定从“谁养活了谁?”入手,来发动全营参加的大讨论。
这个问题一抛出,不同想法分歧很快就展现了出来。有人认为富人什么都不做,但却吃香喝辣,这都是靠穷人养活的;
有人说富人“命好”,生来就有地有房,如果富人不把地租给穷人种,那么穷人不更得喝西北风?还有人说自己闯关东的时候差点饿死冻死,全靠地主救命给了一口饭吃,富人跟穷人谁也不欠谁……
到后来,机枪连副班长任纪贞的发言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他的父亲一生为地主放羊,200只羊每年光是羊羔就收入300多元,但地主只给30元。任父风里来雨里去,劳累一生累得吐了血,临死时想找地主借点高粱面熬碗糊糊喝,地主婆不但不给、还张口辱骂。任纪贞说到自家吃苦受苦的往事,忍不住流下泪来。
清清楚楚的经济账、深有共鸣的苦难血泪引发了绝大多数人的思考和共鸣。许多战士一边哭一边讲述地主老财的剥削伎俩,觉得自己以前太糊涂,明明吃了这么多亏却还以为地主是好人,还有人说自己不该想着开小差,这完全就是忘了本!
房天静自己也有一肚子苦水,他十几岁就被骗到了本溪挖矿,后来他的母亲辗转知道了消息,路远迢迢从山东来找他探望他。路上没有了路费,不得不把弟弟卖了25元钱。好不容易到了本溪,日本人却不让他们娘俩见面,当然更不会放房天静走人。
最后,房天静的母亲在本溪病倒,无钱医治也无人照料,就这么一病不起,走了。房天静也哭过,但哭也无济于事:“穷人没有钱,富人谁管咱?”
也正是在这些被总结为“诉苦教育”的活动中,房天静想明白了自己和家人过去吃苦受穷的原因,打仗有了主心骨,很快就成了勤快先进、作战勇敢的先进战士。在战斗中又立下功劳,他成了全纵队号召学习的“孤胆英雄”。
副政委刘西元听了他的回答非常高兴,认为房天静本人英勇作战、追求进步的举动值得正面宣传,3营9连此前进行的“诉苦教育”也很有效果,应当总结经验、进行进一步推广。
1947年7月到8月期间,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副政委罗荣桓、主任谭政等人听取了来自第三纵队干部的详细汇报。《东北日报》也发表了详细介绍第三纵队“诉苦教育”经验的长篇报道,罗荣恒评价为“部队教育工作中具有极其重大意义的创造”。
大规模、群众性的诉苦证明,来自山南海北的许多人都受到同样的痛苦,因为罪恶绝不是单个事件,也不是什么偶然。普天之下总有压迫人的人,也有受到压迫的人,要改变现状、改变未来,就必须想清楚谁是敌人、枪口应当对着谁。
这一年的9月底,关于此事的电报被送到了毛主席桌上。毛主席对这封电报非常重视,不但逐字逐句细读,还拿起笔来仔细修改。最后,这封电报中修改的文字多达66处,光是标点就改了48处。
修改之后的电报被毛主席批转,发到全军以供学习。原来,这封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的电报,正解决了他思考多年的一个重要问题。
战斗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俘虏,应当怎样做,才能有效完成把俘虏从旧军人变为革命战士的转化?这次事件成为“新式整军理论”的重要例证基础,该理论可说是毛主席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经过热水河子战斗的洗礼之后,房天静更加坚定了“为什么打仗”的信念。《东北日报》、《辽东日报》等报纸都报道了他杀敌立功的事迹,纵队文工团还改编了名叫《复仇立功》的剧目巡回演出。
他本人则继续跟随四野入关转战南北,从白山黑水一直打到海南岛,前后七次负伤,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身上有两块弹片,一块被取出来后陈列进部队荣誉室,另一块则因为太深无法取出,一直埋在他的身体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房天静因为多次负伤、身体状况不在适宜在部队工作,便复员回到了田师付担任一名普普通通的绞车工和采煤工,继续为祖国建设贡献心力。
在他的家庭教育中,也始终传承了爱国爱军的热血和激情。他的儿子房中东、孙子房夏都曾经参军入伍,而且申请调动到了当年他待过的部队。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如何暗伏风险,房家人从来没有怨言,也没有过退却的想法。
这个“英雄之家”的点滴小事都证明了同一个道理,在个人作出选择之前,一定要明确且坚定这一选择的目标和追求。如果自己都稀里糊涂、浑浑噩噩,怎么可能有足够的动力和意志坚持下去?
在电视剧版《大决战》中扮演战斗英雄房天静的演员也曾经在采访中透露,拍摄过程中当然会担心惧怕,但是接近角色内心才是最重要的部分。在那样的战争年代依然能够不怕危险不怕牺牲,正是因为他明白了解放战争“为谁而打”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