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7访问:9来源:历史铺
樊梨花是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
和花木兰、穆桂英相比,她身上的神话色彩似乎还要浓厚一些。
《说唐》《薛家将》在讲到薛丁山征西的故事时,无一例外都要讲到这样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古代女子。
故事说的是在大唐贞观年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宝座之后,以甘肃武威为中心的西凉国等一些西北小国不愿接受唐王朝的管辖,并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对抗。为此,唐太宗李世民决定派薛仁贵前去征讨,所有关于樊梨花的传说便都发生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上。
樊梨花-影视剧照
樊梨花-影视剧照
樊元帅俗名樊梨花,薛丁山的妻子。她自幼随梨山老母习艺,历时八载,武艺高强。她乃是薛家父子征西的中流砥柱,一口绣戎刀无可匹敌。于薛仁贵身亡后,继任征西大元帅,终至西凉之乱敉平,因居功厥伟,唐高宗时加封为威宁侯、镇国一品夫人。
樊梨花顾全大局、聪慧勇敢、忠于爱情的艺术形象,经过民间的传说、说唱、演义等不断的再加工、再创作,愈加鲜明、丰满,广为流传,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
薛丁山与樊梨花的故事是以唐贞观年间平定西北边乱为背景,描述了一幅热血儿女平乱定边,沙场挥戈的壮阔画卷。其中的薛丁山三请樊梨花最为脍炙人口,被戏曲、曲艺等艺术形式广为传唱流传不衰。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完成了豫剧电影艺术片《樊梨花》,2000年央视完成了东北地方戏曲艺术电视剧《三请樊梨花》,如今又被港台的电视人拍摄成电视剧,使故事的艺术载体更加丰富。
今天我们听到评书版的《薛家将》,再看看最初的《说唐三传》,恍如隔世。唯有原着留下的樊梨花,成长为薛家将真正的灵魂人物。“命运,能奈我何?好气魄!” 所以说樊梨花也是《说唐后传》、《说唐三传》整理的初唐传说当中,为中华文化贡献的唯一的一个精华人物。
樊梨花-影视剧照
樊梨花形象最早源出上溯至唐代,见于各地史志稗史,后历代以传说、话本的形式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
明清讲史小说中有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历史、英雄传奇采自民间口头传说,经文人创作加工为案头读物,随即又为广大的市井说唱艺人借鉴为话本,口传心授、世代流传,后来也有人整理为“说书体小说”.以纯散文形式出版。由民间演义、杂说到说唱,再到“说书体小说”的过程中,故事情节得到提炼,人物形象愈加丰满。在众多有关樊梨花故事的说书体小说中,西河大鼓名家黄佩珠所作《少西唐演义》对樊梨花形象塑造的再度加工创作,就最具代表性。
有一些具有史料性质的史志和稗史,也记载了樊梨花的事迹,而且时间、地点非常明确,连故址遗迹都说的很清楚。比如河北省的《蔚县县志》、《东三省古迹遗闻》中的威宁营、《镇西幺土志》中的鸣沙山(沙山藏营)的故事。
我们接着从另外一个人物的史料来看。
樊梨花大部分事迹主要是跟薛丁山有关。
历史上有没有薛丁山这个人?
而薛丁山是小说演义虚构的人物(649年-720年),其历史原型为薛仁贵的儿子薛讷
薛衲-影视剧照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出生,薛讷从城门郎为起家官,后为蓝田县令。
直到圣历元年(698年)后突厥阿史那默啜入侵河北,武则天以薛讷将门虎子,提拔其为左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这年薛衲已经48年了。也就说这48年间薛衲一直在蓝田做县令,且史料并无过多的记载。
武则天不久拜薛衲为幽州都督兼安东都护。转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兼检校左卫大将军。镇守边疆多年,累有功勋。
其中因开元二年(714年)对契丹战事失利,被贬为民!
后对付吐蕃,玄宗再度起用薛讷,薛衲大破吐蕃。
开元八年(720年),薛讷去世,终年七十一岁
再看看,辽宁历史名城:本溪的威宁营。据说樊梨花的点将台就在威宁营城北墙下。但仔细探究这个传说,发生在贞观年间,薛讷(薛丁山的原型)是贞观末年出生的。历史上如果有女将出征不可能不出现在正史上,比如宋朝折赛花,梁氏(梁红玉),明朝秦良玉。都曾在正史有留名。何况薛讷根本当时就不存在。
出现这样的传说,可能是为了当地做宣传,诸如旅游、历史文化底蕴等。而樊梨花勇敢、敢爱敢恨、宽容大度,有中国传统女性的优良品质,经过小说演义加工而成!
樊梨花-影视剧照
樊梨花-影视剧照
扩展资料:
唐太宗-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