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7访问:15来源:历史铺
它来自伟大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1900-1995)提出的问题,他策划了多卷本的《中国科学与文明》系列,欧洲和中国差异的原因包括物理环境等物质因素,但本文更多地关注哲学和文化因素,包括中国的负面因素,如儒家官僚主义。它认为比较科学是全球历史中最重要的话题。
全球历史上最有趣的事实之一是西方在科学发现方面对世界其他地区建立了主导地位,科学精神是工业革命背后的关键因素之一 ,使得欧洲能够殖民世界大部分地区并在任何地方占据统治地位。这种科学精神仍然是当代世界的一个关键特征,获得先进技术是所有权力杠杆中最重要的。
然而事实是,西方以外的文明早已发展了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思想体系。特别是,中国在蒙古入侵之前已经发展了一套科学知识体系, 十三世纪的中国遥遥领先于欧洲。在此之前,研究该问题最著名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化学家和汉学家李约瑟,他策划并广泛贡献了多卷和多作者的著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本文旨在通过 “李约瑟问题”,具体可以表述如下:为什么中国在中世纪遥遥领先于欧洲,却未能产生发生在欧洲的科学革命?为什么普遍可验证的科学要求普遍理性同一?科学革命为什么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发展,而不是在中国或亚洲任何其他地区?
对于这样一个大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正如李约瑟本人在他去世五年后出版的一本书所写的前言中所承认的那样。
但这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主张将科学发展视为全球历史的主要场所, 支持李约瑟对社会和文化历史的呼吁,以解释人类历史中这一主要驱动力。
已经有大量关于约瑟夫·李约瑟的文献以及他的许多作品 ,作为一位生物化学家和汉学家,他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可以说是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英文汉学著作,基本上是单一指导思想的产物,他被中国和他自己的国家英国授予科学家的荣誉。
作为一个人,李约瑟是非常规的。他是一名基督教社会主义者、裸体主义者和民间舞蹈家,也是一位科学家。
李约瑟
李约瑟不仅非常亲中,而且非常同情中国共产党,他参与了国际科学委员会由中国和朝鲜设立调查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使用细菌战的指控,他支持这一指控的证据,后来被美国国务院列入黑名单,即使在1970年代被撤销后,他也发现很难获得美国签证。
此外,他是一位重要的历史学家和汉学家,也是一位极其重要的科学家。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有些科学家倾向于看不起那些不是科学从业者但仍想研究科学史的人,一位强烈倡导人文学科价值的学者说: “虽然科学培训对科学史家来说有一定的好处,但它不能替代历史的精确性。”
李约瑟的伟大作品于1948年首次提交给剑桥大学出版社,第一卷于1954年出版。最初的计划是七卷,但除了前三卷外,其他所有内容都扩展为多个部分。截至2016年,已出版25卷,最近一次是在2015年,还有两卷仍在编写中。
这个庞大的项目旨在揭示中国科学思维的范围和独创性。李约瑟写道: “毫无疑问,在旧世界的古代文明中,中国是最孤立的文明,因此其特色文化模式的独创性更大”。
通过划分李约瑟的“中国未能产生科学革命的原因”,以及可能阻碍中国科学发展的因素,包括物质因素,例如物理环境和经济问题,以及非物质或精神问题,例如哲学和政治文化等。
我们可以从李约瑟在《中国科学与文明》之外的主要著作中比较欧洲和中国,他指的:
以海上贸易为基础的独立城邦的悠久传统和推挤军事贵族统治小片土地,欧洲在贵金属方面的异常贫困 ,西方人民对商品的持续渴望他们自己无法生产的(人们特别想到丝绸、棉花、香料、茶、瓷器和漆),以及字母文字固有的分裂倾向,允许许多具有方言或野蛮语言的交战国家的发展。
相比之下,中国是一个连贯的农业土地,自公元前三世纪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帝国,其行政传统在现代之前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拥有巨大的矿产、蔬菜和动物财富,同时拥有一个坚不可摧的表意文字系统。
因此,欧洲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可能促进了好奇心和创造力。中国的领土统一经常被吹捧为国家的主要成就之一,这可能是阻碍创新和科学发展的一个因素。
一些学者,特别是卡尔·奥古斯特·维特福格尔(1896-1988),非常重视物理环境作为中华文明的推动者,维特福格尔在1957年出版的《东方专制主义》一书中写了很多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他的大部分论点都基于卡尔·马克思的亚洲生产方式理论。
他提出,中国之所以专制,是因为需要控制水,特别是需要修建堤坝,防止洪水,并总体上控制黄河。 在大北方平原上,控制黄河需要强大的组织,而这只能由高度专业化的官僚机构来监督大量和顺从的人力供应。
李约瑟评论了东方专制主义,他抨击维特福格尔“天真的假设”,即马克思主义不能发展,所有马克思主义都是一样的。他否认中国是专制的,并批评维特福格尔忽视了其文明的优点,例如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其在十五世纪之前普遍领先于欧洲。
另一方面,李约瑟承认儒家作为科学发展的障碍,他还赞扬中国控制水的能力,并将其视为潜在的电力来源;例如,他有记录说,公元前三世纪的秦朝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广泛的灌溉工程上”。
显然,李约瑟看到了物理环境的作用。 在解释缺乏像欧洲那样的科学突破时。他与维特福格尔分享了一些观点 但他的整体解读却没有后者的严厉谴责。相反,他欣赏和钦佩中国的传统和成就。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大的分歧之一是儒家和道教之间的分歧,前者开始占主导地位,是官僚机构之下和控制国家的哲学。它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可能抑制了科学革命所必需的探究精神。
很难说它没有看到任何创新,因为宋朝(960-1279)催生了儒家思想的新方法 ,包括新思想,被历史称为新儒家思想,然而新儒家思想也加大了对妇女的压迫和定型的家庭关系。此外,十三世纪的蒙古征服摧毁了宋朝创造的许多新事物,例如城市的发展和商业发展。
李约瑟严厉批评儒家思想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他的观点在他作品中简洁地表达出来:
儒学与科学史关系不大,作为一个没有神学家的哲学流派,没有人反对科学观点,但根据其创始人的思想,它从对自然的研究转向了对人类社会的兴趣,而且只有人类社会。
另一方面,道教以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世界的尊重而闻名。它比儒家更容易接受科学和技术,对新想法更加开放,不那么保守。道教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股有影响力的力量,但它始终从属于儒家。
李约瑟被道教及其对自然的积极态度所吸引,他特别钦佩道教最著名的无为学说。他相信无为意味着通过观察向自然学习。
道教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是人类是应该尝试征服自然还是与自然合作,而无为可能暗示后者。现代科学通过承认自然法则来强调利用自然界,它通过实验证明和自然法则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科学也想为了人类的利益征服自然。中国传统的道教思想意味着反对现代世界对自然的干扰程度。
在古代的中国,国家非常强大,皇帝和他的官吏拥有的权力比欧洲大得多,这或许和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有关,这种现象也束缚了人们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尤其是科举考试制度,这是一个复杂的考试体系,它以中国经典著作为基础,强调死记硬背而不是分析论证,这些考试赋予了那些能够通过考试的人巨大的社会地位,致使中国未能在几个方面产生科学革命。
李约瑟的问题本质上太大了,无法回答。但是,我认为李约瑟本人提出的试探性建议很有道理。特别是,我非常怀疑中华文明或人类中是否有任何本质或“遗传”的东西会推动现代科学的发展,在中国是不可能的。
此外,笔者认为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是否会影响科学的发展及其用于实际目的等现象是很有意义的,为什么发生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或者为什么没有发生在其他历史阶段?这个问题很重要,绝对值得进一步研究。
我们生活在现代科学的阴影下,它总体上很好地促进了人类发展。另一方面,我们正在进入后现代世界,重新思考现代科学的整体模式可能是有用的。现代科学能帮助我们应对环境恶化的新问题吗?1999年在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科学大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学者刘盾 以下列方式提出问题:
人们真的能找到一条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工业发展与健康生态环境的和谐之路吗?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样性 ,这是人类在新世纪的关键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 “李约瑟问题”将继续引起世界不同地区的不同反应,当然,它的意义将远远超出更具体的科学和中国问题。
显而易见的是, “李约瑟问题”仍然具有全球相关性,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会如此。科学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和全球仍然很重要。科学将能够以重大方式帮助人类进入无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