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史图馆 中国历代疆域变化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北统一,从秦始皇到汉和帝,用了三百年

时间:2024-07-17访问:13来源:历史铺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互动与博弈,就是形成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驱动之一。

总的来讲,从秦始皇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以来,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四次大型的南北博弈。这第一次,就是秦汉王朝与匈奴政权长达300余年的恩恩怨怨:

一、缘起:秦与匈奴的斗争

公元前221年,东方六国中最后一个政权齐国宣告灭亡,秦王嬴政在一片废墟之中建立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的帝国——秦。当时是,秦朝不仅国内政治因素尚不稳定,北部边疆也面临着威胁,比较直接的威胁有三个:匈奴,月氏和东胡

《史记·匈奴列传》开篇即用“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荤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这样的说法将匈奴的渊源追溯到了夏,但后世史学家更倾向于匈奴的形成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结果,比如山戎、猃允、荤粥是匈奴的直接来源。

《史记·匈奴列传》中直接提到有关匈奴与秦的斗争有三次:第一次是“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第二次是“当是之时,冠带战国七,而三国边於匈奴。其後赵将李牧时,匈奴不敢入赵边。後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第三次是“匈奴单于曰头曼,头曼不胜秦,北徙”。

关于秦与匈奴的斗争,史书中仅寥寥数十字,但从秦始皇不惜以举国之力“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之外”就可以看出,这个政权的存在对中原王朝的威胁何其之大。

史书记载中的秦与匈奴之争虽然秦朝胜多败少,但是,直到秦朝覆灭,匈奴这一威胁仍然没能够消除,反而在不断发展壮大。

二、守势:汉与匈奴,天下二主

秦朝统治末期,中原纷乱,在天下诸侯为争夺帝位拼得你死我活之际,北方草原政权也在发生着剧变。公元前209年匈奴新单于冒顿即位,他“东灭东胡,西退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在刘邦和项羽打得难分难解之时,匈奴已经是“控弦之士三十余万”的强大政权了。

图片来自“史图馆·中国历代疆域变化”

公元前202年,刘邦成为了逐鹿中原的胜利者,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汉。可以想见,此时的刘邦是志得意满的。公元前201年,匈奴冒顿单于领兵犯晋阳,刘邦欲携立国之威与之战,历史上著名的“平城之役”爆发,其结果就是刘邦被困白登山七天七夜,在签下了“城下之盟”后,刘邦终于脱困。在这个盟约中:汉帝承认冒顿单于为天下共主,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还要向匈奴纳贡

刘邦终于明白,彼时的汉庭还没有与匈奴决战的力量,于是决定以时间换力量。对内采取修生养息的国策,一边恢复民生,一边积蓄力量;对外采取和亲纳贡之策,尽量避免与匈奴的斗争。

在西汉初期的汉匈斗争中,汉朝处于下风,这也是当时客观条件造成的,但是当时的统治者能够认清现实,及时调整国策,为积蓄力量反攻匈奴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武帝:寇可往,我亦可往

公元前141年,西汉第七位皇帝刘彻即皇帝位,是为汉武帝。武帝即位之初,并没有掌握实际权力,直至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才得以掌握大权。因此在汉武前期,汉朝还是沿袭了前几任帝王对匈奴的策略,一面休养生息,一面和亲纳贡。

当是时,汉朝经过几代人的休养生息,积累了大量人力物力,再加上刘彻真正掌握了实权,自然不再甘心忍受匈奴的掣肘。

元光二年(公元前 133年)六月,刘彻第一次直接对匈奴出手,《史记》中是这样说的:“汉使马邑下人聂翁壹奸兰出物与匈奴交,详为卖马邑城以诱单于。单于信之,而贪马邑财物,乃以十万骑入武州塞。汉伏兵三十馀万马邑旁,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护四将军以伏单于。”这本来是个好计划,但是该计划遭奸人泄露,匈奴单于得以逃脱,汉朝和匈奴的关系变得恶劣起来。

马邑之谋第五年的秋天(公元前129年),汉武帝遣四路大军攻打匈奴,揭开了汉朝对匈奴大反攻的序幕。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道:“自马邑军後五年之秋,汉使四将军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将军卫青出上谷,至茏城,得胡首虏七百人。公孙贺出云中,无所得。公孙敖出代郡,为胡所败七千馀人。李广出雁门,为胡所败,而匈奴生得广,广後得亡归。”自此开始之后数十年,汉朝与匈奴之间展开了浩浩荡荡的恢弘战争,其间又催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汉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匈奴单于遣使者向汉庭议和。虽然此时汉朝为完全征服匈奴,但已经完全掌握了主动权。从元光五年(公元前129年)算起,到征和四年匈奴议和,这场战争打了整整四十年。

后世对汉武帝发动的规模浩大的战争褒贬不一,但不能否认的是,这场延续了几十年的战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北统一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四、三百年:南北终一统

自汉武帝以降,在汉朝与匈奴的征战中,汉庭就占据了上风。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志性的节点:

汉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匈奴内乱,单于呼韩邪决意奉行“事汉则安存,不事则危亡”的政策,这是北方草原政权第一次发出愿意南北一统的声音;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匈奴单于呼韩邪亲自到长安觐见汉宣帝,史称“外夷稽首称藩,中国让而不臣”。

东汉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分为南匈奴和北匈奴两部,其中南匈奴归附中原汉朝;到了东汉章和元年(公元87年),北匈奴内乱,其中五十多部宣布投靠汉朝,并再次发出南北一统的声音。

东汉永元三年(公元91年),当时是东汉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在位,北匈奴在与汉朝的征战中再次败北并率部西迁,史书记载道“单于震慑屏气,蒙毡遁走于乌孙之地”。至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北争霸基本结束。

图片来自“史图馆·中国历代疆域变化”

如果从秦始皇北筑长城算起,到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南北实现基本统一,匈奴和秦汉的争斗持续了三百余年。

在这浩大恢弘的三百年里,我们除了看到数不胜数的血腥战争,更应看到的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趋势已势不可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