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7访问:7来源:历史铺
在中国近50年的历史中,有一个年份,让现代中国人深刻地感觉到“天崩地裂”,那就是47年前的1976年。
这一年的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
如1976年1月8日,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去世,人们自发地到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
7月6日,国人还没有从周恩来总理去世的悲痛中走出来,朱德元帅又与世长辞,人民再次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
7月28日凌晨3时42分,中国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
百万人口的唐山顷刻间被夷为平地,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9月9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离开人间,刹那间的地球仿佛停止了转动,全国人民痛不欲生。
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年,也是历史转折的一年……
然而,1976年的前一年,即1975年也有三位重要人物相继去世;中国东北地区的海城市爆发了大地震,地震造成了近2万人伤亡,损失同样不容乐观。 相较于1976年,1975年发生的这些重要事情,似乎“平淡”了许多。
也正是在这一年(1975年),一位新的伟人做了一件改变中国今后命运和走向的大事……。
图|周恩来与李富春(右)
1975年1月9日,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等重要职务的李富春同志,因病逝世。
1900年,李富春生于湖南长沙一个贫寒的教师家庭。
清贫的家境与严格的家风,造就了李富春不畏强权,一生坚持学习的优良品质。
1919年,李富春义无反顾投身“五四”爱国运动,随后赴法国勤工俭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
到了法国后,李富春做过钳工与火车司机,工作期间对法国劳动人民和基层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后来在蔡和森、周恩来等同志的影响下,李富春开始思考如何改造中国;他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和救国救民的真理。
1922年,李富春在巴黎参与发起组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后,李富春从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因工作能力出色,党政觉悟高,李富春后来担任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领导者之一。
1923年6月,李富春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3年底,李富春担任国民党旅欧支部执行部宣传科主任,积极帮助国共两党开展海外宣传,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立下汗马功劳。
1925年初,李富春前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进行深造。
1925年8月,李富春回到祖国,先后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军委委员,以国民党员身份于1925年底加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军,任政治部主任、军法处处长。
1926年7月,李富春随国民革命军第二军踏上北伐征程。
在战斗中,李富春多次身先士卒,为后来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李富春先后在上海、香港等地坚持地下斗争。
1931年,他与周恩来等人进入中央区,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
在他的指导下,江西兴国县成为模范县,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赞扬。
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夕,李富春担任红军政治部红军总政治部主任。
这一时期的李富春坚持带头模范,号召各指战员、基层干部一定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李富春与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坚决拥护毛泽东同志正确主张。
会后,李富春及时向全国各地党组织传达遵义会议精神。
1935年8月,李富春任红三军团政委,随中央红军主力抵达陕北。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富春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兼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第一副主任。
在抗日战争期间,李富春主要协助陈云同志主持中组部工作,参与领导陕甘宁边区经济财政恢复工作。
1945年,全面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李富春当选为中央委员。
图|李富春
解放战争爆发后,李富春赴东北工作,先后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副书记、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务。
其间,李富春领导开展建设西满根据地工作,主持东北解放区经济财政恢复工作和军队后勤工作。
1948年底至1949年初,李富春贯彻中央“让东北工作先走一步”的方针,积极选调青年干部前往其他城市工作,让他们逐步积累经验。
同时李富春向全国推广他在东北实行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1950年4月,李富春由东北调任中央工作,担任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重工业部部长。
1953年至1966年间,李富春先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纪委主任。
这十几年里,李富春一直协助周恩来、陈云领导经济工作。
“文革”爆发后,李富春排除万难,竭尽全力协助周恩来主管经济抓生产。
他甘愿冒着风险,为党和人民事业竭尽全力,却遭到反革命集团的诬陷,受到严重迫害。
1975年1月9日,战斗一生、光辉一生的李富春因病逝世。
赵朴初先生为他题写“岁寒松与柏,忠贞照千古”,正是他一生品格的真实写照。
李富春同志去世后的三个月,1975年4月2日,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同志因病逝世。
董必武生于1886年,湖北红安人,自幼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17岁时考中秀才。
青少年时期的董必武目睹清政府腐朽专制和西方列强对中国人民的掠夺欺压,立志救国救民。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董必武毅然投笔从戎,奔赴武昌战斗,从此走上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职业革命家道路。
他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和中华革命党,参加辛亥革命与反对军阀袁世凯的斗争。
1919年8月,董必武回到武汉,创办私立武汉中学,传播革命思想,使得武汉中学成为培养新型革命人才的摇篮。
1921年,董必武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我党创始人之一。
党成立后,董必武担任中共武汉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和湖北区执行委员会委员。
在他的组织和领导下,爆发了著名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湖南湖北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董必武与宋庆龄、邓演达、毛泽东等22人联名发表《中央委员宣言》,痛斥蒋介石、汪精卫。
1928年,董必武到苏联学习;于1932年回国后进入中央根据地,先后担任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教务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等重要职务,为中央苏区的纪检监察工作、法制建设、干部教育呕心沥血。
1934年10月,年近半百的董必武参加长征。
他以超凡的勇气和毅力,率领卫生队干部休养连百余人经历千难万险,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到达陕北。
抗日战争胜利后,董必武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成员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董必武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在余下几十载岁月中,董必武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和巩固竭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1973年,在世界一中全会上,董必武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7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董必武同志的一生在法治建设、政权建设、农民运动、反动统治区党的秘密工作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
就在董必武去世的三天后,前国民政府主席、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于中国台湾病逝。
蒋介石生于1887年10月,浙江奉化人,早年受孙中山赏识,崛起于民国政坛。
在孙中山先生病逝后,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长达半个世纪。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蒋介石成为中国战区最高领导人。1949年12月,他与其子蒋经国从成都搭乘飞机逃往台湾。
蒋介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其政治手腕和独裁统治遭受批评。
蒋介石去世后,严家淦继任“总统”,推举蒋经国任国民党中央主席。
图|董必武
众所周知,20世纪70年代中期,许多曾经党的老领导老同志受到错误对待,被反革命分子打倒。
邓小平同志更是“三起三落”,若没有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等领导同志的力保,说不定邓小平早就被反革命分子除之而后快。
1973年,在周恩来同志的举荐与支持下,邓小平复出主持国务院工作。
到了1975年,邓小平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整顿运动。
这场整顿运动虽然只持续了9个月,而被迫中断,却顺应历史潮流,加速“文革”走向终结的进程。
为我党后来实现拨乱反正的历史转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产生重要的深远影响。
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由于“左”倾错误路线持续推行,到1975年,中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各领域,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邓小平当时强调:恢复安定团结局面,同时开展全面整顿。
他指出:农业、工业、文化、军队都要进行调整与整顿,通过整顿解决农村问题,解决科学技术方面问题,解决各方面的问题。
邓小平领导的全面整顿是从当时混乱的工业交通整顿开始,其次是国防企业的整顿,接下来就是军队、农业的整顿。
尤其是军队的整顿,自“文革”爆发后,军队建设遭到根本破坏。
为了消除反革命集团对军队工作的恶劣影响,1975年初,邓小平号召:我们这个军队有好的传统,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
大家一定要安定团结起来,军队整顿要提高党性,消除派性,加强纪律性。
1975年7月,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军队必须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加强军队团结和军民团结。
经过整顿,军队建设得到加强。
与此同时,邓小平论述了教育整顿的问题。
总体而言,邓小平于1975年进行的这场全面整顿虽然被迫中断,仍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这次整顿是一次思想总动员,也是拨乱反正与改革的先导,对我国现代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正因如此,1975年相较于1976年同样重要,值得国人铭记。
回望一路走来的四十多载岁月,全国各族人民心里有太多故事,太多感慨。
图|1975年的邓小平
展望未来,我们心里有更多的期待。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历史紧要关头总是显示出克服困难,英勇不屈的精神和信心。
在一场场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如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领导同志展现出力挽狂澜的勇气和胆略,迅速调整中国这艘大船的航向。
不仅一座座崭新城市拔地而起,更重要的是中国前途和命运走向发生了质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