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中国红军历史 ,促成了红军历史上的两次重要会师

时间:2024-07-17访问:5来源:历史铺

毛主席一生都喜欢读书看报,即使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也会让大家想方设法地弄来书籍、报纸,手不离卷。

而且,正是因为毛主席的这个习惯,促成了红军历史上两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会师,就是井冈山会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的会师。

这两次改变红军命运的伟大会师,都源于毛主席看到的报纸,那么,这两次的报纸都是谁找到的?当时发生了什么呢?

先来说井冈山会师。

1927年10月,毛主席带着秋收起义部队登上了井冈山,保留住了革命的火种,但是,区区不到一千人的队伍,要想在敌人的重兵围剿下生存下来,还是非常困难的。

更危险的是,当时通讯不发达,井冈山连一部电台都没有,要想获取敌人的消息,就得靠人去搜集情报,然后拿回来分析判断。

有一天,毛主席找到时任警卫排长的张宗逊,让他到外面搜集一些消息,特别是要找一些报纸回来,按照毛主席的说法,这叫“精神食粮”。

张宗逊立即穿上老百姓的衣服,带着几个人来到县城,去了一家邮局,发现有一大堆报纸堆在地上。

张宗逊就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挑了一张报纸翻看起来,并趁着大家不注意,把报纸塞进了衣服里,带回来交给了毛主席。

正是在这张报纸上,毛主席看到了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队在汕头活动的消息,顿时无比惊喜,立即派人到汕头寻找朱德的部队!

后来,前往汕头的人真的找到了朱德,然后才有了井冈山会师,有了朱毛红军,中国革命从此开启了崭新的篇章。

第二次会师,就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与陕北红军的会师。

当时,中央红军刚刚突破了腊子口天险,到达了甘肃岷县哈达铺镇(今属宕昌县),因为这里民风淳朴,粮食充足,中央就决定在这里进行短暂休整。

其实,红军该往哪里走,大家心里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要往中苏边境走,在那里取得国际支援,然后再开辟新的生存空间。

但是,红军在哈达铺休整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张《大公报》,上面刊登着陕北红军的消息。

毛主席等人看到后,非常惊喜,他们没想到陕北还有红军部队,根据地的面积也不小,而且徐海东也带着红25军到达了陕北,与刘志丹的部队整编成了红15军团。

于是,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等人当即决定,改变红军的路线,到陕北去!

那么,这张决定红军命运的报纸是谁找到的呢?长期以来有好几种说法。

那个时候信息不发达,资料的保存也不完整,因此,大部分都是靠经历过的人转述、回忆,具体的事件肯定有不完整、不准确的地方,也已经无法考证了,不过,这里面有两人的回忆是最接近事实的。

一个是毛主席的警卫员陈昌奉的回忆。

1976年,陈昌奉重访哈达铺,说出了这个细节。当时,红军到达这里后,第一时间便占领了邮政所。毛主席、朱德等同志便开始翻看邮政所的报纸,有《大公报》《中央日报》《西安日报》等等,后来,就是从《大公报》上发现了陕北有红军的消息。

另一个是美国人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记载的。

这本书中说,红军的先头部队到达哈达铺后,先占领了邮政所,然后找到了有用的报纸,提供给了毛主席等人。

那么,这个先头部队是哪支部队呢?有人推断应该是红一军团的侦察连,连长是梁兴初。这个说法也得到了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的支持,他在《苦难辉煌》这本书中,就明确地写了这张报纸是梁兴初最先找到的。

当年红军就是在这种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靠着几张难得的报纸,得到了一点有用的信息,做出了改变红军命运的决定,确实太不容易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