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7访问:16来源:历史铺
01
今人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什么?
吕先生告诉我们,历史是一种社会科学,是关于世故人情的深切常识。研究的目的,不外乎打通眼前的人情世故而已。探求历史的真相以及历史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现在。
为了弄清这些世故人情及社会现象的本质,研究历史必定要注重文化。那么什么是文化呢?关于这个问题,研究历史与研究社会学的学者,各有不同的答案,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1、从狭义范围来说:
文化仅包括学术、文学、美术、宗教等。像文化人、文化事业这样的名词,现在颇流行于社会,成为文化的通俗意义。实际上,社会上的种种事物,有很多不包括在狭义的文化范围内。仅注意学术这一个方面,没有办法将社会作为整个的研究对象。因此,吕先生认为这种说法的范围太过于狭窄。
2、从广义范围来说:
但凡一切人为之事,都可以称为文化现象。大概意思就是有意识的事,但有意识的事不单单是人为,一切的生物的行为也都是有意识的。可是却不曾听说有动物文化一说,所以并不是所有有意识的举动,都能称为文化现象。
吕先生将二者折中,得到以下文化定义:
人类的特点是会使用工具,之所以能使用工具,是因为人的手足能分工,手的拇指与其余的手指是相对的。而且人的大脑特别发达,能构成概念。人的发音器官也很发达,能创造繁杂的语言,进一步形成文字。
所以,人不但能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而且能改变环境适应于自己,这就是所谓的控制环境。人又是一种社会群居动物,凡事都可以用群体的力量来解决。这些都是人与猿的重要区别。
综上,文化,是人类凭借特异的禀赋、良好的沟通工具(语言)而成就的控制环境的共业。
吕先生在书中指出,中国文化的起源有以下几个特点:
02
古代的社会组织
中国古代所说的姓,等于今天社会学家所说的氏族,因为最开始的氏族是母系氏族,所以,把“女”字和“生”字合在一起称为“姓”。
此后,由母系氏族逐渐转为父系氏族,以始祖所传的姓为正姓。国君就以国名为姓氏,比如鲁国国君的氏族姓鲁。除了国君的嫡长子之外,其他儿子都另立一宗,分别授予姓氏。
在殷朝之前,六代亲属关系之外,便可以通婚。当时,对于通婚的禁忌,只以血缘相近为限制,不论是不是同姓。而同姓不可通婚的制度,大致起源于周朝。
古代的宗与族是不同的概念。我们在各种影视剧中经常听到“九族”这个词,那么,九族指的是什么呢?
吕先生告诉我们,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称为宗法制度。这种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根据《礼书》的记载,周代天子或诸侯的子辈男性后裔中,除继承君位的一人外,其他人称为群公子,都将成立以其自身为始祖的宗族,表示在血缘关系上与代表国家权力的天子或诸侯有所隔断。
这些宗族以专属的氏为标志,在《礼书》中群公子被称为“别子”。在以别子为始祖的宗族中,别子的继承人,也就是嫡长子,世世承袭,拥有对整个宗族的管辖和统率权,是整个宗族的首领,被称为大宗宗子。
次子以下,都是小宗,小宗也是由其嫡长子继承。二世叫继父小宗,三世叫继祖小宗,四世叫继曾祖小宗,五世叫继高祖小宗。凡是宗子,都要负责管辖、收恤他的族人,但到了六世,就不再有这项权利和义务,也不再被奉为小宗了。
按《礼记》的记述,继承高祖父的小宗,即五世祖的继承人,是距一个人亲属关系最远的小宗。
古代之生业
古代人赖以生存的职业,最早是以农业为主。最开始,一个部落的土地,都是大家共有的;后来,耕作方式得以改进,各部落的氏族逐渐分割了部落的土地,形成了田间的“阡陌”,也就是田间小路。
另外一个职业来源是工业。在只有公共产业的时代,简单的工业操作每个人都可以胜任;比较难的工业操作,则有专门从事的人员来完成,这是封建时期工官(掌管工务的官员)的前身。之后私人工业也逐渐兴起。
此外还有商业。我国古代市场早就随着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分工应运而生了,距今约有四五千年历史。在当时,市场上进行的只是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是最原始的商业活动。后来有了货币,有了固定的时间、场地和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阶层,商业活动便越来越活跃。
吕先生指出,商业能给社会带来以下影响:
03
古代之交通
在古代,交通上基本是借助牛马之力,主要还是以乘车为主,牛车称为大车,马车称为小车,战车也是用马拉。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供马歇脚的地方称为驿站,如果想要更快地报信那就用烽火。
最早的时候,人们把从中间破开再挖空的木头称为独木舟,后来逐渐出现竹子做的大筏子,再到后来人们便能把树木做成木板,再把木板拼接起来,就有了今天我们所说的船。
古代的桥大多是木桥,水浅的时候可以用;水位上涨了则把船连接起来当桥用,这就是成语“造桥为梁”的由来,后人以此发明了浮桥。水路交通,南方比北方要发达。北方主要利用水道转运粮食,南方吴、楚沿江地区则多用于水战。
古代之用人
古代在用人方面,大抵自大夫以上都属于世袭官职,士则是选举出来的。士的选举有两个方法:
秦、汉新局势
以上主要是先秦的一些情况。吕先生告诉我们,秦、汉时期出现了新的局势,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汉朝末期,还出现了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的现象。南方文化及产业,逐渐发达。尤其荆州、扬州两州,湖南、湖北两省的沿湖地带,江苏、浙江两省的太湖流域,成为了全国的经济重心。因为南方的发达主要偏重文化及产业,所以政治重心未能转移到南方。
另外一个重要现象便是,自后汉末期,人民开始了大迁徙,这主要产生了以下两个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