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7访问:7来源:历史铺
古亭,
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
非常迷人又能典型反映
艺术成就的一种建筑类型。
特别是在中国园林中,
亭是园林中最常见的景观,
占据重要地位,
可以说
“无园不亭”、“无亭不园”。
古亭的源在中国,亭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上溯到商周以前。汉以前的亭按其功能可分为四类:城市中的亭,如街亭、市亭、都亭、旗亭等;行政治所的亭;边防报警的亭;驿亭。
随着时间的推移,亭的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亭功能的改变,大致以魏晋南北朝为界。古代最早的亭并不是供观赏用的建筑,如周代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设有亭史。到了秦汉,亭的建筑扩大到各地,成为地方维护治安的基层组织所使用。魏晋南北朝时,亭作为点景建筑,开始在园林中出现。明清时期,古亭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对亭的造型、选址和周围环境的设计十分讲究。
《园治》中将亭定义为:“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营造法原》中将亭定义为:“亭为停息凭眺之所”。由于亭小巧玲珑,通透空敞,视野良好,具有休息、赏景、点景等功能,所以,它很早就受到园林建造者的重视。
中国四大名亭▲醉翁亭
位于安徽滁县琅琊山中,琅砑寺僧智仙建造,北宋庆历六年,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任太守,自称“醉翁”,此亭遂为“醉翁亭”。
▲陶然亭
位于北京右安门东北的先农坛,为清康熙三十四年工部郎中江藻所建,现辟为陶然亭公园。
▲爱晚亭
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半山腰清风峡口上,清代乾隆年间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建造。 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位于岳麓山下清风峡中,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古枫参天。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倡建。后据湖广总督毕沅之意,取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将亭改名为爱晚亭。原为木结构,同治初(1862-1870)改为砖砌。该亭古朴典雅,平面正方形,边长6.23米,通高12米。内金柱圆木丹漆,外檐柱四根,由整条方形花岗石加工而成。亭顶重檐四披,攒尖宝顶,四翼角边远伸高翘,覆以绿色琉璃筒瓦。正面额朱色鎏金“爱晚亭”匾,系1952年毛泽东应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之约而题。
▲湖心亭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中心的小岛上,又叫振鹭亭,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万历年间重建改称湖心亭。
古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很多文人在羁旅途中或者与他人道别的时候,
都喜欢在古亭抒发情感,
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
李白的《菩萨蛮》中写道: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古亭从一种实用性的建筑被诗人赋予了悲伤色彩,后来成为了一种表达伤感的象征性建筑。
古亭的造型丰富,玲珑多姿,
又多建在风景胜地和园林之中,
因而还具有“临观之美”。
所谓“无亭不成园”,“无亭不成景”,
用古亭来点缀园林景观,
每每令人为之惊叹。
人们运用各种艺术手段,
把主观的情绪融入到筑亭造景之中,
创造出借景生情的艺术情境。
古亭不仅在空间形象上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意境创造上更是臻于完美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