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三国第一人物”管幼安

时间:2024-07-31访问:6来源:历史铺

“三国第一人物”这个说法,恐怕会大招非议。但这也不是我的说法,这几天读钱穆先生的《中国史学名著》,讲到《三国志》时,曾经提起前人有些评论。(书中还有一说法是“三国三大人物”,分别是曹操、诸葛亮、鲁肃。)但我以为,从某种角度上说,称管宁为“三国第一人物”,并不算过份。以前读《资治通鉴》,见管宁避难辽东,所居之处,旬月而成邑,当时我的激动真是难以言表。三国时代,英雄人物,强权人物,贤人志士,可以说是多如牛毛,但有几个能使老百姓真心实意地团结到他身边?大部分是靠强权法令,最次者是掳掠,能够安民,就是很不容易了。可是管宁一介匹夫,并不曾发号施令,百姓就往他身边靠拢,这种人性光辉,能不让千载之下的我辈由衷激动吗?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远祖是春秋时代的贤相管仲。他身高八尺,和诸葛亮一般高,也是长了一副好须眉,相貌不错。管宁家里很穷,而且他十六岁时就死了父亲,亲戚朋友可怜同情他,赠送了许多财物让他葬父,可是管宁一文不取,只凭借自己的真实财力安葬了父亲,对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来说,这是很难得的品质了。管宁好学,结交了几个后来很著名的学友,一个叫华歆,一个叫邴原,三个人很要好,又很出色,所以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为一条龙,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他们最尊敬的大学者是当时著名的陈仲弓,陈仲弓的学识行为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但是,龙头华歆和龙尾管宁之间,曾发生过一件著名的绝交事件,后人称之为“管宁割席”,这是出于《世说新语》记载。当时,他们求学的时候,常常是一边读书,一边劳动,正是所谓的知行合一,并不是一味的书呆子。有一天,华歆管宁两个,在园中锄菜,说来也巧了,菜地里头竟有一块前人埋藏的黄金,锄着锄着,黄金就被管宁的锄头翻腾出来了。金子谁不喜欢呀!但是华歆管宁他们平时读书养性,就是要摒出人性中的贪念,见了意外的财物不能动心,平时也以此相标榜。所以这时候,管宁见了黄金,就把它当做了砖石土块对待,用锄头一拨就扔到一边了。华歆在后边锄,过了一刻也见了,明知道这东西不该拿,但心里头不忍,还是拿起来看了看才扔掉。这件事说明,华歆的修为和管宁比要差着一截。过了几天,两人正在屋里读书,外头的街上有达官贵人经过,乘着华丽的车马,敲锣打鼓的,很热闹。管宁还是和没听见一样,继续认真读他的书。华歆却坐不住了,跑到门口观看,对这达官的威仪艳羡不已。车马过去之后,华歆回到屋里,管宁却拿了一把刀子,将两人同坐的席子从中间割开,说:“你呀,不配再做我的朋友啦!”后世的所谓割袍断义,划地绝交,大约就是从这里来的。不过让我说,管宁的割席,毋宁说是绝交,不如说是劝诫,希望华歆不要改了初衷。(不过我们读《华歆传》,发现后来做大官的华歆,生活一直是很俭朴的,他除了勇于出仕,不讲节操之外,其它方面的美德还是不少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