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31访问:4来源:历史铺
《三国演义》问世以后不久,就出现了"士君子之好事者,争相誊录"(庸愚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序》)的盛况。嘉靖元年(1522年),出现了最早的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此后,各种各样的刻本层出不穷,历数百年而不衰,直到今天,我们知道的明代刻本还有二十多种,清代刻本还有七十多种。可以说,《三国》版本之多,在古代小说中是无与伦比的。在这么多的《三国》版本中,有哪些是比较重要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将众多的版本加以分类。从版本形态的角度来看,《三国演义》的版本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三个系统:1.《三国志通俗演义》系统。除了上面提到的嘉靖元年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嘉靖元年本")之外,还包括万历十九年(1591年)金陵周曰校刊本《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周曰校本")和夏振宇刊本《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传通俗演义》(简称"夏振宇本")等等。2.《三国志传》系统。包括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建阳叶逢春刊本《三国志传》(简称"叶逢春本")、万历二十年(1592年)余象斗刊本《新刻按鉴全像批评三国志传》(简称"余象斗本")、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联辉堂刊本《新锲京本校正通俗演义按鉴三国志传》(简称"联辉堂本")、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杨春元刊本《重刻京本通俗演义按鉴三国志传》(简称"杨春元本")、《新刻汤学士校正古本按鉴演义全像通俗三国志传》(简称"汤宾尹本")等等。3.毛宗岗父子评改本《三国志演义》(简称"毛本")系统。毛本原名《四大奇书第一种》,后来又被称为《第一才子书》。现存的七十多种清代《三国》刻本,绝大部分属于毛本系统。此外,还有几种处于过渡形态的版本,最有代表性的是《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简称"李卓吾评本")。它来源于"周曰校本"或"夏振宇本",又是毛本的版本基础。在分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说,《三国演义》最重要的版本有:"嘉靖元年本"、"周曰校本"、"夏振宇本"、"三国志传"、"李卓吾评本"、"毛本"。五四以后,新式的标点排印本逐渐出现。建国以来,最流行的版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本。它以毛本为基础,删去毛氏的评语,纠正了其中的一些错误,并加上少量注释,成为一个较好的通行本。但是,由于受过去的研究水平的限制,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本中仍然存在着很多"技术性错误",包括人物错误、地理错误、职官错误、历法错误和其它类型的错误。尽管如此,它迄今仍是发行量最大的版本。自八十年代以来,很多出版社都出版了《三国演义》排印本。不过,真正经过认真整理,具有学术价值的版本只是一部分。读者不妨注意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