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31访问:6来源:历史铺
前言:诸葛亮,一个因为《三国演义》而被神化的历史人物,一直被认为是智慧的化身和代名词,时至今日仍然家喻户晓……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就像历史上被神化的姜子牙、老子等人一样,诸葛亮的神化也非空穴来风、凭空捏造,那历史上的诸葛亮究竟如何?此文便试图以正史《三国志》为基础的角度,再次以比较全面的角度审视这个历史的传奇人物……
★生平概要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东汉末战乱时代,隐居躬耕于隆中,探讨治国用兵之道,在“隆中对”中为当时寄寓荆州的刘备筹划复兴汉室大业的战略。在曹操南下击败刘备的危难之际,出使吴从而促成了联吴抗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任蜀国丞相,在刘备亡后,主持蜀国政治军事,指挥攻魏战争,五次北伐,未能成功,在最后一次北伐中,与司马懿对峙百日,最终因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军中。留有文集24篇,10.4万余字,今多已亡佚。
★主要功绩
外交功绩——极力促使联吴抗曹,奠定三分天下的基础早在隐居期间,孔明就对时局有清醒的认识,所以在刘备“凡三往,乃见”后,便推出了先不可与实力雄厚的曹操正面争锋,而应联合孙吴,取荆州益州的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然时事多变,曹操大军南下,刘备“至宛乃闻之”,遂率众撤退,过襄阳时,亮劝主攻刘琮得荆州,但备不忍,又因刘备不忍弃民快行,结果被曹操精骑追上,大败于当阳长坂。危难时刻,孔明出使孙吴,智激并用明晰的分析彻底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为促成联吴抗曹之势起了重要的作用。当时的孙权虽说有决心抗曹,但仍是有顾虑的,毕竟曹操的确势大,而“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仪”,所以在亮的智激和明晰的说服下,才会“大悦”而随即派兵抗曹。对于刘备一方来说则更是福音,毕竟此时刚刚大败不久,如果不能联合东吴,则必亡无疑,而孙吴能否联手这个败弱的同盟军,外交便是关键。诸葛亮用自己机智的外交头脑,不仅实现了计划的战略构想,更实现了孙刘两家的双赢局面(准确的说对于刘备一方赢得的更多)。当然,其间也不能忽视鲁肃的作用,要没有鲁肃,亮也不会有如此大的发挥机会和空间。
历史功绩——平定南蛮叛乱公元223年,南中豪强利用秦汉以来就长期积累的民族矛盾,发动武装叛乱,益州郡雍闿杀太守正昂,又缚送继任太守张裔到东吴,换取孙权的支持,孙权便任命雍闿为永昌太守,互为声援。雍闿又诱永昌郡人孟获,使之煽动各族群众叛蜀。接着,叟族首领高定元,牂牁郡朱褒等人也相继响应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