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二难选择——《三国演义》的妇女观评析

时间:2024-07-31访问:12来源:历史铺

《三国演义》中有关女性的描述,反映出作者对女性的文化价值与意义的认识过程中存在着两难心理,使作者时时面临着两难选择。作为历史小说,作者不可能把矛盾心态和两难选择表现于二难推理中,而只能借助一个个生动逼真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有时,作者情之所至,不免站出来直抒胸臆。然而,此时此地,彼时彼景,是倾向于此,还是倾向于彼,作者却始终徘徊不定,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一人与非人的选择《三国演义》的作者从未表述和流露出女人非人的意思。虽然作者不止一次地对女性使用了最不恭敬的词语,但也从未否定女性所具有的特征和意义。只有在女性进入历史文化的范畴之后,在女性成为文化行为者之时,作者才处于女性是人还是非人的二难选择中。作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了众多女性个体作为文化载体和文化行为者的七情六欲,承认女性所具有的“情”。其中喜如甘夫人得子,吴太夫人得婿;怒如孙夫人叱徐盛、丁奉,骂陈武、潘璋;哀如伏皇后捐躯、董贵妃丧生;惧如吕布妻严氏、袁绍妻刘氏;另如糜夫人爱子、刘夫人杀妾、李春香出首主人,马邈妻李氏死节……都反映了女性自身的情。尽管作者对女性形象表现出来的“情”或肯定,或否定,或褒或贬,态度不一,但毕竟表明作者承认女性与生具有的“人情”即“七情”,以及对作为文化载体的女性的肯定。当然,对女性的情感表现作者的态度是不同的。对糜夫人投井、孙夫人跳江,作者是肯定和赞扬的,她们的行动虽有全忠守节之意,却也充满爱子恋夫之情。但由于受传统的妇女观的影响,作者对女性的情感表现基本上持否定态度。王允夜闻貂蝉叹息声,厉声斥道:“贱妾将有私情耶?”这句问话看似平淡,实则是封建社会男女意识的反映。毛后被曹睿赐死,只不过是多了一句“陛下游北园欢乐否”的问候语。作为皇后,问皇帝游玩是否快乐,于情于理皆无可指责,可是毛后却因此而被赐死。原来,毛后的关切之情实际上充满了对郭夫人不便明言的嫉恨之意。正是因此,曹睿要杀她,郭夫人要恨她,演义的作者也不能原谅和同情她。那些有情感个性的女性,再一次受到了不许有“私情”的黄牌警告。貂蝉、毛后的情感表现,作者虽不赞成,但尚能容忍。对那些背离封建伦理道德的情感表现,如对刘氏袁绍宠妾、郭汜妻妒。妒,在传统妇女观看来被列为“七出”之一。演义的作者接受了这种传统观念,不问青红皂白,对女性表现出来的“妒”深恶痛绝。刘氏出于嫉妒心理杀害她的同类,髡发、刺面、毁尸,残忍至极,作者“其恶如此”之概,不是无由而发。而郭汜妻之妒似又当别论,郭汜妻是受了杨彪妻的挑拨,且是听说郭汜与李傕妻有染之后,才出于一个女性维护自身利益的本能,设计保护自己和丈夫。这是正当的行动,是合情合理的情感表现。然而,受传统妇女观的影响,作者视女性类似的行动为妒忌,否定了女性正当合理的、自然而然的情感要求和情感表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