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奇才 狂士 诤臣——论《三国演义》中庞统形象审美特色

时间:2024-07-31访问:14来源:历史铺

内容摘要:在《三国演义》众多文臣武将和如云强手中,庞统可谓独具特色的一位。庞统在作品中存在时间不长,所占篇幅不多,生卒短暂。然而却以其曲折的生平、独特的个性、奇绝的才智、辉煌的人生而给读者留下了回味无穷的意趣。庞统是个难得的奇才、刚正的狂士、豁达的诤臣。(一)难得的奇才庞统形象的审美意趣,首先源于其性格中奇的特征。奇者:一曰罕见,二曰杰出、超凡。本文称庞统为奇才,二者兼而有之。庞统的奇才大智享誉荆襄,盛传江东。孙权早闻大名,周瑜多用其计;刘备久闻芳名,孔明深服其智;鲁肃称其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然而却遭遇坎坷。或埋没于襄阳,或屈沉于江东;或遭孙权冷落,或受刘备屈待;甚而公瑾屡用其谋,竟未授其职;为东吴建奇功,却不被吴主所认可。庞统之屈可谓奇也。正是庞统之奇才被屈待构成了其独特的审美意趣。1.名士交口赞奇才称庞统为奇才,首先在于庞统颇得当时天下名士贤才的赞赏,盛名布于海内。刘备为躲避蔡氏兄妹所谋杀身之祸,马跃檀溪,逃难至南漳水镜先生庄上,水镜指点道:“天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见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73年12月第3版308页)小说作者在此通过著名隐士司马德操之口将庞统作为天下奇才推荐给刘备。庞统不仅享誉襄,而且名播江东。据小说介绍,庞统因避难寓居江东期间,周瑜通过鲁肃多次请教庞统,并多用其谋。鲁肃因深知庞统之大智奇才,在刚继任督都之职时,就向孙权举荐了庞统。肃称统:“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关于孙吴;往日公谨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同上488页)可见,庞统之奇才大略深得当时天下名士赞赏推崇。孙权以貌相人,以偏爱取才而冷落庞统。鲁肃深感惋惜,称赞关安慰庞统道:“公抱匡济之才,何往而不利?”(同上489页)当肃得知统欲投刘备时,支持并嘱咐道:“无使孙、刘互伐,同力破曹。”统答曰:“此某平生之素志。”(同上)可见统之见解高远,枢机超凡。倘孙、刘长期联盟,同力破曹,便会无往而不胜。可惜孙刘两方众多文臣武将持此见解者仅鲁肃、庞统、孔明等寥寥数人。甚至连被称为世之枭雄的刘备也能认识到孙刘联明的极端重要性。否则,岂有夷陵之败?乃至孙刘两大集团最终被魏方所灭?象庞统这样才智过人,机谋深远之士也被孙权所冷待,只能证明孙权也是一个目不识珠之辈。三国之争从根本上讲是人才之争。在小说中作者对庞统之才极为赏识推崇,对其才智被埋没,被屈待深感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