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论赤壁文物

时间:2024-07-31访问:9来源:历史铺

出土文物是论证古战场赤壁遗址所在地的最好证据。断言蒲圻(赤壁市)赤壁是真正的三国赤壁之战的战场,是有文物依据的。在赤壁山周围出土的“赤壁之战”文物达二千余件,数目最多的要算镞(箭头),其它如刀、戈、剑、戟、斧、钺、枪等,此外还有大量东汉的陶器、铜镜,也有春秋至战国的铜戈、盆、鉴、壶等物,尤其是出土了三国东吴的铜币:“大泉当千”、“大泉五百”、“大泉当百”和东汉“五铢钱”、“剪轮五铢钱”。如此众多的文物是论证赤壁之战遗址在蒲圻(赤壁市)赤壁的毋庸置疑的有力证据。血染战地遗箭镞赤壁是一块血染的战地,孙刘联军与曹军初遇于赤壁。时曹操大军从大江之中欲强行攻占赤壁矶头孙刘联军的阵地,两军开始都是使用弓箭,至今留下的箭镞确实甚多。1972年初,我和蒲圻县文教局副局长胡忠诚、文化馆文物干部王怀荣一起到赤壁清理出土文物,武侯宫的道人范诚修领着我爬进那阴暗、潮湿的神龛底下,找到了几百件铁镞。范道人说,时值“文革”,为了防止散失,不得不将这些珍贵的文物放在神龛底下。这批铁镞有些系省博物馆王善才先生1958年在赤壁矶头发现的,多数是范道人在赤壁山、南屏山捡到的。1974年春,一次雨后,我在赤壁山泥土中发现一具石斧、几枚石镞,还有陶网坠、纺轮等文物,这是属于西周遗址的一些文物,它证实了很古以前,赤壁一带就有了人类居住。这几件文物均保存在赤壁文管处。1975年夏,我在赤壁山和南屏山共找到3枚铜镞。在赤壁山望江亭西的坳地附近(人们传说这个坳地叫观战坳),找到一枚三棱形铜镞,在南屏山找到一枚三棱形和一枚镂孔铜镞,都很精致。这几件铜镞虽说延用的时间特别长,可追溯到东周和西汉,但不能排除在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中仍在作为兵器使用。1974年至1975年,我经手赠送了10件箭镞给洪湖博物馆,5枚铁镞、两件铁刀给襄樊隆中文物陈列馆。这一时期,有一天,范诚修道人还在赤壁江边泥土中挖出了一篼圆铁砣和一些秃头铁镞,根据其锈蚀程度看,似乎很早,与赤壁之战有无关系,尚不得而知。每发现一些箭镞,赤壁当地老人都津津乐道地讲草船借箭故事,今嘉鱼县有“取箭所”,传为诸葛亮草船借箭后,周瑜派兵搬运箭捆之处。“草船借箭”故事并不是罗贯中杜撰的,根据《三国志》记载,确有其事。但乘坐的不是草船,借箭的时间也是赤壁之战后的建安十八年(213),当事人也并非羽扇纶巾、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而是东吴的雄主孙权。《三国志•吴主传》载:“十八年正月,曹公(曹操)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魏略》曰:“权乘大舰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曹操平白丢了十多万支利箭,这一气非同小可,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三国志•吴书•注引〈吴历〉》)罗贯中对孙权借箭事进行了艺术处理和加工,把这件事记在诸葛亮的帐上,使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更富有传奇色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