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定都面面观
时间:2024-07-31访问:12来源:历史铺
定都可置中,或偏处边陲。不论首都置中或略偏前线,两种态度都有人批评:置中内地曾被苏明允认为无能,讥其偏安而无为;定都前线则形同天子守边,战争风险极高。三国时刘备定都成都,由于四川本为盆地,周围有高山,中央有平原,历来立国于蜀,鲜少积极向外,因此屡屡被批评为无能的偏安之都。但是定都边疆也非好事,曹魏原都许昌,在关羽围攻襄樊时,居然造成「威震华夏」,此因许昌距离边境太近而有骚动或响应之情事(梁、郏及陆浑位于司隶及豫州),让曹操一度曾有迁都的想法,如果首都并非离敌太近的话,大可不必理会被敌袭击的可能。东吴原都武昌,地处荆州,西有从长江顺流而来,离蜀太近;北有汉水迎面接邻襄樊,离魏太近。若是蜀或魏发动攻吴,武昌正临首当其冲,首都最不好发生战事,或许随后迁建业,亦是基于军事及安全的考虑。因此蜀都设置于成都,正合于中枢之义,并无不妥,不论就军事或就政治等,成都至今仍为四川中心。若说眼光狭小,则为多心,因为天下熙攘,纷乱未平,刘备及刘禅尚未掌握中原或江东,硬把未控制或没取得的地域加入考虑,而得出蜀汉应定都汉中(偏魏)或永安(偏吴)等,等于是操之过急。因为「鹿死谁手,尚未定也」,太多变化的不确性,焉知江山事事皆如预料?若以此非议,不如定都原先两汉的关中长安或洛阳,眼光既远,又无偏安之讥,军事有理,政治正确,至于关中是否为蜀汉所能控制,那就另当别论。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遥领不实的动作,还不如落袋为安以稳重脚步就现况来考量。把首都放在边疆,从军事的另类角度,反倒是留给敌人作为进攻的目标。一但首都被破,就算侥幸迁都得逞,元气重伤后大势已去,因为自嚗敌前本属不智之举。诚然军力强盛之时,不论首都在中央或在边陲,皆不虞被攻之虑,或以首都拥有重兵,反倒有威胁邻国,高姿态的武吓恫恐之势。但是首都置边就是拉近外敌入侵的距离,起码比置中内地更易受敌。若以军事考量,传统上以地理凭险可守的考量,如关中的洛阳及长安等,郑樵曾归纳历朝定都心得:「建邦设都,皆凭险阻。山川者,天下之险阻也;城池者,人之险阻也。城池必以山川为固。」不过秦观则不以为然,强调「以兵为险」,是以众建兵而少依险,故北宋以汴京为首都。虽然「魏地四平,诸侯辐凑,无名川大山之限」,容易被一马平川而被直捣心脏,而且恰如钱宾四所评弊:「尤使宋室处一极不利的形势下,藩篱尽撤,本根无备。」范仲淹曾以:「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及韩琦所主张的「备河北」、「营洛邑」,几乎都认为汴京靠敌太近,不如洛阳有险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