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谈《三国志演义》中的正统观念问题

时间:2024-07-31访问:6来源:历史铺

近几年来,报纸杂志上发表了不少介绍和分析《三国志演义》的文章。这些文章都肯定《三国志演义》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有人民性的作品。这个结论是对的;然而有些作者对这个结论所提出的理由和根据,却还大可商榷。有不少人认为,《三国志演义》里面所表现出来的正统观念是有“人民性”、有“爱国主义”的。这正是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而且,这也正代表了目前流行于古典文学研究界的一种比较普遍的错误倾向。下面,我打算对这种看法进行一些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初步意见。(一)我们可以先接触这样的问题:《三国志演义》里的正统观念表现在那些地方?它们在书里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可以肯定地说,《三国志演义》里面,在不少场合下,表现了正统观念。虽然它的作者声称,这部书是根据晋代陈寿的《三国志》写成的,然而他却摒弃了陈寿的尊曹抑刘的立场,而代之以尊刘抑曹的立场。《三国志演义》的作者非常强调刘备属于汉朝刘姓皇帝的血统,不厌其烦地处处加以点明。在书里,刘备方面的人物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到这一点,用以抬高自己“主公”的身份,进而扩大影响,争取地位。吕布请刘备饮酒的时候,说了一句:“贤弟不必推让。”张飞听了,便嗔目大叱说:“我哥哥是金枝玉叶,你是何等人,敢称我哥哥为贤弟!”刘琦死后,鲁肃借吊丧之名,来讨荆州。诸葛亮用这样一番话来应付:“子敬好不通理!直须待人开口!自我高皇帝斩蛇起义,开基立业,传至于今;不幸奸雄并起,各据一方;少不得天道好还,复归正统。我主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今皇上之叔,岂不可分茅裂土?况刘景升乃我主之兄也,弟承兄业,有何不顺?汝主乃钱塘小吏之子,素无功德于朝廷;今倚势力,占据六郡八十一州,尚自贪心不足,而欲并吞汉土。刘氏天下,我主姓刘倒无分,汝主姓孙反要强争?”结果“一席话,说得鲁子敬缄口无言”。明明是东吴视为无理的事,偏变成了有理的事。刘备的血统在这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孙夫人随刘备逃回荆州,半路上被迫兵赶上,她带着傲然的神色对徐奉、丁盛说:“玄德乃大汉皇叔,是我丈夫。”她用这个来表明自己的逃走是名正言顺的。张松路过荆州时,庞统对他说:“吾主汉朝皇叔,反不能占据州郡;其他皆汉之蟊贼,却都恃强侵占地土;惟智者不平焉。”诸葛瑾到荆州索讨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时,关羽说:“荆州本大汉疆土,岂得妄以尺寸与人?”言下之意是,大汉疆土,只有姓刘的可以占领。刘备得到汉中以后,诸葛亮、法正等人劝他即皇帝位,继而又劝他暂为汉中王,刘备再三不肯,张飞便大叫说:“异姓之人,皆欲为君。何况哥哥乃汉朝宗派!莫说汉中王,就称皇帝,有何不可!”汉朝宗派,这正是称帝的一个重要根据。曹丕自立为大魏皇帝以后,诸葛亮、许靖、谯周认为“天下不可一日无君”,欲尊刘备为帝,“以继汉统”。诸葛亮振振有词地对刘备说:“曹丕篡汉自立,主人乃汉室苗裔,理合继统以延汉祀。”刘备死后,东吴派张温入川答礼的时候,蜀汉方面的秦宓和张温互相问难。张温问:“天有姓乎?”秦宓说:“岂得无姓!”张温又问:“何姓?”秦宓回答:“姓刘。”张温讲一步问:“何以知之?”秦宓回答说:“天子姓刘,以故知之。”结果,张温无话可说。由于刘禅在做皇帝,因而连天都跟着他姓刘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