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从《三国演义》看刘备

时间:2024-07-31访问:13来源:历史铺

刘备,字玄德,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蜀汉昭烈皇帝也。习凿齿在其所作《汉晋春秋》中赞刘备道:“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愈明,势逼事威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败,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演义中开篇便有对其如此之描写:“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好生一副帝王相!备自二十八岁投军,六十三岁驾崩,历时三十五年,以其出色的个人魅力,铸就了其在中国历史上独特地位,被人民所称颂!然近年来,不少读者、学者所言所论称刘备“虚伪”、“懦弱”、“无能”之说渐盛,笔者且以演义为据,抒以己见,以求明其正身,若有不足,望以斧正!一备世居涿县,虽“家贫,贩履织席为业”,然其幼怀大志,矢志不移。演义中称:“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万余丈,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闻此言,曰:‘此儿非常人也。’”汉末黄巾起,备与关、张桃园结义,共谋大业。然创业之艰人皆共知,破黄巾后仅得一县令耳。便是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之际其仅为公孙麾下一卒,立人身后矣。呜呼!其异日堂堂之天子,蜀汉即位者,乃立公孙瓒背后一县令耳!英雄岂易量哉!却不知此人乃惊天动地之人?而此一人又有背后之两人,又是惊天动地之人。英雄不得志时,往往居人背后,俗眼不能识,直待其惊天动地,而后叹前者立人背后之日,交臂失之,孰知其后冷笑之意,固早视十八路诸侯如草芥矣!遥想昔日,刘关张三人结义。力求“同心协力,救困扶威,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如此之抱负,又有几人与之相论乎?叹“髀里肉生”,何等感慨?“备若有基业,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又是何等英雄之叹?“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如此穷戚不丧志之英雄主义,不正是成功者之前兆乎?二历稽载籍,凡欲成大事者,必以民为先,以仁为本。封建社会发展,至汉末以来,渐成高门士族。汉末“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之袁氏,“四世清德,海内所瞻”之杨氏,便是如此豪门大族。然备不过破落贵族出身,便是比宦家之后曹操,孙权等也更显卑鄙。故屡为骂之“村夫”、“小儿”。然备自小长于民众间,坚信“惟贤惟德,可以服人”之理。其为安喜尉,“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其在新野,百姓赞其道:“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后曹操来犯,数十万民众随其左右,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黄河,两岸哭声不绝,刘备于船上望见,大恸曰:“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欲投江死,左右急救之。于后曹军渐近,众将劝其“暂弃百姓,先行为上。”刘备亦不许,谓众人言:“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观董卓“常引军出城,行到阳城地方,时当二月,村民社赛,男女皆集。卓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掠妇女财物装载车上,悬头千余颗于车下,连轸还都。扬称杀贼大胜而回。于城门下焚烧人头,以妇女财物分散众军”。李、郭之乱,尽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前赴长安。“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淫人妻女,夺人粮草,啼哭之声,震天动地”。然备入蜀,“扶老携幼,满路瞻望焚,香里礼拜”。故后司马懿谓其二子曰:“刘备之成帝业者,乃以民为本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