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31访问:16来源:历史铺
诸葛亮七擒孟获是《三国演义》中第八十七回到九十回的精彩章节。可是最近重读三国,却发现七擒孟获不但不能让南国军民对蜀国心服口服,反而会更加激发起南国军民对蜀国的仇恨。所以七擒孟获不但不应该受到歌颂赞美,反而应该受到批判谴责,并应该让所有的政治家引以为戒。
南王孟获与蜀国守疆军人雍闿、高定、朱褒合谋造反,已经占据了三城,并正在围攻第四座城市,这时诸葛亮亲率五十万大军去平乱。诸葛亮果然厉害,先用反间计让雍高互斗,杀了雍闿,降了高定,然后又让高定去杀了朱褒,一举轻松夺回了三座城市并彻底瓦解了国内的叛军。到此为止,可以说诸葛亮已经用最小的代价胜利完成了平叛的任务,一来孟获之所以来犯,是因为有了国内守疆军人的配合,二是此刻孟获和他的军队已经撤离蜀国退回南国,也不再继续构成对蜀国的威胁。当然,诸葛亮为了消除后顾之忧,决定再给孟获一个教训,继续出蜀进军、追杀孟获也完全可以理解。
诸葛亮再展雄威,只一战便杀死了金环三结洞主,活捉了孟获和另外两个洞主董荼和阿会喃。诸葛亮出境追杀孟获,并不是为了侵占孟获等南方小国的土地,而是为了保卫蜀国南部的安全,也就是说,只要孟获等不来侵犯蜀国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本着“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的原则,将领头造反的孟获处决以示警戒,将其余跟随造反的元帅酋长官兵释放以示仁爱,就已经完全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了。正如诸葛亮在释放那些官兵时所说的那样,“汝等皆是好百姓,不幸被孟获所拘。今受惊吓,吾想汝等父母兄弟妻子必倚门而望;若知阵败,定然割肚牵肠,眼中流血。吾今尽放汝等回去,以安各人父母兄弟妻子之心。”我想,一旦战争爆发,不但阵败方的亲人会如此痛苦,即便阵胜方的亲人同样也会担惊受怕。诸葛亮既然明白这个道理,理当尽可能减少战争的爆发。
在当时,平息南方战争最好的办法就是杀死孟获,然后班师回朝。因为当时有野心侵犯蜀国的并不是所有南疆小国的愿望,而只是孟获个人的野心,其他的洞主酋长等均是被他胁迫而来,只要杀死孟获,对蜀国的威胁自然瓦解。可是诸葛亮为了呈一己之能,拒绝部下的劝阻,只为降服孟获这一个极端分子之心,完全不顾双方将士的性命,不惜放孟获回去重摆战场,与孟获玩一场猫捉老鼠的杀人游戏,实在愚不可及、罪无可恕!
诸葛亮出兵原本是保家卫国的正义之师,可是当孟获第一次被俘之后,已经远离蜀国国境的地方,诸葛亮要想再次擒拿孟获,就必须深入邻国的纵深地带,而且只为了追拿一个罪犯就率领几十万大军深入邻国境内,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侵略,也就是由正义之师变成了罪恶之师。正如书中写的那样,孟获在第一次被俘时即反驳诸葛亮:“吾世居此处,汝等无礼,侵我土地,何为反耶?”诸葛亮被驳得哑口无言,只好将话题转移,问孟获是否心服,孟获当然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