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诸葛亮的选择

时间:2024-07-31访问:13来源:历史铺

如果你是诸葛亮,在刘备、曹操、孙权三人当中,你会选择辅谁?也许大多数维持原有选择选刘备,也会有很多人选曹操,但我肯定,选孙权的人一定不多——呵呵,我来投孙权一票。选择曹操的人也许会说:统一是大的趋势,我们向来以此为重,分裂当然是逆天而动,而在三国各路英雄中,在诸葛亮即将出山之前,谁最有实力最有希望统一全国呢?当然是曹老丞相。此后的司马氏就是以曹魏的基础打下了天下。假如赤壁大战曹操胜利的话,那么早几十年统一中国就可能实现了。所以,为了统一大计,还是让诸葛亮投到曹操麾下比较好。可是,真的好吗?不错,曹操是最有希望统一全国的,也确实是因为赤壁之战而元气大伤,此后便失去了定天下的必胜力量,就算再怎么恢复,短时间内要灭掉势正盛的刘备孙权二人怕还是力有未逮。但如果诸葛亮真的就辅佐了曹操,曹操就能避免了赤壁大战的惨败?未必。曹操的惨败有人认为是他手下谋士无能,再加上败后曹操又有“若郭嘉还在我不会失败”这样的慨叹,因此好像曹操手下的谋士们一个个都灰溜溜的。其实不然。排除留守的荀彧,在曹操不费吹灰之力拿下荆州时贾诩就劝曹操不要急着打仗而要先安抚心众,荆州安定了,江东人心必乱,可有不战而屈人之兵效果。而曹操英明了一世,却糊涂在这个关键时候,说他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也好,说他是胸有成竹信心十足也好,总之,贾诩的话是白说了。也罢也罢,打就打了,八十万人了,想打败也非那么容易。当他们把刘备打跑之后,程昱又准确的预言了孙刘联盟(三国志中的记载),而在演义中也描写了程昱、荀攸共劝曹操注意风向的事,但曹操都没听进去,这些话又打了水漂。想来,就是此时深受曹操信任倚重并且尚未和曹操闹翻的荀彧在此,曹操也还是听不进去——就算诸葛亮在此又能怎么样呢?因为,曹操——不听。这简直有天意的意思了,不然平时还是很能听谋士们的话的曹操何以在这时九条牛般的不肯听劝……至于他哀叹郭嘉的话则是说给众谋士听的,为的是刺激刺激他们,并不是他真的觉得他们不中用,不然留着这些“食客”饭桶干什么呢?换句话说,假如郭嘉没死,那么他又要哀叹郭嘉的前任——戏志才了。这些谋士也真冤枉,没准心里想:当初也不知道是谁认准了就是不听我们的劝告……话说回来,孙刘那边没有诸葛亮就不能胜利吗?也不是。诸葛亮虽然是促成孙刘联盟的主力军,但是应该说孙权那边的鲁肃、周瑜都有此认识,而孙权本人似乎也是倾向于此的——看他对主和派谋士的失望就能看出一二,他绝不甘心就那么认输,但自己面对曹操又着实不行,因此要是能拉个同伴的话情况会好的多……谁呢?想来,他的选择也只有刘备,当时刘备被曹操追的好不辛苦,而且离着东吴还是很近的,孙刘联盟势在必得。看三国志中这段时间诸葛亮干的事情其实也没多少,就是去见了孙权一面,绝不是像演义中那样又是激周郎,又是说孙权,还草船借箭……呵呵,有点跑题。那么,写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明,就算是诸葛亮帮助曹操,也不会加快统一天下的步伐。再者,曹操为人疑心很重啊,像刘备给诸葛亮那样的权力在曹操手下只怕是得不到的吧。看看诸葛亮在蜀国那边受到的待遇,尤其是后期简直就有无冕之王的意思了,换了曹操是刘备的话,决不会如此。然而这样就限制了诸葛亮才能的发挥,岂不可惜?还有,诸葛亮是忠于汉朝的,不是说他投刘备其中就有这个原因在内吗?而曹操呢,“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后来当他要称魏公魏王时,他手下很多年的一些人都站起来反对了,结局当然是谁反对就叫谁灭亡。所以,诸葛亮要是投奔曹操,最好先解决一下他的立场问题,要么改变观点认为汉朝气数已尽,要么就别投,不然早晚还是要走荀彧等人的后路。因此,要是让我替他选的话,绝不选曹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