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随军粮草问题汇总
时间:2024-07-31访问:4来源:历史铺
----所有史料均来自资治通鉴,不过我和三国之对比了一下基本吻合。----首先来看晋军此次攻蜀的军粮可以支持多久,我们可以以诸葛和姜维进攻魏国因为军粮不济而退的情况来进行分析,以下情况均为纯粹因为军粮不济的问题而退兵。一共有三次:----第一次:----“太和元年丁未,公元二二七年十二月,亮引兵出散关,围陈仓,陈仓已有备,亮不能克。昼夜相攻拒二十馀日,帝召张郃于方城,使击亮。郃知亮深入无谷,屈指计曰:“比臣到,亮已走矣。”郃晨夜进道,未至,亮粮尽,引去。”因为是冬天,野无可资,此次军粮只可供1个月。----第二次:***这一次就是下邽割麦的战役***----“太和五年辛亥,公元二三一年二月,亮帅诸军入寇,围祁山,以木牛运。三月亮分兵留攻祁山,自逆懿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邽之东。六月,亮以粮尽退军。”此次因为一方面改进了运输工具,另一方面三月正是麦子成熟的季节,诸葛得到补充,从二月初算到六月底,最多支持了5个月。----第三次:----“嘉平五年癸酉,公元二五三年四月,汉姜维将数万人出石营,围狄道。五月,姜维粮尽,退还。”此次从四月初算到五月底,顶多支持了2个月。----另有一例可以支持粮草供应困难的说法:----“青龙二年甲寅,公元二三四年二月,亮悉大众十万由斜谷入寇,四月,诸葛亮至郿,军于渭水之南。亮以前者数出,皆以运粮不继,使己志不伸,乃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诸葛这次又是二月出兵,三月麦熟时应该是在当地得到了一些补充。从上面第二个例子看,因为诸葛至少也得有10天的粮草准备退兵只用吧?所以退兵时肯定是有余粮的,所以不打算退兵的话,省着点用,诸葛应该可以挺到6月底。四月开始屯田,最快7月可能稻熟,和这里分析的情况吻合。从上面四个例子可以看出,蜀军如果没有在当地获得补充的话,只能支持1个半月多的粮草,就只有退兵了。三月份在当地收获一次麦子后,则可以支持到7月初。诸葛和姜维的前线军队人数很多史料都有一致的说法:5万人左右。这里我就不再应用史料说明了。可见通过秦岭运粮,凭蜀军的运力,正常的情况是所运之粮够5万人2个月作战所需。----第二次的作战的下邽不过是双方主力对峙的地方而已。割麦的行动不只限于这一处。----“三月亮分兵留攻祁山,自逆懿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邽之东。”----首先诸葛亮的这次进军,本身就是分二路军马,一路留下来攻击祁山,自己率主力在下邽牵制司马懿的主力部队。并且随后击败了主动进攻的郭淮、费曜等,使得司马懿不敢继续前进解祁山之围,而且也不敢分兵四处出击,只是和诸葛亮对峙在下邽。诸葛亮这时候营寨已经巩固,从下邽到祁山着大片地域都处于控制之中,主力部队和围攻祁山的部队完全有能力派出小股部队若干,胁迫当地百姓割取田里的麦子,100人的军队足以控制1000人以上的百姓干活了。只要付给一定的劳务(不用太多,古时候征发劳役全部都是免费的,老百姓给官府干活没有工钱,只有一口口粮而已),完全有能力在较大范围内割取麦子。而且,三国时的军队,尤其是曹操的军队,其兵士均来自军籍户,这些人平时是要屯田的,所以在野外必定有军队平时开垦的麦田,这部分田的麦收,本来就不属于当地百姓,所以诸葛割取麦子,并不会对当地百姓造成过分的痛苦,当然,百姓的田肯定也是能割得都割了,毕竟是两国开战,不可能太理想化。诸葛亮此次北伐,其所驻军的时间是空前的,达到了至少4个月(实际有5个月)的时间,而正常时只不过最多挺2个月而已(其实根本不可能挺到2个月),完全超过了从秦岭运粮的能力,应该是超过有一倍。所以如果诸葛亮象晋书所说,没有得到或者只得到很少一部分麦子,那就只能说诸葛每天都让他的士兵只吃平时定量一半的粮食,而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晋书为了美化晋国的开国皇帝,可以说已经把诸葛亮的士兵变成超人或者说是变成共*产*党领导下的高度觉悟的红*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