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31访问:4来源:历史铺
诸葛亮协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临终又遗命诸葛亮辅政,托以后事。故刘禅即位,诸葛亮以丞相兼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一直到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确实为蜀汉政权做了许多工作。
首先,刘备已死,吴蜀联盟必须立即恢复,才能共拒曹魏。诸葛亮因选派尚书郎邓芝出使于吴,邓芝对孙权说:吴、蜀计有四州之地,你和诸葛亮也是一时英杰;“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如果归顺于魏,大则魏要你入朝,小则要以你的太子为质,若不听从,必然派兵进攻,蜀也一定会观察形势,顺流东下,那么,江南之地,就非你所有了。孙吴这时,也必须联蜀,因即与蜀连和。自此,双方聘使常相往来,并互致方物。如蜀曾送吴“马二百匹,绵千端,及方物”,而“吴亦致方土所出,以答其厚意焉”。这样,吴蜀复归于好,蜀也就免除了东顾之忧,可以专心于内部,平定南中诸部的反抗,以及致力于出兵伐魏了。
其次,关于经济方面:西川号称“天府”,“绵与雒各出稻稼,亩收三十斛,有至五十斛”。刘备攻克成都时,还是这样,“蜀中殷盛丰乐,先主置酒大食士卒,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士,还其谷帛”。此后,刘备外出,诸葛亮以军师将军镇守成都,经常做到“足食足兵”。及后主初立,当夷陵败后,也是“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蜀中的农田水利,一向搞得比较好,所谓“沃野千里,世号陆海”,没有象中原那样遭受军阀混战的严重破坏,没有中原那样发生严重的粮荒问题,所以,也就没有广行屯田的需要。只是在解决军粮转运的问题上,就靠近前方的地方或驻军处进行屯种,以减省转运的困难而已。
在农田的水利灌溉方面,自李冰作都江堰以来,诸葛亮继续维护这里的水利事业,《水经注·江水》曾这样记载:“诸葛亮北征,以此堰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诸葛亮在蜀中则注意到农田水利,出军则屯田以供军饷,所以,虽连年用兵,未至匮乏,死后,“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路上”,不是没有缘故的。
在工商业分面,刘备既定蜀中,置盐府校尉,亦称司盐校尉,王连即曾任“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俾国用”。吕又、杜祺、刘幹等均曾任盐府典曹都尉,掌管盐铁。蜀中富有盐井,如临邛县盐井,“一斛水得五斗盐”;又有古石山,“有石矿大如蒜子,火烧合之,成流支铁,甚刚”。汉代以来即于此炼铁和铸钱了。蜀汉也有司金中郎将,张裔曾任此职,“典作农战之器”。蜀的丝织业特别是织锦业,上继两汉,在三国中是最发达的,故左思《蜀都赋》说:“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据说“锦濯其中则鲜明,濯他江则不好”,锦江、锦里,都是因锦而得名的。蜀产锦既美且多,诸葛亮曾以川马蜀锦,作为和吴交聘的礼物,吴、魏的锦,多由蜀而至,故《丹阳记》说到锦时,谓“三国时,魏则市于蜀,而吴亦资西道”。蜀产锦既多,故曾大量用以赏赐,“先主入益州,赐诸葛亮、法正、张飞、关羽锦各千端”。诸葛亮还曾这样说过:“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足见蜀锦对于维系蜀汉财政的重要了。至于其他工巧,史言诸葛亮本人,就是“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诸葛亮集》即载有《作木牛流马法》、《八阵图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