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刘备军事集团平定益州的几个问题的考证
时间:2024-07-31访问:10来源:历史铺
赤壁之战后,刘备军事集团得到了荆州的部分地方,有了一个立身之地。然而此时的刘氏集团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在北边、东边和西边分别有曹操、孙权、刘璋等三个较强的军事集团。刘备军事集团要获得发展,只有西向取益州,因为刘璋军事集团因刘璋的无能而成为一盘散沙。更为重要的是,“益州险塞,沃野千里烟(P912)。建安十六年,刘璋请刘备入益州北拒张鲁,从此开始了刘备集团西取益州的序幕。有关这段历史,在仁国志》中只有较少的记载,而且还有一些向题没有明晰。此文拟就现在发现的问题作个考证,以再现那段历史真相。一、刘备人蜀将率士卒考有关刘备在建安十六年入蜀将率士卒的数目,《三国志》中有几处相互歧异的记载。《先主传》说:“(璋)遣法正将四千人迎先生,前后赂遗以巨亿计。正因陈益州可取之策。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此处明言刘备军队有数万之众。但是本传又说:“璋增先主兵,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先主并军三万余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这是说明刘备在入益州后,刘璋给他增加了相当兵力,才达到三万人的。同时,在《蜀志·法正传》中,郑度说刘璋曰:“左将军悬军袭我,兵不满万……”。郑度说这句话时,二刘嫌隙已构。当然郑度说这句话,明显有给刘璋壮胆的意思。因为刘璋对刘备的兵力是知道的,如果郑度说话太不合实际,刘璋会认为郑度有什么企图,此时的刘璋易起疑心。这是《三国志》中,就此问题所出现的三处相互歧异的材料。《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说:“刘主大悦,乃留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将军关羽、张飞镇荆州,卒互人泝江西上。”那么在这几处相互歧异的材料究竟能不能证明刘备带了多少人入益州呢?其实根据以上几处材料和当时的客观形势,可以分析出刘备“卒万人”符合历史。其理由如下:第一,建安十三年冬天发生了赤壁之战,曹操败退回到北方。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P31)到建安十六年冬,在三年的时间里,刘备军事集团的兵力要增加数万之众非常困难。虽然当时荆州不如庞统所说那样“荆州残荒,人物弹尽”(P2110),但是武陵、长沙,桂阳、零陵这几郡地理位置比较偏狭,人口也较少,所以在这些郡征数万之众是不大可能的。第二,从建安十三年到十六年约三年时间里,刘备军事集团在荆州的势力并不稳固。在北边,曹操军事集团虽然在赤壁一战受到挫折,暂时无力南下,但是他仍然很强大,虎视着荆州。东边的孙权军事集团同样据有荆州相当部分,而且:“据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P9l2),军事实力已非常强大,而且孙权早就图谋占有荆州全部。所以刘备不得不“留诸葛亮、关羽据荆州”(P881),而自己带着庞统、黄忠偏师入川。可见刘备是将其战略重心放在荆州的。同时他虽然认为益州可取,但没有必胜的把握。以此分析,刘备是不会率数万之众,西入益州的。